准提咒念诵网

塔尔寺三绝之一——酥油花

发布时间:2024-09-06 05:04:02作者:准提咒念诵网
塔尔寺三绝之一——酥油花 艺僧们在作坊里,各自忙着创造自己的作品。

在青藏高原的格鲁派寺院中,不管是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拉卜楞寺这些名刹大寺,还是像佑宁寺,龙务寺、务屯寺等数以百计的小寺院,正月十五日都有酥油花供奉活动,但都是佛像和花木鸟兽的单体塑像,没有像塔尔寺一样形成组塑,表现一个完整故事的。

塔尔寺,藏语称“贡本贤巴林”,意为十万尊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酥油花是塔尔寺的艺术三绝之一。据藏文化研究者的考证,酥油塑造艺术最早产生于西藏苯教时期,大约有上千年的历史,而塔尔寺的酥油花制作已有三百年的历史。寺中有两个专门制作酥油花的僧院,即“杰宗曾扎”(上花院)和“贡茫曾扎”(下花院),专门培养油塑艺僧。艺僧们虔诚执著,对制作酥油花的技艺精益求精,在他们的妙手之下,酥油花不再只是几朵小小的“油塑之花”。从身高几米的大佛菩萨、繁复错结的亭台楼阁到千姿百态的飞禽走兽、风采各异的男女老少,无不色彩绚丽、活灵活现。最让人折服的是,这一切都不是支离破碎的片断,而是被连缀起来,展现不同的场景、情节和意涵,不论是佛教典故、历史故事、人物传记都能完整地用酥油花展现出来。

酥油

用青藏高原的耗牛奶打制的酥油,纯净洁白,2℃就会融化,时间长了还会变质、变色。酥油细腻、粘性好、韧性好、可塑性强,这是优点;但是酥油又易于融化、变质、变色,这是它的弱点。所以,艺僧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了一套科学而匠心独具的雕塑方法。

酥油花是彩塑,其颜色不是涂抹在塑好的作品上面,而是在未塑前就将各种矿物颜料研成粉末,按一定比例揉和在白酥油中,制成各种形状不同的彩色坯料。所以所塑的花瓣或人物的肌肤,质地细腻,色彩柔和,有透明感。

酥油的力学强度弱、支撑力小,所以其雕塑之美主要体现在塑上,或者说是以塑为主,塑小巧精巧者为主,充分体现精、繁、巧和玲珑剔透的特点。如果塑大型(如佛像),较大型(如车马、桥梁、亭台楼阁),则以木架做骨架,用酥油加入草木灰打制成韧性高、强度大的坯料裹在骨架上,最后再用彩色坯料敷塑。

酥油易融化,易变质变色,所以酥油花艺术的产生和展出时间、条件受到严格限制。过去只是在冬天进行;现在有空调了,只要将室内温度控制在0℃左右即可制作展出。但是,即便有空调了,展出时间相对长了,仍然会影响到酥油花的色彩。这也就是历来酥油花“昙花一现”的原因。

艺僧对艺术的孜孜追求,表现了对佛教的虔诚。

花院

塔尔寺在制作酥油花的机制上是别具一格的,它有两个专门制作酥油花的机构:上花院和下花院,两院平等独立,没有隶属关系,艺僧是根据出家前的籍贯而决定属于某一个“花院”。艺僧的人数没有定制,最多时每院有四、五十人,现在,只有二十人左右,他们从十二、三岁开始拜师学艺,终生研习,孜孜不倦。技艺高超的艺术大师,即使年老体弱,视力不济不能制作了,也要带徒授艺,或做艺术指导。

上花院和下花院的设置具有竞争性,每年农历十月,两花院就各自选定主题、确定细节、完成构思,随即投入制作,到翌年正月十五方才告竣,然后在各自搭建好的灯棚里同时展出。在此三个月之中,两院艺僧相互保密,恪守规矩,既不探觑,也不泄密,直到展出时才能见到彼此的作品。两院互相观摩学习,倾听信徒游客的评说。

工序

首先是扎骨架。根据所表现内容和掌尺(总设计师)的要求,用香木、草枝和麻绳扎成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骨架”。骨架之间组合既是稳定的、有时又是随意搭配的,如各式人物、禽兽的骨架,有时是独立而且相互呼应的一组;有时又合二为一,人骑上了马、牵上了牛、架上了鹰……变化多端

。亭台楼阁的骨架,则是稳稳当当,错落有致地固定在那六块结实厚重的底盘上。

其次是做初坯。艺僧们把往年展出过的酥油花砸碎,薄薄地铺开,撒上滚烫的、尚冒青烟的草木灰,卷起来,趁其变软之时,使劲碾压揉捏,剔除杂质硬物,捏成一张张烧饼模样的黑色胚料。它韧性好、弹性强,藏语称之为“加莫勒”。为什么要用往年的酥油花砸碎制坯料?扎西尼玛大师说是 “传下来的”。艺僧却吉旺秀说,一、可省下新的酥油;二、往年的酥油花变硬了些,更适合制作“加莫勒”;三、是一辈辈传下来的规矩,其中蕴含着一种思想——新而变旧,旧而复新,有相生相息之意。

把“加莫勒”裹贴在骨架上,完成基本造型,即为“初坯”。要求造型生动,比例准确,符合总体设计的规范,稍不合适就得返工。这道工序由技艺过硬的骨干艺僧去做,一般情况下,谁做的坯,下一步的敷塑也由谁完成。

再次是敷塑。把纯净的白酥油,按比例兑入适量的各色矿物颜料,碾压撮拉,揉制成几十种颜色不同的彩色坯料,去敷面、描眉、点唇,去塑花、状叶、点蕊,犹如给一个个模特儿穿上亮丽的衣衫,扮上娇美的容颜。若是塑制鲜嫩娇柔的花朵叶片,或是玲珑剔透的玉饰宝玩,则直接用彩色坯料用模具依次塑成,使用的模具有几十种,属于绝对机密。温度控制在0℃左右的作坊里,艺僧们每人身边放置着一个盛有冰块的盆,为了防止塑制细小部件时,手温使酥坯料融化变形,他们不时浸浸冰水,抓抓冰块,从而用冻得近乎麻木的手去塑制。长此以往,每位艺僧都有程度不同的关节病和胃病。如关节肿大、胳膊举动不便,时而发烧等症状。如果没有对佛的虔诚之心,对艺术的献身精神,这些是很难做到的。

最后一个工序是装盘。每个部件塑好后,按总体设计用一根根长短不一的细铁条分别固定在底盘上,组装为一体。高高低低,件件悬空,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保持一定的倾斜度,使观赏者处于一个最佳仰视角度。一架酥油花仅底盘主体部分就是九块,每块重约200公斤。艺僧们先把最上层的麻尼轮和中层的一个佛龛、两条护卫金龙装好,形成一个高12米长9米的等腰三角形。然后开始装主题部分。先把主佛装好,再左右两边依次顺着凹槽水平推进,各装四块。最后在主佛两侧装好蟠龙锦柱。到此,“装盘”,即酥油花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方告完成。

塑制一架酥油花,需20名艺僧通力合作达三个月之久,耗用500斤酥油,工程之大可想而之。两个花院学习竞争,力图创新,有力地促进了酥油花制作工艺的提高和发展。制作期间,艺僧们的饮食由寺上统一负责,对做出突出贡献者还予以奖励。

开光

塔尔寺酥油花制作完,一般在正月十四日,不会提前也不会推迟,因为正式展出的时间是每年塔尔寺的正月祈愿法会(藏语叫“却处曼兰”)。法会从正月初八到十七,一共十天。十四日上午在辩经院跳“大威德金刚舞”(宗教面具舞蹈,又名“法王舞”),十五日上午“浴佛”,中午跳“马首金刚舞”(又名“马头明王舞”),晚上举行规模盛大的“觉阿却巴”,即酥油花灯会。

每年酥油花的正中是一尊高2.2米的主佛,塑好后要举行开光仪式,摆上供品、铜镜、水盆和插着孔雀翎的银壶。在一片诵经声中,几名阿卡(僧人)洒圣水,撒五谷,再由一名艺僧(通常是掌尺艺僧)将佛像的眼仁嵌上。这样,整个酥油花的制作才算完成。(文 张喜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准提咒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