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咒念诵网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比禅要高一等

发布时间:2024-05-30 05:01:39作者:准提咒念诵网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比禅要高一等

「坐禅,坐而修禅也。禅者梵语」,禅这个字是从梵文音译过来的,「译为静虑、思惟修等」。静虑就是思惟修的意思,静是清净心,这个属于止,虑就属于观,中国人常讲止观,禅跟止观是一个意思,止是放下,观是明了。确确实实修行的第一步是要放下,你才能把事实真相看清楚,放得愈多,看得愈清楚,看得愈广、看得愈深。用看破、放下这个名词,我们容易懂,用止观不好懂。章嘉大师,我那时候初学,刚入佛门,章嘉大师不讲止观,不讲禅那,他给我讲看破、放下,他一说我就能懂,能体会到。放下能帮助你看破,放下贪瞋痴慢、放下烦恼习气,你再读经、你再听讲,你就容易明白,你容易体会、容易契入,体会浅,契入就深了。如果不能放下,现在人头一个必须得放下的就是心浮气躁、我慢无礼,这两桩事情不能放下,他听教,天天来听,可以说他愈听愈迷惑,他听不懂。圣贤教诲要从恭敬当中学得,为什么?圣贤人所学的、所修的、所教的,全是性德,性德是真心、法性。对真心、对法性不尊重,你怎么能够体会到?所以尊重圣贤、尊重圣贤的教诲,实际上是尊重法性,是尊重你自己的真心,不是别的。真心流露就是真诚恭敬,印光大师讲的诚敬,那是你的真心,真与真相应。妄心它跟真心不相应,所以你听不懂。

古圣先贤留下来的经典文字,全是自性流露的,换句话说,你要能跟它相应也得要用真心,你用妄心跟它决定不相应。用妄心就是用阿赖耶、用意识,用真心不用阿赖耶。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告诉我们,听教,就是我们讲听经,听教学,要用什么态度?菩萨用三种跟我们不一样的态度,不着言说相、不着名字相、不着心缘相。你看看这就是真诚恭敬,所以他听了会开悟、听了会证果。我们不会听,不会听,佛菩萨也慈悲还是在照讲,听得懂、听不懂不管,佛菩萨总照讲就是。听不懂也好,为什么?阿赖耶里面种一个菩提种子,种一个善根,生生世世,遇到缘你就会听、你就会读诵,久久培养成善根。然后再遇到这个佛法,善根现前,诚敬就生起来了,这么一回事情。诚敬、善根是要靠长时期去培养,不是天生的。尤其是我们在六道迷的时间太久,染污的习气太重,纵然遇到佛菩萨、大善知识来教诲也非常困难,特别是在这个时代恭敬已经失掉。在我这种年龄、年代,可以说是我四、五十岁以前,社会上大众对人都有尊敬、尊重心,写个名字都是恭恭敬敬、规规矩矩,没有潦草的。你看现在的年轻人,写个东西潦草,草的字你不仔细观察你不认识;这在从前决定不许可的,在从前叫大不敬。以前老师看卷子,字潦草就不看,你的分数就没有了。写得不好没有关系,要写得工工整整的,工整这是古时候所要求的,一笔一画工工整整、整整齐齐,行列整齐。哪像现在?现在年轻人这种态度,古人不教。

这些基础的训练,在过去全是家庭所承担的,叫家教。现在在这个时代,家教没有了,所以这些年轻人你都不能怪他。整个社会的文化、文明崩溃了,社会大乱,人心没有依归,无所适从,没有安全感,这人活在世间多苦,有时候实在讲连畜生都不如,这个时代我们遇到了。非常幸运我们遇到圣贤的教诲,我们遇到佛法的经典,这是无比的幸运,为什么

?可以依照这些典籍教诲走出我们现前的困境。遇到净宗尤其难得,让我们有机会在这一生当中能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遍法界虚空界多少人所向往,而遇不到这个缘分,一生圆成佛道,到哪里去找这样的机会?真的找不到。这个法门,凡夫一生成就不难,条件非常简单,真信、真愿意去、真肯念佛,就能往生。这个里头关键,我讲的话就是「真」字,你要用真心。妄心、不恭敬、不尊重,像儿戏一样,那是不能往生的,那是种个善根,这一生不能成就。这一生能成就,就真干,我真相信、我真愿意去、我真念佛。

所以坐禅这个坐不一定是指打坐,是取这个字的意思,坐是什么?坐是不动,坐在这里就不动了。不是身不动,身都不是我,它动不动有什么关系?重要是心不动。所以大乘经里常讲「行住坐卧皆是禅」,你走着,住是站着,坐着,躺在床上睡着,全是禅,心不动,心住在一个境界上。我们今天坐禅,就是心住在阿弥陀佛上,行住坐卧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你就在禅定当中。这个禅,释迦牟尼佛赞叹,在《大集经》上,佛说「持名念佛是无上深妙禅」,这释迦牟尼佛亲口说的。禅在大乘,一般说比别的法门都高一等,念佛是无上深妙禅,比禅又要高一等。

「具曰禅那」,中国人喜欢简单,把尾音省掉,就用这禅字,意思是「静虑」,静是清净心,制心一处这是静,所以它是止;虑,它是观。他的心不是死的、不是空的,他有境界,你就守住这个境界。我们念佛人境界,就是一句名号阿弥陀佛,或者是南无阿弥陀佛都可以。一切时一切处,你念念守住这句名号,不允许任何杂念夹杂在里头,你念佛功夫就成就,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到保证,决定得生。这个时候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跟阿弥陀佛相应,念念相应念念佛,这叫会念。大多数人不会念,口里念佛,还有很多很多的杂念在里头,一会儿想东,一会儿想西,把念佛的功夫完全破坏了,自己不知道,自己还认为我是念佛人,我天天念佛,我每天念佛多少万声。不晓得多少万声里头有怀疑、有夹杂,破坏了,那种念佛就不是禅。如果念佛专注这一念,没有怀疑、没有夹杂那是禅,那种念佛就是世尊所讲的无上深妙禅。所以要懂得禅的意思。大乘佛法八万四千法门全部都是修禅,就是用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修禅,修静虑、修思惟修,所以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都能得禅定,都能开悟,都能明心见性。因为众生根性不相同,所以修学就有难易的差别,许多差别。阿弥陀佛为普度众生,他提出一种方法,持名念佛,这个方法容易、简单,什么人都能修,而且无比的殊胜,只要如法,如理如法它就是无上深妙禅。如果念佛夹杂那就不是禅,禅里面不许夹杂、不许怀疑。不怀疑、不夹杂就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无上深妙禅,我们的一心就住在名号上。

...

底下还继续跟我们解释,禅的意思,禅那翻译成中国是静虑、思惟修等。底下,「静虑者,禅那之体为寂静」,这一定要知道,禅的体是寂静,也就是总的原则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是禅的体,寂静。「而亦具审虑之用」,它起作用就是观照,它不是不起作用。观照是什么?观照是明了,明了里头没有作意,他不用意识,他用自性。用见性见外面的色你就见到色性,用闻性你就能闻到声性,这就是明心见性。如果我们用眼识见外面,那是分别,用耳识去闻声尘,这也是分别执着,执着就是染污。我们就晓得了,禅定一般讲是有一定深度的止观,止观就是修禅定,该放下的要放下,该提起的要提起。你看念佛人放下万缘是寂静,提起佛号是观想,你可以思惟西方世界依正庄严,你可以想阿弥陀佛相好光明,这叫思惟修。所以它「具审虑之用,故曰静虑。静即定,虑即慧。定慧均等之妙体曰禅那」。定慧一定等,平等的,这是禅定境界。如果定多虑少,昏沉的现象就起来,定多慧少;要是慧多定少就浮躁,叫掉举,就是妄念太多,那都是修禅的障碍。我们今天是用执持名号来修禅,是修禅里面无上深妙禅,这不能不知道。禅是很令人羡慕、令人向往,而许许多多人不知道,持名念佛是禅定、是修禅,很少人知道,修学净宗的人也很少提起。真搞清楚、搞明白了,对于禅就不羡慕了。为什么?我们自己修的比他那个还殊胜,比他那个还高明。

...

持名念佛,世尊在《大集经》里面说得很清楚,他说念佛即是无上深妙禅,这佛说的。就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无上深妙禅,能把你的烦恼习气统统念掉,所以你得会念。才有执着,阿弥陀佛,全归阿弥陀佛,执着没有了;才有分别,阿弥陀佛;才有起心动念,阿弥陀佛,全都归到阿弥陀佛。到最后什么都没有了,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没有了,只剩一句阿弥陀佛,你成功了。这就是禅,这就是定。效果是什么?就是经题上的,清净平等觉念出来了。清净平等觉是自性,这个东西念出来就明心见性。它有浅深次第,首先清净心现前,你的功夫不能改变,还是一直念下去,深到第二个阶层,平等心现前;不改变,一直念下去,最后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觉就是大彻大悟,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参禅大彻大悟,念佛是参禅的另一种方法,目的还是大彻大悟。念这句佛号,确确实实把烦恼伏住,伏久了烦恼没有了,就断了。烦恼一断,清净心现前,阿罗汉的果位,九次第定,平等心是菩萨的定,觉是如来的定,自性本定。应该要相信。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准提咒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