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法师您好,弟子在学习导读《复邓新安居士书》这篇文章,您说到儒释道不是一家。弟子有疑问如下,《华严经》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若儒释道不是一家,佛的这句经教怎么理解?师父您在带我们学习印祖文钞,而印祖经常教人,就是让大家学习《太上感应篇》、《安士全书》、《了凡四训》,您也说印祖讲法圆满,如果儒释道不是一家,印祖为啥叫人学习?您为啥说他老人家讲法圆满?
宏海法师答:这话我讲过。印祖是儒家思想很浓,但他并不完全是儒释道大同主义者。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明白
。说起儒释道思想,也有人讲,以儒家为用,佛家为体。但是,从最究竟的层面来讲,我们常说:般若波罗蜜多是无上咒,是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什么叫无等等咒呢,就是没有法能够跟它持平。大家一定要有这个见地。什么意思呢?就是佛法讲到究竟处圆满处,是不共法。
任何世间法,任何其他的外道、学说体系或者修证次第,都达不到佛法的究竟圆满。这是佛弟子最根本的正见。这一点大家要搞清楚。
讲到儒释道不是一家,印祖也有过开示。就是我们不能盲目地在事相上把这三家混为一谈。因为世间的差别相,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高度,各有各的视野角度。每个宗教、学说体系、哲学思辨,甚至一般的自然科学,它都有自己解释世界的角度。在这一点上来讲,它是不可以混为一谈的。
《华严经》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是立足于彻底证到无等等的境界以后,回过头来讲他的巨大包容性,才讲到一切法皆是佛法。所以,佛法要看你站在哪个层面来论,不可以混为一谈,也不可胡乱对接。你角度站得对,佛法怎么说都对,它是圆融无碍的。
从理上性上来讲,儒释道确实是一家,因为从真如自性上来讲,一切大乘经典都是以真如实相为体,实相就是一切相,包括儒释道之相,那当然是一家。但是从事相上来讲,也就是从它在世间流传住持的方式方法来讲,大家在学习它、理解它、受用它的时候,所站的角度,所得的利益,就不一样了。这一点,大家一定要厘清。
我们常有一句话,叫做不能用差别讲理。《华严经》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是讲理。讲理的时候,你不能用差别相去说。讲理的话,根本没有儒释道的分别。你也不能用平等之理去讲事。讲到儒家、道家、佛家的时候,那这就是有差别相了,这时候你就不能用平等之理去给它不容分说的做会通。事理要圆融,才能叫二谛圆融三昧印。
儒释道不是一家,那《印祖文钞》里边为什么会讲到很多的儒家思想呢?他为啥叫人家学习《安士全书》、《了凡四训》呢?
这里要告诉大家,文钞的圆满体现在,他能不废世间法而成就佛法。这也是印祖弘扬净土最根本的一个立足点。首先在当时来讲,《印祖文钞》所针对的应机众以在家弟子居多。其次,净土虽然说三根普被,上中下根什么样的人都可以修,都可以成就,圆满。但是要记住,它并不是没有差别次第。
比如说《了凡四训》就是讲人天善法,以善法的面貌来弘扬净土法。《安士全书》并不只讲儒家思想,后面也有直指净土,也讲空法、解脱法,不同的次第都有,这才是圆满的佛法。印祖就是这样讲,《文钞》里面有世间的为人之道,处事之法,家庭和睦之道等等诸如此类。
如果你一定认为,儒释道是一家才叫圆满,说它不是一家就不圆满,那就大错特错了。就好比我们讲学校教育,其中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博士,都可以有,这个是对的。《印祖文钞》的圆满,就是立足于这个点来说的。
但是你现在要说,小学生跟博士生彻底扯平,说他们都一样才叫圆满,这个就错了。同样的,你说儒释道大同才叫圆满,这样的理解点就错了。
错在两点,一个是你事、理没有厘清,用事来说理,用理来破事。第二点,你对圆满这个概念的理解有点混淆。你认为圆满就是大家一股脑都对,不分高低上下,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圆满是说,他次第分明,点滴不漏。
版权所有:准提咒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