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咒念诵网

略论比丘尼僧团的建立——贤达

发布时间:2024-06-10 05:04:57作者:准提咒念诵网
略论比丘尼僧团的建立——贤达

在佛教里,自从公元前六世纪世间有比丘尼以来一直到今天,早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难以数计。历代比丘尼们用他们的智慧,坚韧不移的信心,成就了足以震古烁今的道果,足以与历代比丘高僧相提并论,这就是一个证明,证明比丘尼具足与比丘同样的智慧和恒心。经藏里有大量这样的记载,所以我们有证据说,在佛教里比丘尼从来没有因为他们是女性而被歧视。当初,阿难为大爱道(摩诃波阇波提)向佛请求让女性在佛的法和律中出家时,佛陀就肯定过,女众出家修行是可以得预流果,乃至阿罗汉果。Therigatha就记载了大爱道等七十二位在早期比丘尼僧团中修行有大成就的比丘尼,这其实是一本专门记载和歌颂比丘尼的经典。在增一部(Anguttara nikaya, I, 25)里还记载有许多非常突出的大长老尼,比如,在比丘尼僧团里智慧第一的Khema长老尼,神通第一的Uppalavanna长老尼,持戒第一的Patacara长老尼,说法第一的Dhammadinna长老尼,禅定第一的Nanda长老尼等。

那么为甚么佛陀当初要拒绝女性在佛陀的法和律中出家呢?为甚么佛陀要特别说八敬法?其实,比这两件事更加根本的问题是,佛陀为甚么要成立比丘僧团,建立比丘僧团的真正意义是甚么?然后我们才能问为甚么佛陀拒绝女性在佛陀的法和律中出家。

佛陀成道后,他选择了五比丘来建立僧团,是经过了一番思考的。当佛陀又度了Yasa以及他的六十个朋友之后,佛陀对这些比丘们说,“比丘们,你们应该具大悲心,为了众生的利益,为了天和人的利益。你们应该各走一方,宣扬教法,你们的说法应有精妙的开始,有精妙的过程,有精妙的结束,有精妙的语言和精妙的意思。一起来宣扬圆满清净的人生。”由此可见,佛陀是要通过比丘僧团把佛陀所证的圆满清净的人生真理传到远远的四方,传到久远的未来,使佛陀的教化能够利益远在四方和未来的人天有情。这层意思,佛陀在说戒有十种利益时,讲得更加清楚。佛陀在为声闻制戒立说波罗提木叉时,说戒有十事利益,那就是:摄取于僧,令僧欢喜,令僧安乐,令未信者信,已信者令增长。难调者令调顺,惭愧者得安乐,断现在有漏。断未来有漏,正法得久住。我们知道,只有戒律条文是不会令正法得久住,但是戒律可以保护比丘僧团的清净和合常住世间,有了比丘僧团的常住世间,那么就有佛教的住世,就有佛宝法宝乃至僧宝本身的住世。是从这层意义上佛陀说,戒有令正法久住的利益。所以佛陀建立比丘僧团,又制定戒律来保护比丘僧团,是为了比丘僧团能够住持佛教。

住持佛教就是住持佛教,是一件很单一的工作,出家人可以作慈善事业,可以办教育,可以当国师,但这些都不是住持佛教。其实证阿罗汉果,了生脱死,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等,这些也不是住持佛教的意思,了生脱死等只是个人的宗教目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修行来达到的。住持佛教用简单的话说,就是维持比丘僧团的延续不断。使比丘僧团保持清净和合。比丘僧团的延续不断就是佛教的延续不断,就是三宝在世间的延续不断,比丘僧团清净和合精进修行佛教才能兴盛不衰,这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绍隆佛种,续佛慧命”的意思。所以,比丘僧团事责上是一个非常正规的组织。荷担着住持佛教的特殊使命,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使命,这是为甚么每个比丘出家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只有那些最优秀的人,只有那些能够荷担如来家业的人才能被接受进入比丘僧团,年纪太大的和年纪太幼的,五官不端正的,身体有缺陷的,有遮有难的,都不能成为比丘。但这不是说一个比丘出家只是为了住持佛教而不需要去修行求了生脱死。佛教住世的主要目的就为了使众生能够出离生死轮回,如果一个比丘出家而不去修行不求出离生死轮回,那么他凭甚么去教别人去了脱生死,他住持佛教的意义何在?

与佛陀建立比丘僧团的意愿和态度有所不同的,是在摩诃波阇波提耍求佛陀允许女人在佛陀的法和律中出家。佛陀三次拒绝摩诃波阇波提的请求,又三次拒绝阿难的请求。佛陀说,这是因为“若不听女人出家受具足戒,佛之正法住世千岁,今听出家则灭五百年。”佛陀所说的这段话,在南传铜叶部的巴利文律藏(Vinayapitake, Culavaggapali, Bhikkhunikkhandhakam, Pathamabhanavaro),在中阿含的林品瞿昙弥经(大正01, P605a),在中本起经(大正04, pl58b),在弥沙塞部的五分律(大正22, P185b),’在四分律(大正22,p922c),在大爱道比丘尼经(大正24, p945c)等,都有同样的记载。这就是说,佛陀拒绝女性的出家是因为佛陀知道女性出家会不利于佛教的住世,会令正法不能久住。所以,比丘尼僧团的成立不是为了住持佛教,比丘尼僧团不能住持佛教。如果比丘尼僧团能够住持佛教,那么佛陀就不会那么直截了当地拒绝摩诃波阇波提的请求了。所以,如果有人认为:“要是没有比丘僧团,比丘尼僧团一样可以代表佛教”,这样想法是很错误的。比丘尼僧团的成立只是在佛教里设立一个新的组织,其目的只是为了有一个这样的组织,那么女性就可以出家,仅此而已。它没有住持佛教上的意义。比丘尼僧团不代表佛教,比丘尼僧团只能代表比丘尼僧团自己,只有比丘僧团才能代表佛教,只有比丘僧团的住世才是佛教住世的象征。如果世上没有至少五位律仪比丘,即使还有律仪比丘尼僧团在世,那也是正法灭时,因为没有至少五位比丘来为新出家的人传授比丘具足戒。其实,如果没有比丘僧团,那么也就没有人可以为新出家的女众授二部僧法,比丘尼僧团也就自然要灭了。但如果是比丘尼僧团真的灭了,只要有比丘僧团,佛教还是会好好的。而且,因为当时是由阿难传八敬法。摩诃波阇波提接受了八敬法就成为比丘尼,所以如果有新的女众要求出家,那么比丘僧团还是可以如法重新成立比丘尼僧团。这里的“正法久住”的“正法”其实是“佛教”的意思,而不是指佛法,因为如果没有比丘僧团,佛教作为一种宗教会灭,但是佛法仍将继续存在,佛法将会以哲学、文学、艺术等等各种各样的形式继续存在。

当然,从对当时印度的社会制度的影响来说,佛陀允许女性出家,在当时实在是一个晴天霹雳般的震撼。在那时的印度社会里,女性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女性的地位还不如一个首驮罗,其实,女性根本就没有被当作人,而只是被人所拥有的“东西”。在婆罗门制度下,女性与宗教信仰的自由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回事。女人不能念吠陀,不能参与宗教活动,否则就要受到严厉的处罚。在这样的社会制度里,佛陀不但提出了女人可以修行,而且说女人可以与男人一样证得圣果。这是非常伟大的,并非因为敢于对愚昧的婆罗门制度提出抗议,而是因为这是一个证得如实智的人的如实语。阿难在为摩诃波阇波提请求佛陀允许女性出家时说的一段对话,意思十分深远。在南传铜叶部的巴利文律藏(Vinayapitake, Culavaggapali, Bhikkhunikkhandhakkam, Pathamabhana-varo)里说,当阿难三次请求佛陀让女性出家都被佛陀拒绝后,阿难问佛陀,“女人在佛陀所说的法和律中出家,能不能得预流果,一还果,不还果,和阿罗汉果?”佛陀说:“女人在佛陀所说的法和律中出家,能得预流果,一还果,不还果,和阿罗汉果!”阿难于是请求说;“既然她们可以证得圣果,摩诃波阇波提对佛陀有大恩,在佛陀的母亲去世后,是由摩诃波阇波提乳养至于长大,世尊,女人应该被允许在佛陀所说的法和律中出家。”于是佛陀说,“阿难,如果摩诃波阇波提接受八敬法,那就是受了比丘尼戒。”(sace, ananda, mahapajapati gotami atthagarudhamme patigganheti, savassa, hotu upasampada)。在中阿含林品瞿昙弥经,中本起经,五分律,四分律。以及大爱道比丘尼经里,佛陀回答阿难提出“摩诃波阇波提对佛陀有大恩”时说,佛陀的出世使摩诃波阇波提能够归依三宝,得大利益,所以摩诃波阇波提对佛陀的抚养之恩早已报了。所以佛陀不是为了报恩而允许女人出家的。至于说“女人在佛陀所说的法和律中出家,能得预流果,一还果,不还果,和阿罗汉果,”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在原始经典里,许多女性好像Visakha, Sujata等都是没有出家而证得不同的圣果,摩诃波阇波提本身也是在出家之前,在佛陀为净饭王说法时,就证得预流果(参考TheBuddha and His Teaching, by Narada, p150),所以这也不是佛陀允许女性出家的原因,女人不必出家也可以得证圣果的

。可是,佛陀其实还是因为女人在佛陀的法和律中出家能够证果而允许女性出家的,这不是说女人要出家才能修行证果,而是因为她们出家了也会修行证果,所以,不成为女人出家的妨碍。这意思还得从当时印度的社会制度开始解释。在那个对女性极端歧视的社会制度里,女性即使有证圣果的潜能也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和尊敬,她们还是一样要受歧视。佛陀通过允许女性在佛教里出家,他给女性一个机会让她们自已用事实向人们证明,女人也是人,女人具足与男人同样的人格,同样的人性。同样的智慧,和同样的人格尊严,即使是社会地位被人为地划分为低于首陀罗的女人也可以出家修行和证果。佛陀由此解开在印度阶级制度压迫下的女性的阶级枷锁。是因为佛陀,印度的女性在历史上第一次从一个“被他人所拥有的一个东西”的地位,回到了“人”的地位。女性才开始被杜会所尊重,女性卓越的成就和巨大的影响力才开始被人们注意和认同。在整个社会极端歧视女性的时代,比丘尼僧团的建立不啻于沙漠里的一片绿洲和地狱里的清凉地。如果当时的社会里没有女性受到歧视和压迫,那么佛陀也就没有允许女人出家的必要了。所以,佛陀允许女性出家,确实是因为女性出家可以修行证果,因为如果女性出家不能修行证果,那么女性出家对女性本身来说就毫无意义,对佛教本身也会十分有害。是因为她们出家修行也能够证道,为了女性不被当时歧视女性的社会所歧视,为了给当时的社会一个重新认识女性的机会,使女性得到她们应该得到的尊重,佛陀才建立比丘尼僧团。

女性在佛陀的法和律中出家,是以八敬法为其前提的,当一个女性接受了八敬法,保证尽形寿完全是出于欢喜心受持赞叹这八敬法,她才有资格在佛陀的法和律中出家成为比丘尼僧团的一员。摩诃波阇波提就是第一个因为接受八敬法而成为比丘尼的。如经里阿难传佛的话(大正01,P606)说;“瞿昙弥。世尊为女人施设此八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瞿昙弥。世尊如是说。若瞿昙弥大爱奉持此八尊师法者。是此正法律中。出家学道。得受具足。作比丘尼。”所以,这八敬法实在是比丘尼之所以成为比丘尼的根本,如果一个比丘尼不接受八敬法,那么就等于是自愿放弃作为比丘尼的资格。

在这些原始的记载里,我们还应该看到的一点是,当时摩诃波阇波提就站在佛陀住处的门口,但佛陀没有答应摩诃波阇波提的请求,更没有亲自为摩诃波阇波提说八敬法,而是在阿难的请求下,佛陀说这八敬法,为女性在佛教里出家打开一个方便法门。而且,也是由阿难去跟摩诃波阇波提宣说的。当摩诃波阇波提在阿难面前接受了这八敬法,她就成为了有具足戒的比丘尼。佛陀要这样做是非常有深意的,这说明了佛陀没有亲自度她出家,佛陀是让摩诃波阇波提从阿难那里得知八敬法,依八敬法而成为比丘尼的。不但如此。以后所有的比丘尼都必须从比丘僧团受二部僧法才算具足比丘尼资格,每半月要从比丘众请教诫问布萨。

所以,更恰当地说,比丘尼其实是依八敬法出家,依比丘僧团而存在的。其实八敬法里,只是要求比丘尼对比丘要稽首作礼,居比丘后,向比丘僧团请教诫等等。其实。所有的优婆塞,优婆夷,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尼,虽然她们没有所谓的“八敬法”,但是她们对比丘都是要稽首作礼等。这都是因为同一个原因,那就是只有比丘僧团才能住持佛教,才能代表佛教。佛陀说八敬法,这是佛陀的慈悲也是佛陀的小心(小心与智慧有时应该是非一非异的),说这是佛陀的慈悲是因为佛陀说八敬法为女性开辟了一条出家的法门,女性终于因此可以出家,说这是佛陀的小心是因为佛陀虽然允许女性出家但还是制定了八敬法来提醒她们,真正住持佛教的是比丘僧团,所以比丘尼僧团要像其他的佛弟子一样要从比丘僧团那里受戒,从比丘僧团那里请教诫问布萨,即使是受具百岁的比丘尼还是要向新受具比丘稽首做礼。

印顺导师在《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p402)里说:“ ‘八敬法’不是别的,是比丘尼僧属于比丘僧的约法(八章)。说明了比丘尼在佛教中的地位;也就是比丘尼承认比丘僧的优越领导权。这是理解比丘尼律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我认为,如果说比丘尼僧是属于比丘僧,是依比丘僧的存在而存在,那么所有的比丘尼僧,沙弥沙弥尼众,优婆塞优婆夷等,都是附属于比丘僧,是依比丘僧的存在而存在的。所以这不是佛陀特别说为女性说八敬法的真实意义所在,八敬法更不是为了“总之,甚么都得让比丘一着”(《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p406)。导师能够同意,女众出家是释尊经阿难的一再请求而后同意的,可是作为世尊“同意”的基础的八敬法,导师却认为(《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P409)那是老上座们为了对比丘尼僧加强管教,在固有的比丘尼的“敬法”上成立的。导师的这种解说是因为他认为八敬法里有歧视女性的倾向,然而很明显的是佛陀没有歧视女性的思想,所以导师就认为八敬法会变成带有些歧视女性的思想,是后来在对女性出家没有好感的老上座们的住持影响下完成的(《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p409)。当时的佛教状况确实是如导师所说的那样,但八敬法本身却不会如导师所说的那样是受到了那些对女性出家没有好感的老上座们的许多影响下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同部派所传的“八敬法”的顺序和内容尽管有所不同,以及犯八敬法在戒修中的处理轻重不同,但“八敬法”是佛陀亲口说,这是不容质疑的。其实只要我们了解佛陀制八敬法的目的,我们即使没有看到这八敬法也可以知道其大概内容。而且,大迦叶在第一次结集中的结集戒律的方法就是,已经制定的就不再修改,没有制定的以后也不再新制。所以,到了第一次结集的时候,八敬法应该还是原来面目,尽管大迦叶一流对女众出家没有好感。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各部所传的八敬法之间其实只有非常细小的差别,大致上与佛陀所说的不会有甚么根本上的改变。八敬法,与其说是比丘尼僧属于比丘僧的约法(八章),是比丘尼承认比丘僧的优越领导权,不如说是佛陀为了女众可以出家而开的一方便门。比丘尼必须接受八敬法,不是因为比丘僧团的优越或比丘僧团先比丘尼僧团而成立,而是因为比丘僧团住持佛教代表佛教,而比丘尼僧团只是佛教为女性出家修行而建立的一个组织。所有的出家罘和在家众都是依佛教,依佛教就是依比丘僧团,依比丘僧团就是依佛教。所以,就好像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必须对比丘稽首作礼,比丘尼也不能例外,必须对比丘僧稽首作礼等等,这与“优越领导权”是不干的事。

佛陀认为比丘尼僧团不能住持佛教,原因可能很多,当时印度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当然也是其中之一,比如在巴利文的律藏(IV,p273)里说,一些比丘尼在要去Savatthi的路上,因为天已经黑了,所以她们就向当地的一家婆罗门借宿,可是因为婆罗门不在家,婆罗门的妻子说是要等主人回来了才能答应,当婆罗门夜里回家时看到了那些比丘尼在他家里,还不等她们开口,婆罗门就粗鲁地把她们赶出门外,在那样的社会环境里,佛陀不能把住持佛教的任务交到女性的肩膀上,因为对女性那是勉其所难。在那样的社会里,如果由女性来住持佛教,佛教必然寸步难行,根本不用讲佛教的传播和发展。不过比丘尼僧团不能住持佛教。最重要的原因可能还是因为她们是女人。是因为女性本身的生理和心理条件使她们不适合于这份工作。比如女人的身体比男人柔弱,会受到坏人的侵犯,不容易对付外道的挑战,许多外道会因为她们是女人而不肯屈服,还有许多国王可以向比丘顶礼,但是不会向女众顶礼。如上面所说的,女性有女性的特长,男性有男性的特长,可是女性也有女性的缺点,男性也有男性的缺点,也许这缺点就是人的性别的本身,我相信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会承认这一点。女性可以修行,可以证果,可以做好许多男性做不好的事情,可是女性不能住持佛教,不是因为女性不如男性,而是因为住持佛教的工作适合男众而不适合女性。比如瞿昙弥经(大正01, p605a)说;“当知女人不得行五事,若女人作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及转轮王天帝释魔王大梵天者终无是处。”佛教逻辑里有一个“圣言量”,就是说许多事情的真实相只有圣人才能知道,在我们还不能知道圣人所知道的事实时,只能接受圣人所教的为“量”。女人不能作佛、转轮圣王、帝释、魔王、和大梵天等五事,这是佛陀所说的,是一个圣言量,是值得我们相信的。至于说为甚么女人不能作佛、转轮圣王、帝释、魔王、和大梵天等五事,这不是我能够完全解释清楚的。但其实,其中的道理是我们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在现代社会里,有许多职业还是比较适合男性而不适合女性的。

佛教的住世对每个虔诚的佛教徒来说都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如果佛教灭,不但鬼神哭,所有的佛教徒都会伤心哭泣。所以,住持佛教是一个佛教徒最神圣的事业。住持佛教的比丘僧团应该得到所有佛教徒的护持和尊敬。在许多大乘经典里,许多女菩萨都发愿来生要生为男子出家修行,就是因为只有比丘才能住持正法。这些女菩萨因为此生已经生为女人,但是她们发愿来生也要生作男子出家修行,亲身去承担起住持佛教的重任。这份虔诚实在足以令天地为之感动而涕泪悲泣,令鬼神为之肃然起敬。

这两千多年来,比丘尼僧团的存在对佛教的发展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佛教住世是为了度化所有的有缘众生,比丘尼僧团的成立除了女性可以因此出家之外。还是为了度化那些需要比丘尼才能度化的众生。比丘尼僧团的存在帮助佛教缩小了与人间社会的距离,使佛教更深入人间,深深地置根于人民的内心深处。使佛教变成社会里生动的生活一部分。虽然比丘尼僧团没有住持佛教的使命,她们为佛教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负起了她们应尽的责任。两千多年来,比丘尼僧团已经成为了佛教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者:贤达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准提咒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