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一词系化学术语,将糖或盐加入水中,当它不能再溶解时,叫做“饱和”。“心理饱和”则是指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人的大脑一般有个抑制、兴奋的过程,当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时,人的情绪就较高,学习、工作注意力也就集中,但这个兴奋期是不可能无休止地持续下去的。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随机找来十几个人做试验,发给每人一支笔和一张纸,让被试者在纸上画同一种图形:先画上一个圆圈,然后在圈内画两横线当眼睛,再画一竖线当鼻子,最后画一横线当嘴。要求被试者连着画这样的图形。刚领到任务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觉得这是一种再简单不过的任务,然而,一段时间之后,他们的速度越来越慢,注意力越来越不集中,画的画也越来越潦草。再后来,被试者们竟然头昏眼花,没有办法再画下去了。心理学家认为,被试者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反应,是因为长时间地重复做同一件事情,心理产生了饱和的现象。所谓心理饱和,就是人已经处于一种非常厌烦的,不想再继续某项任务的心理状态。
心理饱和是一个普遍现象
其实,心理饱和的现象在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比如成年人中间,不少人觉得自己总是不顺心,常常心烦气躁,在单位工作也没精神,回到家里动不动就和家人吵架。“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处于此种状况的人自己也感到迷茫。因为一周7天,从周一到周五天天晚睡早起,神经由兴奋转为疲劳,由疲劳转为心理饱和。
心理饱和是一种“不安定因素”
心理饱和的能量很大,会引发许多社会问题,虽然意志强的人能克服它,但这样的克服也是有限度的。长此以往会导致人的记忆力衰退,精神不振。在病人中间,对自己疾病是否能治愈而产生心理饱和现象也屡见不鲜。
如果这种心理饱和状态是由高度重复和固定的工作环境所引起的,那就会陷入职业枯竭的状态。陷入职业枯竭的人在面对工作时会感到身体疲劳、情绪低落,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工作上的消极状态还会进而影响整个生活状态。
所以说不能小看心理饱和的危害,因为它是一种不安定的因素,对身体健康和你的整个生活状态有极大的危害。
心理饱和需要积极调节
如果你不幸被心理饱和击中,积极进行个人调节是非常重要的。从事多年心理学研究的李春波医生说:“心理饱和并非不治之症,可以通过自我放松疗法来减轻心理饱和。”他说做任何工作都可能产生“心理饱和”,关键就在于自己要有心理准备和预防、缓解措施,不要因为出现心理饱和而加重心理压力
。1.首先在认知上要正确积极看待心理饱和。当你把心理饱和当成对自己未来的一种改变,重新审视自己,学会合理地安排各种任务,建立有张有弛的节奏,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对时间进行合理管理,不超越自己的能力,压力就会大大降低。
2.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充足的睡眠是使大脑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必要条件。剥夺睡眠使大脑过度疲劳,会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感,导致心理饱和。如果自己感到疲倦了,最好马上休息。在学习和工作中途也应多增加几次休息,一般来说一小时内应有一次约10分钟左右的休息时间。如你确实出现心理饱和的感觉,不妨先放下学习,活动一下身体或远眺片刻,或与别人说说话,分散一下紧张的情绪,这样就可以减轻心理饱和带来的精神压力。
3.人要善于释放情绪势能。人有时会觉得抑郁无聊,干什么事情都无精打采,进而出现头昏脑胀,心烦意乱,这是一种情绪饥饿。人倘若长期得不到情绪的体验,活力就会一天天丧失,烦恼和疾病就会缠身。但如果人体长期体验某种情绪,以致超过心理承受的程度,也会导致心理饱和。情感饥饿与心理饱和是情绪体验的两种极端状态,都会损害人体的健康,李医生说:“当你每天做同一工作出现厌烦情绪时,不妨自我轻松一番,或散散步,或邀上三五个好友一起喝茶聊天,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这样,就可以减少心理饱和所带来的精神压力。身患疾病的人,更要有坚强的信念,若解不开心结,可以请医生指导,对亲友倾诉,将忧虑疏散开来,别让心理饱和成为自己的负担。”
4,对于心理饱和者,多参加健身运动是消除心理饱和的良方之一。另外,要寻找多种不良情绪的宣泄途径,积极培养生活乐趣。学会或参与一门艺术。无论是投入地表演,还是入迷的欣赏,都能使自己在一种特殊意境中获得一种乐在其中的情绪。如果经过调节,仍然不能走出心理饱和的困惑,此时,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是最明智的做法。(文:雅君)
编辑:菩提书童
版权所有:准提咒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