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曾说,“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当你对美毫无认知时,当你对丑毫无自知时,到底能可怕到什么程度?最近发生的文物修复事件,告诉了我们答案。
▲ 吴冠中画作
前两天,敦煌研究院榆林窟讲解员@许鑫NixUx 发布文章,讲述了四川安岳地区古代佛像的保护现状,十分堪忧。
安岳地区的石窟佛造像大多建于唐宋两朝,现在却被当地文物部门“修旧如新”,变成了动画片里“喜洋洋”的既视感。
内容如下:
四川安岳石窟
宋
? 封门寺赖佛岩阿弥陀佛窟阿弥陀佛像高5.1米,立于仰莲台上,面方,螺髻,身着双领交垂大衣,左肩哲那环系搭膊牵衣襟,双手结印,手指已毁,项后有圆形头光。此像为宋代雕造,具有唐代粗犷古朴的刀法,衣褶线条流畅,又具有宋代写实的特点,不是唐代的轻纱蔽体,而是衣饰厚重,衣褶折皱、翻卷清晰可见。
修复前:
修复后:
四川省安岳县是目前我国已知的中国古代佛教造像遗址最集中的县,已发现历代石窟造像218处(2000年5月普查结果),造像10万余尊,尤以唐代造像的宏伟和两宋造像的精美著称于世,具有上承云冈、龙门,下启大足石刻的地位。
安岳石窟开凿于启始于南梁武帝普通二年(公元521年),盛于唐宋两代,延续至明清直到民国,几乎每个乡都有大型石窟造像遗址,以佛教石窟为主,也有部分道教造像,三教合一的造像也不在少数,特别是宋代造型更是达到中国石窟艺术的巅峰。
金凤山摩崖造像
看到这些文物的修复很是心疼,我国《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报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迁移、重建,由取得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这些佛像经过了千年的跌宕起伏都平安无事,却在当下被破坏,中国不是没有修复文物的高手,希望辣眼睛的修复不要再出现。
@许鑫NixUx 又陆续发布微博,继续揭露了一些因“修复”而被毁掉的文物造像:
乐至马锣睏佛寺摩崖造像
(全国重点文物单位)
乐至马锣睏佛寺摩崖造像历史老照片:
修复前后对比图:
现状:
关于乐至马锣睏佛寺摩崖造像:
安岳石窟二菩萨像
安岳石窟二菩萨像原貌:
被当地文物部门用水泥补脸后的状态:
去年右侧菩萨像脸部被盗:
千佛寨观音像原貌:
千佛寨观音像被用水泥补脸后状态:
关于安岳石窟二菩萨像:
安岳净慧岩造像
修复前原貌:
修复后状态:
资中罗汉洞
修复前原貌:
第一次被修复后状态:
第二次被修复后状态:
关于资中罗汉洞:
国保安岳玄妙观老君龛
修复前原貌:
修复后状态:
从千年佛像到“喜洋洋”;本该被欣赏传承的文物,却变成了五颜六色的彩虹糖!
这是复原,还是再造?是保护,还是摧毁?
审美并无对错,但总有高低之分,大红大绿的颜色并非不好,但是需要拿捏一丝分寸感。
就好像,我们从来都不会说故宫的红砖绿瓦不好看,但是绿底红花的大棉袄就有点土气。
回想以前,宋朝是中国审美的巅峰,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今天的我们,似乎把原先的审美遗失了。
满街都是“魔幻主义”的儿童摇摇车、千篇一律的耀眼大招牌,甚至连电视剧的构图色彩,也是如此辣眼睛。
我们好像在美的轨道上越走越远,“中国式审美”好像变成了一个笑话。
是时候,我们该回头看看中国千年历史,国画里的留白,汉字下笔的韵律,青白瓷器的光泽。
如此,便不会发生“佛像修复成喜洋洋”,这样让人心痛又心寒的事情了。
人活于世,
无非是追求更好更美的生活,
愿你能多感受中国之美,
摒弃世俗之丑,
成为更好的人,
也为我们的子孙,
留下更美的历史。
素材来源:网络、@许鑫NixUx(公号:南山海棠)、墙艺术
美尚编辑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回顾
北极圈罕见32℃高温,北极熊或迎来灭绝!未来,可能谁也逃不掉…
版权所有:准提咒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