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咒念诵网

学习经文能引导我们进步

发布时间:2023-04-04 10:14:39作者:准提咒念诵网

学习经文能引导我们进步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福德主要来自于人的四种心:自救心、利他心、菩提心和羞恶心。现在给大家讲讲《了凡四训》里培植福德的十个要点。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

  就是时刻有一颗利他、从善之心,时刻为人着想,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看自己能不能帮上点什么。一个有与人为善之心的人,不管去到哪里,都会时刻想着做一些利于别人的事情,无形中他就培养起了一颗慈悲之心、利他之心和奉献之心。

  心中有别人,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利益别人的人,会有大福报,当他在为众生服务的时候,他整个人的气场会一点一点改变。我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案例,我有个俗家弟子,他孩子在中央美院附中读书,假期他把孩子送来我们这里学佛,我们去吃饭,我东西忘在了车里,回去拿时,见饭店门口有个塑料袋,我就随手把它捡起来放到旁边的垃圾桶里,等我们吃完饭后服务员拿来一叠很精致的水果盘,说送给我们,我们很惊讶,我们几个人消费也不过几十块钱,她干嘛送我们那么精致的水果盘,服务员说他们老板是一名佛教信徒,他刚刚看见我在门口捡了个塑料袋放在垃圾桶里,就把餐厅里库存的水果盘拿出来送我们,表示感谢。

  我的一个无心之举,想不到餐厅老板看在眼里,还对我心怀感激,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这就是心存善念的人,往往容易发现别人做的善事,自然而然就能结一个善缘出来,前面我还跟你们讲过,不是这样的人,就不会接收到这样的信息,你是这样的人,就能感觉到相同的人身上的那种磁场,这种磁场可以让你们彼此相惜,成为朋友,这就是缘分。对于一个办企业的人,如果有这种善心,就会在公司内部形成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会让公司的每一位员工受到熏陶,让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展现出来,当整个公司的人都在无形中把这样一种文化扩散出去,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被公司吸引过来,成为客户,这就是一种持续不衰的企业文化。

  在面对一件事情时很多人常常会有这样的意识,这件事不是我的职责,不该我去做,应该别人去做。在一个家庭里,你要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你就要是什么样的人,单嘴巴上教导是不行的,还要深信不疑地做到,你的孩子才会被你感动。一个孩子的思维模式,身上的行为,很大程度上都是从父母那里沿袭下来的。有些父母认为给孩子找最好的老师,就高枕无忧了,事实上孩子在学校所学到的只是表面的东西,真正内在的思想,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要想让孩子有最好的品行和作为,父母就是最好的老师,你要改变孩子,首先你就要不断地往这方面去努力,只有自己做好了你才能去影响你的孩子。

  就好比我们的传统文化,它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早就融入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处世观念。现在有很多人还不能正确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认为它们都是糟粕,你们有没有细致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们学习西方的文化也就是近代这一两百年时间,而传统文化影响了我们几千年,这种影响的意义又岂是一两百年所能比拟的。而且一种文化之所以能在一方土地上生根发芽,是因为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的人适合于这种文化和生活方式,文化是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它是连续的,把别人的东西拿过来,并不一定适合我们,把我们的东西拿出去也不一定适合别人。反过来讲,我们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文化,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所以我很喜欢《了凡四训》讲述的观点,通过自己的一些行为,改变自己的命运,通过改变目前的状态来改变自己的未来。

  佛经里讲的一些东西,有些人就认为不可信,是迷信,事实上是我们的身心没有达到那种境界,那些状态没有办法在我们身上体现出来。比如“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有的人相信,就真心去求,最后实现了,他从而就更信了,而有的人不相信,所以没有真心去求,结果没有实现,他就更不相信,这些都是一环扣一环的。佛教刚传到中国的时候,第一批出家人是怎么传教的,靠神,僧人在大街上烧一盆油,烧得滚烫滚烫的,手伸下去,再提起来,普通人肯定受不了,但是僧人们在神的庇护下,可以做到,别人一看,就都相信了。佛经上记载的东西很多人都抱着怀疑的态度,认为那是编造的,事实上不存在的东西,佛经上也不会记载下来。

  我们在生活中怎样去影响别人?就是要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利于一切众生,通过利于众生,来得到自身的福报。其实我们应该对不如自己的人心存感谢,因为正是有他们的存在,才让你有机会去帮助别人,培养福报,去成就你的菩提大愿。如果我们所有人都是百万富翁,都是活菩萨,你哪里有机会去度化别人。不能说你帮助了别人,就要别人回报,如果别人不回报,你就要生气诟骂,真正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人不应该抱着这种思想,不能老抱怨别人没有感恩之心,其实真正应该感恩的是自己,因为是他们给了你培养福报的机会。菩萨是抱着这种心态去普度众生的,所以佛教思考事情的思维方式跟我们一般人是不同的,你能认识到这种不同,领悟这种思想,你就能找到它真正的智慧在哪里。所以我们在修“与人为善”的过程中,心中只能有善意的付出和给与,而没有任何索取和抱怨,这种观念就是我们的“无漏”之心所产生的一种善行为。

  什么是爱,什么是敬?爱是柔软的,光明的,清凉的,爱是利他而不求回报,是没有任何要求的给与,所有美好的词汇拿来形容它也不为过。当你无要求地去利益他人的时候,你会产生一种同济之心,即同舟共济的慈悲心。我们念观音菩萨的时候常常念“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因为菩萨有爱敬之心,所以她才能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才能千百亿化身普度众生。你有这样的慈悲心,在做任何事情时就会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你的内心会出现那种世俗恶业磨灭后的空寂。

  我们如果有一颗爱敬之心,在家庭和事业中就不会过分去计较,没有分别之心,你才能物我两忘地去经营你的家庭和事业。一个苦行者,他的内心是没有害怕的,因为他相信因果,相信一切事物都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灭。相信因果律的人,他能够安于贫穷,也能够接受神鬼,别人的轻蔑和诋毁扰乱不了他的内心。只有达到这种境界,你才能真正做到大爱无疆。我经常跟我们寺院的师父讲:你们是佛教三宝之一,代表佛陀向世间传递佛法,居士对僧宝的恭敬有很多要求,见到僧宝要礼拜,要供养,等等,所有的恭敬都建立在僧有王者的基础上的,因为你的学识、修行、人格和智慧,都远远高于他们,所以他们内心深处对你油然而生出恭敬,如果你没有这样的修为,又怎么受得起别人的恭敬和礼拜呢?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敬仰我们,赞叹我们,可为什么别人不那样做呢?那是因为我们的学识、修行、人格和智慧,还不值得别人这样做,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好好反省自己,而且唯一能做的就是反省和观照自己,而不能逃避或者抱怨。同样的道理,为什么别人获得成功你不能呢?为什么别人受人敬仰你不能呢?所有事情都有个为什么,你不反省自己,却去抱怨社会、指责政府,指责你的员工和客户,有用吗?所以面对自己的失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反省自己,吸取经验教训,革旧迎新。作为一名员工,为什么你在哪里都会被人像踢足球一样踢来踢去呢?这时你有没有想过问自己为什么?我有个朋友来找我,说他妈妈把他衣服洗了,最后不能去参加克林顿来访中国的一个活动,心里很不爽,我当时就跟他讲,克林顿是什么人,你又是什么人,你去那种场合,克林顿会多看你一眼吗?这本来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就不要再纠结你妈妈把你的衣服洗掉让你没能参加那个活动。

  对于一个不适合我的场合,我不会去凑那个热闹,我也没有那么多时间,一个人如果没有把你当做同一类人,人家也不会跟你结交,那你还拿你的热脸去亲别人的冷屁股干嘛?所以在这个世间,唯一要修的就是我们自己,不要因为别人的富贵而感到不平或者自卑,你有一个馒头你就吃一个馒头,有一碗面就吃一碗面。等你们学佛学久了以后,看见别人吃肉都会像进到屠宰场一样,会生怜悯之心,到那时,一个馒头一碗面你也能吃得乐趣横生。就像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也能自得其乐。

  其实这种行为跟你内心的清净是相通的,内心清净了,口味就会变清淡,反过来讲,当你口味很重的时候,说明你的内心也很浮躁。这几年为什么麻辣火锅那么流行,实际就是跟人内心的焦虑有关。所以我们修行的时候,要时刻观照自己的内心,就好比烧一壶水,别人十分钟可以烧开,你要一个小时才能烧开,那就说明你烧水的功夫还没达到人家那个境界,没必要去难过,努力提高自己即可。

  成人之美,实际上就是助人为乐、随喜功德和恒顺众生。看到别人做好事我们在旁边随喜赞叹,看到别人遇到问题,我们助一臂之力。要做到成人之美,一定要有一颗宽阔的心,很多人喜欢幸灾乐祸,自己并不一定幸运,但是看到别人倒霉他很高兴,自己不去努力,看到别人发财他心生嫉妒,诅咒别人。你们看那些网上论坛,一篇帖子发出去,多少人进来灌水,说的没一句好话,节操碎了一地,可想而见那些人的内心是多么的阴暗。一个有菩萨心肠的人,会时刻想着去帮助身边的人,别人有困难他会助一臂之力,有多少能耐就帮多少。你要把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当成你要帮助的对象,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当你拥有这样一种心境时,你就会发现身边所有人都是你广种福田的对象。

  西方世界讲人之初性本恶,佛教讲人之初性无记(一种非善非恶的无明的业性),但是从众生的角度讲,还是人之初性本恶,为什么呢?我们为什么来到这个世间?还是因为我们的烦恼业障没有消除,我们带着很多习气来,所以人有不好的行为和心态可以理解。我经常跟人讲了很多话之后就什么也不想讲了,静心休养,用眼睛去观察身边的人,他们的行为、举止、笑容我都喜欢观察,我会想象他们是在何种心情和心理下去做这件事,他们的出发点是什么。人啊只要去思考,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有所成就的人,他们的内心境界和思想觉悟都比较高。他底下有些人特别聪明,但是说话尖酸刻薄,内心的贫瘠和狭隘一览无余,这些人聪明但是没有福报。跟这些内心贫瘠的人交往,你的内心慢慢的也会变得贫瘠。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培养深厚的德行,也就是培养自己的仁心,让内心像海一样能包容万物。

  印光大师常说:“世间人人是菩萨,只有我一人是凡夫。”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心境来观照自己的行为,他每天都能得到成长,好的人他向他们学习,坏的人,他去影响他们改过自新。我们不要认为身上带着习气就不好,实际上正是因为有习气我们才可以好好向别人学习,提高自己的修行,所以对于我们这些还没有悟道的人,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培养福报。福报怎样培养呢,就是不断去帮助身边人,去利益一切众生,从一言一行、一事一物中去培养。思想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一定是个有大福报的人,有大福报的人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中都能够把各种各样的矛盾化解掉,不会给那个环境带去新的矛盾。在这个世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唇齿都会经常打架,更何况陌生人在一起生活,矛盾肯定是避免不了的。这就是善巧方便、成人之美的一种行为。

  我们怎么样去劝人为善呢?人做事情总是带着目的性,所以你要告诉他做善事有什么好处,没有好处,往往不会有人去做。比如你跟他说,做善事你会交到很多朋友,会学到很多东西,让内心得到提高,会得到福报和别人的赞美,把能想到的好处都告诉他,他就会努力去做了。人的收获一定是付出后才得到的回报,做生意赚到钱了,一定是因为他去奋斗了,当官受到人们的拥戴,一定是他做了很多利益人民的事情,人际关系好,一定是他有恭敬之心,帮助过别人很多。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行善的方式也不同,我没钱,可以去帮别人做点事情,我没力气,我可以用笑容去赞叹别人,只要你有那颗心,一定有无尽的办法去利益他人。

  中国古代有很多行善培福的例子,有个秀才去考试,阅卷的考官把他的试卷放到落榜考生的一边时,冥冥之中听到一声钟磬的声音,他很奇怪,把试卷拿起来看了看,没有什么特别,第二次又要扔下去,又听到了那个声音,于是考官断定,这位考生一定是行过什么大善,或者他的家族里行过什么大善,为他培养起了那么大的福报,鬼神都在帮助他。于是他就让这位考生录取了,后来他一直关注这位考生,发现他在生活中不断地积德,做官清廉,处处为百姓着想。古代有的人家嫁女儿,往往不是看新郎长得怎么样,而是看他的祖上有没有积德,如果他的祖上是乐善好施的人,这个人即使现在贫穷,以后也会翻身,因为他有大福报,他从小在那种有良好家风的家庭里长大,自身也会乐善好施;如果一个人祖上德行不好,家教不好,他这个人的行为也不端正,即便现在很富有,也富不过三代。古人的价值观里实际上已经融入了以善为标准来评价一个人,这样就在无形中要求对方为善,是劝人为善的一种表现,这种思想实际上已经深深植入到我们这个民族的血液中去了。

  对于企业家来说,建立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实际上就是与人为善,老板赞叹员工,员工赞叹客户,客户赞叹商品,这样下去,还用得着打广告吗,好名声自然而然就传出去了。这些都是以善为前提的,所谓“善者通,善者达,善者无往不胜”,修道真正该做的,就是不断地用真心去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这种修行就是菩萨道的修行。

  在别人危急的时候,我们能不能伸出一双援手,我们身边常常会有这样的人,当他遇到事情没办法解决的时候,他会来找你帮忙,这个时候你帮还是不帮呢?有的人可能说我要买房子,买车子,我的孩子要出国留学,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加以拒绝,其实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能找到花钱和忙碌的理由,金钱和时间永远都不够用,但是如果别人向你求助时,你总是以这样那样的理由拒绝,当你遇到困难时,别人也会用同样的态度回绝你。

  人要有一颗慈悲之心去利益一切众生,做一件事前要对身边的人有利,要造福子孙后代,造福世间一切众生。这几年我们读书会印了很多书籍,免费送给读者,为什么要做呢?因为书籍可以传播文化,影响更多的人,能到现场听课的同修毕竟很少,大家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印成书以后,大家就可以带在身边,有空的时候、想看的时候就打开看看,跟工作事业都不冲突,而且身边的人也会看得到。我们客堂里陈列着各类书籍,大家回去的时候可以领一些回去看。就像那些卖光盘的店,音响一直开着,别人听到了,如果感兴趣就会进去了解产品,喜欢就会买,这比讲多少话打多少广告都要来得直接。做企业也是这样,产品做的好了,不用打广告都会有人找上门来买,做的不好,免费送人,人家还要犹豫要不要,所以产品就是最好的广告。

  我们在利益众生的时候,不但要利益身边的众生,还要利益其他世界的众生,其他世界的什么众生?鬼神。我们寺院有个居士,开了很多会所,她每天都在写文章布施给阴间那些无量无边的众生,她的生意非常红火,每开一家店就会火一家,那是因为她跟阴间的众生结下了善缘,他们都是她的护法,别人来到她的会所时,会被一种莫名的气场所吸引,从而变得心情愉悦,所以自然而然就进来消费了,这就是为什么她的事业那么一帆风顺。所以当我们事业不顺的时候,别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好,别人都不来了解你的产品,这些都不是主要的问题,主要问题还是在自己,事业的成功与失败跟自己的一言一行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你不在生活中通过一言一行去积善积德,又怎么会有那个福报呢?

  香海禅寺建立这么多年,我们主要思考的问题,是这个道场能不能利益到更多的人,让更多人带着烦恼进来,带着清凉出去,带着迷茫进来,带着智慧出去。我一直跟我们的办公室说,不要让我们的场地闲着,要尽可能让别人来用,哪怕只有一个人,如果他想用,我们都会借给他。不用担心场地是否够坐,宿舍是否够住,饭是否够吃,有人的地方,就有解决问题的答案。我们在宿舍最紧张的时候,有人心甘情愿打地铺,在菜不够吃的时候,我们一起到寺院后边的菜地里挖红薯,遇到任何问题,大家都齐心协力,一起面对。那些来到香海,潜心修行的人,也抱着苦修的发心加入到我们中来的,我们的道场也正是由于信众们的支持,才一直生机勃勃地发展着。

  大家有没有看过《三傻大闹宝莱坞》,里面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当一个人追求卓越的时候,成功就会追随着你。”我们做企业也是这样的,当你认真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根本不会畏首畏尾,遇到的任何困难,都会在探求中得到答案,如果你有太多担心和顾虑,你永远做不出最好的东西。

  人要做到无条件地付出不是件容易的事,跟吃免费的午餐一样的难,一个人要是在寺院里吃上三年的免费午餐,我估计他就要留下来做一辈子义工了,心理素质再好的人,免费的午餐吃久了也会不好意思的。所以我们发心去做一件事时,不要去计较得失,而应该去思考如何让更多的人受到裨益,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兴建大利。

  兴建大利,就是做每一件事情要让众生受益,比如我们捐资建学校、建医院、建道场,去印刷正法的书籍,这些都叫做兴建大利。印刷正法的书籍传播佛法,叫做法布施,在佛法里,法布施比修建道场的力量大。很多人不喜欢看书,一拿起书本就会犯困,这样没办法,要学佛法,就应该学会看书,学习佛法的知识,贯彻到你的身心,这样才能改变你的命运。就像我们读《金刚经》,不要认为在寺院读上两天就好了,要把经书带回去每天读,你才能理解它的真谛。

  大家来香海禅寺学习,就要有所受益,这样才不负此行。学习佛法,理解佛法,实践佛法,传播佛法,这是培植大福报的一种方式,非常不容易。我们不能仅仅把佛法当作知识来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把它当作改变命运的行为规范来学习,要身体力行去实践佛法,用佛法来净化自己的心灵,提高自身修养,只有这样,我们的学习才会有意义。

  舍财作福,就是你有钱财时,把它布施出去,让众生因为你而受益,我们通常讲“为富而仁”,就是这个道理。舍财作福也分究竟的和不究竟的,出于某种目的的布施是不圆满的,只有福德而没有功德,不求回报的布施才是究竟圆满的功德。功德与福德不同,福德是人间福报,能让你在今生有好的福气,却不能让你了却生死、成就道业、法度众生和正等正觉,能让你做到这些的,是功德。

  舍财作福就是要通过你的布施和努力,去搭建一个利益众生的场所,让这个世界的众生因为你而种下广阔的福田,这才是有意义的。如果你能认识到这些,你人生中所做的事情就会跟别人不一样,这种与众生不同的人生,源于你凡事都为众生着想。如果不这样去想,你会一直被自己的烦恼和习气所左右,烦恼和习气是怎么来的?就是因为你的“贪嗔痴慢疑”没有消除。人的眼耳鼻舌身口意直接决定着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好听的你会多听,好看的你会多看,好吃的你会多吃,好玩的你会多玩,渐渐的你的心就被六根所蒙蔽了,这样一来,烦恼和习气就生出来了。

  当别人兴建大利利于一切众生的时候,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去随喜赞叹他,即便这个人做的事情只有一半是好事,一半是坏事,也要去赞叹他。这个世界对于是非好坏本来就没有一个准确的划分,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掺杂着别的事情一起发生,它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不能一巴掌拍死,就好比任何一个人不管他做得好与不好,都会有人赞叹他有人批评他。

  做任何事情实际上都是人的一种抉择,你抉择了恶,善就在你面前消失,你抉择了无漏,有漏就在你面前消失。在佛法里,般若所产生的力量,就是抉择的智慧,我们具备了这种智慧,你就会发现,从此以后你敏锐的眼睛会跟别人不一样。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做出不同的抉择,产生的力量就会不一样,出门之前你抉择乘什么交通工具,在十字路口你抉择往哪边走,途中遇到事情,你抉择现在处理还是以后处理,不同的抉择产生不同的方向和生活轨迹。

  抉择未必都是有智慧的,讨好你的人你就跟他交往,说你坏话的人你就不跟他交往,这样的抉择未免太过于草率,你应该去思考他那样做的原因,为什么有人爱讨好你有人爱说你坏话,如果讨好你纯粹是阿谀奉承,是为了从你身上捞得什么好处,你跟这样的人交往多了,自己也会被他的习气所感染,最后变成和他一样的人,面对这样的人,我们需要有明智的抉择。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一些大同小异的问题,要怎么样去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做出抉择。我有一次去一个大寺院参加法会,有三百人吃饭,那个住持对伙食费的事伤透了脑筋,说要算一下花了多少钱,要大家随喜一下,我当时就说他不要太短见了,有这么大的事业,还要担心那点伙食费,从那以后他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变得一文都不值。类似的事情每天都会在我们身边发生,有的人没有把心思全部放在事业上,倒整天为一些小事忧心忡忡,这有点本末倒置了,得不偿失。相反,有的人把心思全部放在事业上,想尽办法去利益一切众生,我们身边如果有这样的朋友,应该好好珍惜,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完成心愿。

  有些人交往到一定程度就不值得再交往下去了,因为他们的心胸太狭隘了,没有开阔的眼光,跟他们交往下去,不但自己不会进步,反而会变得和他们一样狭隘。就是说,你也不要因为你的境界高而沾沾自喜,更不要到处去炫耀,你要用智慧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有智慧的人一定能够分辨出身边是些什么样的人,从而根据这种判断做出抉择,哪些人值得交往,可以交往到什么程度,哪些人不值得交往。爱说好话却没有一句是实话的人很可怕,他每天把你捧到天上去,让你变得看不清自己,最后意志消沉,失去斗志。相反,有些说你坏话的人,可能确实是因为你有些方面做的不够好,他在纠正你,只是纠正的方式不得体,对于这样的人,就不能因为受不了他的言语而不跟他交往,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应当做出智慧的判断。

  作为佛弟子,大家应该有这种觉知,就是要尽自己所能护持正法,让佛法永远流传下去,并通过努力学习,不断用佛法改变自己,去利益身边众生,绍隆佛种、续佛慧命、庄严佛土、利乐有情。这样的事情,我们要努力去做。我们寺院有一个女居士,每次来都会带走很多小册子,大包小包地带到公交车上去发,她并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可笑的,她希望有更多人了解佛法,得到受益,这是用切身行动来护持正法、弘扬佛法,是很大的功德。我们如果有护持正法的心,就要把佛法装进心里,随时拿出来跟别人分享,把我们的小册子装进包包里,遇到有缘的人就拿出来布施给他。你在一个人黑暗的心里种下一颗善良的种子,说不定就会结出一个佛的正果,这颗善良的种子很可能会使那个人发菩提心,去行菩萨道,那样子你的功劳就非同小可了。所以我们不要吝啬去跟别人分享佛法,如果你是一名居士,就要想着随时随地去度化众生。

  你在念经的时候,也可以邀请天龙八部、一切鬼道众生来和你一起念,这样你就在无形中给众生撒下了善良的火种,让佛法在众生心中燃起火焰,它不断蔓延开来,就会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因此而受益。少康大师早年弘法,在大街上对小孩子们说,谁会念阿弥陀佛就给他一个铜板,小孩子们都争相念起来。台湾的慧律法师弘法也很有趣,有段时间不管他去哪里,都会有一群大卡车跟着他跑,场面非常壮观,其实那是他广结善缘的结果。今天有人喜欢听你说话,那是因为你以前跟无量众生结下了善缘,不管你说好说坏都有人喜欢你,为什么呢?因为你法缘好。

  我们在成佛之前一定要广结善缘,你度化了别人,在你成佛以后他们就会成为你的护法。《华严经》里描述说:“一佛出世,万佛护持。”释迦牟尼成佛的时候那些弟子都是他的护法侍者,事实上是无量诸佛化成他的弟子来成就他。也不一定是出家修行才这样,世俗世界也遵循这种规律,比如你在生活中广结善缘,你创业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人支持你,政府、乞丐都帮你,哪还有不成功的道理?那些大企业家,能把企业办得那么大,也是广结善缘所结出来的果实,那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没有过去积累的福德,不可能成就今天的事业。不要总认为别人的成功是偶然,偶然的前面一定是必然。有些人做什么都不顺,总是走霉运,并不是他不聪明,那是因为他没有福报,他今天这个果是过去种下的,所以你要想明天得到什么收获,你今天就要种下什么种子。

  不要怨天怨地,不要怨社会和你的员工,好好找自己的原因。有一个女居士,人很漂亮,也多才多艺,唱歌跳舞样样都是她的强项,有一次她向我诉苦,说为什么自己做得那么好却得不到领导赏识,工资只有那么点,也没有名气。我就问她,你说你做得好,你有哪一首歌或哪一支舞被全国人民认可了?学佛那么多年,却没有领悟到佛法的真谛,整天计较得失,而没有把心思放在自己的事业上,又怎么会有理想的收获呢?所以一个人再怎么觉得自己才华横溢,如果没有用心耕耘,也不可能收获成就。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你可以不认可这种观点,继续按照你以前的方式来做,等你福报消完,你就什么都没有了。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会身体力行去做利益众生的事情,广结善缘,广种福田,在一言一行中为自己积累起大福报。

  《道德经》里有一句话:“善士闻道,起而行之;中士行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于为道。”有睿智慧根之人,听到大道理会如雷贯耳,并身体力行,每天坚持去修行;智慧和根基平平的人,听到道理会将信将疑,做两天歇两天,最后抛到了脑后,有一句俗话说:一年学佛,佛在眼前;三年学佛,佛在身边;十年学佛,佛在天边。没有慧根睿智之人,听到道理哈哈大笑,认为是无稽之谈,胡说八道。我们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属于哪一类人,是真正发心去修行了,还是每天浑浑噩噩活在这个世间,搓搓麻将,泡泡酒吧,去年这样过,今年这样过,明年也这样过,十年前是这样过,十年后还是这样过,整天无所事事,没有目标,也没有追求,这样的人生,活着有什么意义?我们很少去自我反省,从今天开始,每天要抽出一点时间来好好反省自己。

  当你在护持,同时也在被护持,这是一种相互帮助和促进的关系,当我们付出的时候,事实上我们也是最大的受益着,就好比我们在微信上看到一些好的文章就把它分享给朋友,朋友也会把他们读到的好的东西发到你这边来。再比如我们的读书会,表面上看是我们无条件地寄出去很多书赠送给读者,实际上读者们也会把他们觉得好的一些东西寄来跟我们分享,这其实是一个相互的交流学习、增长善缘的过程。我们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时刻审查自己的内心是正还是邪。是正,你的人生会越走越宽敞,内心会越来越丰富,无论家庭、工作还是事业,都会越走越好;是邪,你的人生会越走越窄,最后陷入窘境,走投无路。所以我们要护持正法,弘扬正确的道场。

  家庭中的长者,德高望重的人,还有那些学识渊博、修行高深、内心清净、行为精进、利益众生的人,无论年龄长幼,都应该去敬重他们,敬重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敬重。前不久我去一个小寺院参加活动,市里面领导看见我,就问我怎么会到这儿来,市里面开会我都不去,我说只要我有空我都会去,市里面开会我没空,没办法。

\

  别人邀请我的事,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有空我都会去参加,那些大寺院举行法会,全国各地的高僧都云集在那里,我去了也帮不上什么忙,相反,那些小寺院更需要我,我去了可以帮他们做点事情。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几年前我刚到香海的时候,这里一片荒芜,只盖好三门殿和食堂,还欠了三百六十万债务,因为我是从普陀山过来的,认识普陀山的方丈戒忍法师,戒忍法师当时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浙江佛教协会会长,各种职衔集于一身,我那时很想把他请过来给我们增加点人气。我亲自跑到普陀山去请他,他答应要来的,结果第二天活动开始了,他又说没空就没来,市里面的很多领导听说戒忍法师不来了,他们也不来了,把我从头顶凉到了脚底。从那时起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还是要好好修行自己,依赖别人是没有戏的,我深深体会到办小寺院的艰辛,所以有小寺院邀请我,只要有空我都会去。

  作为出家人,不能以世俗的价值观来处世,如果按照社会地位和官场身份来普法,那就不能称之为正法,染上世间习气,是对佛法的玷污,讲出来的佛法都变味了。我们寺院搞特别重大的活动都不会刻意去请名人,我们都是自力更生,尽我们之所能来维持道场的清净。我们也不拘泥于形式,有的寺院搞夏令营还要搞开幕式,我们连开幕式都免了,因为开幕式要花钱,是撑门面,为了门面而铺张浪费,实在是得不偿失。我们搞活动都是以普法为中心,直接就切入正题了,我们要做的是让更多的信众接触到真正的佛法,维护佛陀的教义,而不是追求虚华的外在形式,虚华的东西毫无意义。

  学佛之人,要破除世俗的价值观念,不应该让金钱、名望和地位羁绊了弘扬正法的脚步,《金刚经》里面讲:“一切有为法,皆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那些世俗世界里的金钱、名望和地位只不过是过眼云烟,虚无缥缈。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充分把握自己的一生,去广种福田、利益众生、护持正法、济世救民,秉持这种理念的人,他才能获得大福报。

  有一次下雨过后,在我们寺院的路上,从地底下爬出来很多可爱的蜗牛和蚯蚓,走路都要特别小心,稍不注意就会踩到,我们的师父和义工看见了,就把它们捡起来放到路边的草丛里,避免走路时误伤到它们,这就是爱惜物命的一个表现。还有一个故事,说一个男青年很爱一个女青年,后来女青年和另外一个人结婚了,男青年很难过,闹着要自杀,他跑到庙里跟师父倒苦水,师父笑一笑说:我给你讲讲你们的前世今生,上辈子有一个女青年死在了路边,千万路人经过却没人搭理,最后尸体腐烂,爬满蛆虫,有一个过路的男青年看见了,不忍目睹,就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盖住她,后来又路过一个男青年,挖了一个坑把她埋了,那具女尸就是你的前任,脱下衣服盖住她的那个人就是你,因为你的一个善意的举动,你们结下了今生的缘分,可是那个掩埋尸体的人,才是她的归宿。

  上辈子一个小小的举动,都会影响到这辈子的姻缘,更何况今生今世,那些我们在有意或无意中伤害到的物命,它们也必然会在今生或者来生,给我们带来果报,那是什么样的果报,不可想象。你不要以为这不重要,在生活中我们有没有这种感觉,有些人一看见你就不爽,就会想尽办法跟你过不去,事实上就是你上辈子伤害了他,他对你的嗔恨心还没有散去。所以在这个世间不要去做损人利己的事情,凡事留有善的余地,从善的角度出发去解读世界,经营自己的人生,只要能给予别人的地方就给予别人,能互助的地方就互助,这对你的人生有百利而无一害。

  吃了亏也不要一直纠结着放不开,心胸狭隘的人最吃不起亏,一吃亏就觉得窝火,觉得自己老是被人欺负,很气愤,这是没有境界的表现。每个人都要时刻观照自己的内心,众生都有习气,有烦恼,有业障,你要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就能善待别人,别人的怨气发到你身上你能够把它化解掉,这是行菩萨道的一个表现。要成就道业,就要这样去修自己的内心,你不能容忍别人,你就会造出新的业,最终又使你坠入生生世世的轮回。我们在修般若法门和行无上菩提道的时候,要把经文教义用到具体生活中去,如果没有实践,头脑中装再多的经文教义也没有用的,这样反而会造成所知障,就是知道的越多,认识新事物的障碍就越多。

  学习经文真正的意义在于引导我们进步,在于实践。我们学习《金刚经》,就要用里面的经文教义来观照自己的言行举止,要用般若智打破一切法相,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超越自己。我们今天所讲的就是如何认识和培养福德,如何观照自己的行为,修炼自己的身心,如何以无所得之心去看待人间一切福报。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准提咒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