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假借不还。
【原文】
填报须知是往因,一犁春雨费艰辛。
试看今世为牛者,尽属前生欠债人。
注:《太微仙君功过格》云:“欠人财物,抵讳不还,百钱为一过,贯钱为十过。”可见负债之过不细。范益谦座右铭曰:“凡借人物,不可损败不还。物系人有,非甚不得已不须借,既借,宜倍加爱护,归还之。”至于假借银钱,尤须清楚明白。佛家称未了宿逋,死后填偿,非虚也。
案:江右祝三思,出外贸易,偶游一古寺,有两僧出见留茶,一僧曰:“小僧欠居士三十万贯,今当偿矣。”一僧曰:“居士欠小僧三十万贯,亦当偿矣。”祝疑是禅家作机锋语,不甚留意,相别归家。妻妾各怀孕临产之夕,三思梦两僧负衣钵入门,次日妾先生子,取名僧保。越数日,妻亦得子,取名僧佑。二子长成,各具性情。僧保辛苦立业,每日持筹,攒眉盘算,虽得分文亦交与其父。僧佑好嫖好赌,任意挥霍,将僧保所挣之资,日渐消耗。僧保欲争较,因碍嫡母,不敢言,致成气蛊,恹恹一息。祝抚抱而哭,僧保忽变声曰:“我非汝子,奚哭为?汝前生名林达生,颇有家业。我名游守静,欠汝钱三十万贯,未偿而死。幸无欺骗之心,故不堕畜道,今为汝子,苦挣二十年,本利已清,当去矣。”遂卒。次子亦相继得病,临终亦变声曰:“我前世为黄治中,与汝合开典铺。汝多支钱三十万贯未楚,今取讨已完,当去矣。”祝哭曰:“汝兄弟俱舍我而去,茕茕一老,何以为生?”僧佑曰:“我二人一来还债,一来索债,均非尔子。尔欲得长命承家之儿,须多立善功。”言讫瞑目。祝果依具其言,真心行善。后仍得两子送老。
附:徽商吴某,信义自持,临终语二子曰:“吾所存千金,适符吾所代,汝宜照账一一清完。宁受饥寒,切勿作负心人也。”二子恪遵父命。后贫甚,偶浚一枯井,得金千余锭,鎸唐时年号。明晨有邻人来贺曰:“君有大财至矣。吾病笃,恍至东岳殿前,见有解钱粮至者,自称井泉神,主者曰:‘此唐朝内库银也,上帝以吴某财帛分明,判此项与其子孙世享。’吾苏而异之,故来奉访。”二子以实告。今吴氏鼎富,皆其后裔。可见负债者则为畜类以偿,还债者则享累世之富。所谓仁义未尝不利也。(《感应篇集注》下同)
张孝基,为某富翁婿。翁止一子,甚不肖,逐出。翁临终时,尽以家财付孝基。数年后,基见其子乞于路,召问曰:“能灌园乎?”曰:“得就食,甚幸。”逾年,见其勤敏,复召问曰:“能管库乎?”曰:“管园已幸,敢望管库?”久而视其谨愿,无复故态,乃尽举家财还之。后孝基卒,有友游嵩山,见孝基仪卫如王者,询其,自答曰:“上帝嘉我还财一事,命主此山。”言讫不见。夫承受之财,尚还人,况系假借者乎?
【译文】
注:《太微仙君功过格》说:“欠下别人的财物,抵赖忌讳不归还,一百钱算一过,一贯钱算十过。”可见负债的人罪过不轻。范益谦的座右铭说:“凡是借取别人东西,不可损坏和不还。东西是他人所拥有的,除非不得已不借,既然借了应当加倍爱护并归还给人。”至于借人钱财,尤其必须清楚明白。佛家称未了结的宿债,死后也得偿还,这话不假。
案:江右祝三思到外地从事贸易,偶尔游览一处古寺,有两个和尚出来见他,留下饮茶。一位和尚说:“我欠居士三十万贯钱,现在应该偿还了。”另一位说:“居士欠我三十万贯,也应该偿还了。”祝三思以为是禅家机锋之语,没放在心上,相互告别回了家。妻子和妾各怀了孕,临生产的晚上,祝三思梦见两和尚带着衣钵进家。第二天,妾先生了儿子,取命僧保,过了几天妻子也生了儿子,取名僧佑。
两儿子长大成人,性情大不一样。僧保辛苦立业,每天拿着算盘,皱着眉头盘算,即使挣得一分一文也交给父亲
。僧佑喜好吃喝嫖赌,任意挥霍,将僧保所挣的财物,每日渐渐消耗。僧保想和他相争计较,因碍着嫡母不敢说话,以致患了气蛊病,奄奄一息。祝三思抚摸并抱着他哭泣,僧保忽然变了声音说道:“我不是你的儿子,为什么哭泣呢?你前生名叫林达生,很有些家业,我叫游守静,欠你的钱财三十万贯,没有偿还就死了,幸亏我没有欺骗你的心思,所以没有堕入畜生道,现在做了你的儿子,苦苦挣钱二十年,本利已经还清,应当走了。”于是他就死了。次子也相继生了病,临死时也变了声音说:“我前世叫黄治中,和你合开当铺。你多支出了三十万贯钱不还,今天取讨已经完了,应当离开了。”祝三思哭着说:“你们兄弟都舍弃我而走,留下我这孤孤单单的老人,该怎么生活啊?”僧佑说:“我二人一是来还债,一是来要债,都不是你的儿子。你想得到长命且能够继承家业的儿子,必须多做善事,积功累德。”话说完后闭上了眼睛。祝三思果然依照他们的话,真心行善做好事。后来仍然生了两个儿子为他养老送终。附:安徽商人吴某,以信义作为行事宗旨,临终时告诉二子说:“我所积存的一千金,正好和我借贷的钱相符合,你们应当依照帐单一一还清。宁可忍受饥饿寒冷,千万不要做负心人。”二子严格遵循父亲命令。他们后来很贫穷,偶然挖掘一眼枯井,得到金锭一千多,镌刻着唐代的年号。第二天早晨,有人来祝贺道:“你们有大财来临了。我病的很沉重,恍惚来到东岳殿前,看见押解钱粮的人来到,自称是井泉神,主官说道:‘这是唐朝内库的银两,上帝因为吴某财物分明,判决这些钱给与他们子孙世代享用。’我苏醒后奇怪这事,所以特来访问。”二子将实情告诉他。现在吴氏发达富贵,都是他的后裔。可见负债的人则托生为畜生来还债,偿还债务的人则享受世代的富贵。这就是所说的行施仁义未尝不会得到利益。
张孝基是某富翁的女婿,那人只有一个儿子,品行很不端正,被赶出家了。他临终时,把全部家财都交给了张孝基。几年后,张孝基看见富翁的儿子在路上乞讨,叫他来问道:“能浇灌园子吗?”回答说:“能够吃饭就很幸运了。”过了一年,张孝基看见他勤快敏捷,又叫来他问道:“能管理仓库吗?”他说:“管理园子已经很荣幸了,哪敢企望管理仓库?”张孝基长久观察他谨慎尽心,没有以往的旧毛病了,于是把家财全部归还了他。后来张孝基去世,有个朋友游览嵩山,看见张孝基的仪仗侍从如王侯一般,询问他,说道:“上帝嘉奖我归还财物这件事,命令管理这座山。”说完就不见了。接受别人奉赠的财产,尚且归还人,何况是借贷的呢?
版权所有:准提咒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