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咒念诵网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四、公案 — 求我空智 8.不礼唯我

发布时间:2024-08-14 05:02:33作者:准提咒念诵网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四、公案 — 求我空智 8.不礼唯我

僧问嵩岳破灶堕禅师曰:「物物无形时如何?」

(识起迷情於何是物物无形之意,物者非人也,物者境界也,面对诸多境缘却是无形之境,该如何去处理?)

禅师曰:「礼即唯汝非我,不礼即唯我非汝。」

(礼拜禅师我时,行者之心境可说仅有你自己而无有真实自我,若不礼禅师则只有真我而无凡我之情。前者虽能超越凡我,但却失去本真之如如不动尊;後者若不礼则妄执空我,是谓偏空。行者礼与不礼间,均透露些许消息。)

其僧乃礼谢。

(僧似有所得,而礼拜禅师以示谢意。)

禅师曰:「本有之物,物非物也。所以道心能转物,即同如来

。」

(本来一切法因缘而生之境物,非真有其物境也。若行者能以空无之体性,面对此物境而不被牵住,则此道心终能转一切境,那此行者即如同如来一样也。)

(二)玄祥释解

1.前言

行者在修我空观时,当知有我相在,即会产生与外界之人、事、物形成一对立的情境,由此而生起忧、喜、苦、乐等觉受,这是心受苦楚的根源,是谓见色生心。《楞严经》经教中,世尊先示诸根六结之毛病,世尊取劫波罗天所奉华巾,在大众前绾成一结,後问阿难尊者,这叫什麽?阿难尊者与大众对佛说,此名为「结」。於是世尊又绾叠华巾,又成一结,重问阿难尊者,这又叫什麽?阿难与大众又对佛说,这也叫做「结」。如此世尊连续绾成六结。世尊绾成六结,不多不减,就此六结,此代表六结使。

若有人读《楞严经》不先後连贯体会,会将六结以为是在讲六根毛病,其实六根本身无所谓毛病,六根门头只是对尘境而现其境而已,无所谓毛病可言。有毛病者是第六、第七意识的习气,当六根门头对境时所现习气与之相应,六根门不应有病,此其一。第二点由观世音菩萨现身说法,讲耳根圆通法门时,说应由动、静二尘境起修,至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此是对尘境动、静二结使灭却。如此进而再用功,至耳根之闻性不黏,是谓「闻、所闻尽,尽闻不住」,如此则耳根(诸根)结使灭,是人至此境界即能得人空,初证我空理,得我解脱。再看世尊对初叁结使的开示:「此根初解,先得人空。」此根初步解脱是在动、静、根结灭时得到,行者在动静根结使灭时,即能证得我空智果。

之後,观世音菩萨又说:「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寂,寂灭现前。」这是在说明觉、空、灭等心法的解脱次第。也是世尊所说的法解脱,世尊说:「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叁摩地,得无生忍。」

很多人提出质疑,六结使在《楞严经》里的何处说,综观所有经中,无有直接提及此六结使,但世尊在谈以劫波罗天华巾绾六结时,即是在说明此六结使。後再经观世音菩萨言及耳根圆通时,才将灭此六结使的修行次第,很清楚地提出来,让我们知道菩萨道修证的次第是如此,也只有观世音菩萨才能完整提出我空、法空、空有不二的修证次第过程。如此才让我们了解修行原来是要如此的走一趟,若没有如此的修证过程,即没有证得佛性,当然也就无有千万亿化身,无有十方国土来去自如的工夫。

2.释题

本公案名为「不礼唯我」,是在阐述我执灭的境界,「不礼」即是破去世间礼数,而入无我之境,不被外境人事物所迷,住我空之境。「唯我」是真我体性之相,此处的「唯我」是入无我执之境,体性真我现起,则能不被诸境来影响你的行为,不会为外界人事物所造成的诸境起烦恼,超越了打击、被骂、误解、委曲等烦恼心。在修我空观时,当然要全盘否定现象界中之一切事物,如此才能得如如不惑之境地,若也瞻前顾後,想完美全局,想使心住安祥之处,当有所偏失,心有偏失就不能入无为境,不能彻底了悟我空、法空的真实地。这也就是禅宗常说的:「六亲不认、不通商量。」才能真安住此心,哪怕是高官显贵,一切都能无有依附,不即不离,才能显得自在无碍。

世尊说:「此根初解,即得人空。」就是在说明诸根性对外境之人事物,能不为此等境所转时,即得初步解脱,即得我空智果。公案中言「礼即唯汝非我,不礼即唯我非汝。」因此处的「我」代表禅师,是解脱者;「汝」者是代表参问者,代表烦恼的凡夫境。前者讲「礼」即是世间相,後者是「不礼」即是解脱相,「礼与不礼」包含着两种不同的修证境界。若行者也能入无人、无我、无众生相,真是六亲不认,心能不通商量,怎会被我、法所缚?当然能得解脱知见。

3.语体文解

有一僧人问嵩岳破灶堕禅师说:「物物无形时如何?」面对有物及非人之物、无形物等之境界如何?禅宗行者当能体知有形、无形众生,有形者包括人、非人(鬼神)及色界诸天神,无形物包括无色界诸天众,此处「物物」当包括有形、无形等,当然都能自在无碍。按语说:识起迷情於何是物物无形之意,物者非人也,物者境界也,面对诸多境缘却是无形之境,该如何去处理?修行人面对叁度、四度空间诸境物,当知要如何自处。

破灶堕禅师何以叫做破灶堕,说来很有意思,因此禅师已修证到空无的境界,故只用简单的几句话,即使得鬼神道众生执着福报的境界破去。有一天,此禅师经过一福德正神似的小庙时,见很多信众均宰杀牲畜,供奉此福德鬼神。禅师慈悲心起,众人为拜此等鬼道众生,宰杀无数生灵。故提着杖锡入小庙,到供灶前说:「你这神 何德何能,任诸多人们宰杀牲畜来拜你,若妄执此等福报,终生不得解脱神道之报。」说後用杖锡振地叁下,此供灶即应声脱落毁坏,此鬼神道众生也即脱离鬼神道之果报。因之,人称此禅师为破灶堕禅师,简单数语即能让有形、无形得解脱知见,真是不可思议。

破灶堕禅师即说:「礼即唯汝非我,不礼即唯我非汝。」面对有形、无形之物(鬼神)时,若也礼拜,即是以凡夫身面对诸物,当然以有相见境,当得礼拜;若不礼拜,即是以空身心之意境,即能不加以礼拜,礼拜、不礼拜是显示修证体悟的境界。

按语说:当礼拜禅师我时,行者之心境可说仅有你自己而无有真实自我,若不礼禅师则只有真我而无凡我之情。前者虽能超越凡我,但却失去本真之如如不动尊;後者若不礼则妄执空我,是谓偏空。行者礼与不礼间,均透露些许消息。

这僧人听後,似有所悟,乃礼谢禅师。破灶堕禅师接着说:「本有之物,物非物也。所以道心能转物,即同如来。」本来自有的物,即是非物,物相不成为有境,就是修行的第一阶段,若行者能不执有相,当能悟入空无之境。悟得空无之境时,因心空,即能用此道心转一切物境。若有能达此境界的行者,与如来境界似有点略似,其实还是有差别的。上述破灶堕禅师为鬼神道众生说法,有没有用特殊法门,是没有特殊法门,仅简单几句话,即能使它脱离鬼神道,如此真是无心转物的最好写照。

按语说:本来一切法因缘而生之物境,非真有其物境也。若行者能以空无之体性,面对此物境而不被牵住,则此道心终能转一切境,那此行者即如同如来一样也。当然若光讲解脱知见,此是与佛无二,但佛能入无馀涅槃,且果地佛能有千万亿化身,也有卅二应化身,十方国土也能去来自如,何是我等修行者所能即之境?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准提咒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