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要记住,永远谦虚,不能有丝毫傲慢,为什么?有一点点傲慢,你看看夫子在《论语》里面说,他说假使有个人他的才华「如周公之才之美」,这是夫子对於周公赞叹备至,他一生当中心目里面一个最完美的圣人,周公,「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他有傲慢心,他吝啬,夫子说那他是装的,假的,不是真的,其余则不足观也,这句话说得好,给我们很高的警惕。你看圣人、贤人一生谦虚,一生礼让。孔子、孟子如是,文武周公如是,尧舜禹汤亦如是。在佛法里面,诸佛菩萨哪个不如是!所以这个我们要学,永远处在谦卑的地位上。这不但是中国,连外国天主教的《玫瑰经》,这部经分量不大,在天主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是他们的早晚课诵,就像佛门的课诵本一样。这个经我讲过,它全经十五段,第一段就讲谦卑,举圣母玛利亚做例子,玛利亚谦卑摆在第一段。就是说你想进入天主的门,怎么进去?从谦卑就进去了。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往上推溯至少可以推溯到伏羲,伏羲画八卦,以后到文王演变为八八六十四卦。六十四卦里面只有一卦没有凶相,六爻皆吉,其他六十三卦里头有吉有凶,唯有这一卦有吉没有凶,这一卦是什么卦?谦卦,谦卑。所以你要学圣贤、你要学佛菩萨,从哪里学起?从谦卑学起,真正做到谦卑你就入门了。没有一丝毫傲慢的习气,这个很难,佛在经上跟我们说,阿罗汉不错了,见思烦恼断尽了,贪瞋痴慢真的没有了,可是怎么样?还有傲慢的习气,这点不能不知道。这就说明什么?习气时间太久了,不知不觉它就现行。所以看别人容易,看自己太难!会修行的人,拿别人做面镜子,因为看别人缺点容易。这面镜子你常常能回光返照,看到别人缺点不要放在心上,决定不要批评。立刻回过头来想想我自己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你的道业、你的德行才会提升。
我讲《华严》,在日常讲经场所我常讲,常常提醒,善财童子一生(五十三参诸位知道)圆满成佛,他凭什么?一生圆满成佛没有别的,谦虚。你看看五十三位善知识,这里头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有行善的、也有作恶的。这一品经文真不容易,把诸佛菩萨的教诲活生生的表演出来给我们看。你看代表贪瞋痴的,代表贪爱的、贪欲的伐苏蜜多女,代表瞋恚的甘露火王,代表愚痴的胜热婆罗门。这三个人,两个是在家人,一个是出家人,婆罗门是出家人,严重的贪瞋痴。善财童子见他们,礼敬,自己谦卑恭敬,他做到了。但是怎么样?他对这三个人没有赞叹,为什么?这三个人的思想、行为都违背性德,自性里头没有贪瞋痴,他们表现出强烈的贪瞋痴。你看人家看到怎样?看到反省我有没有,真的是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勉是什么?如果我没有,永远记住,不要犯他们的过失。对他们礼敬不赞叹,也决定没有毁谤、没有批评,这对了。再想想他是不是真的贪瞋痴?不见得。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要学善财,善财是把每个人都看作佛,他在我面前做种种表演,是来度我的,是来教我的。所以教我有正面的教材、有反面教材,我统统得利益。就好像演戏一样,譬如中国人都知道尽忠报国,都知道岳飞,舞台表演的时候有演岳飞,忠臣,尽忠报国;那一个演秦桧,完全自私自利,为自己的名闻利养把岳飞害死。两个人都演得非常逼真,感动我们听众,演岳飞这个人要表扬他,演得好,演秦桧那个人也演得好,一样也表扬,一样都奖励。
如果我们用这样的心境来看这个世间,恭喜你,你这一生一定成佛,为什么?你的心纯净纯善。就跟善财童子一样,连胜热婆罗门跟甘露火王,他都看他是菩萨、佛,那是来教我的!演反面给我看,让我警觉我有没有,有要赶快改,没有的时候不可以犯
。好老师,演得那么逼真。我讲的话句句是真话,句句都是如来这样真实教导我们。如来跟大圣大贤是真的这样教我们的吗?真的,哪句经文?世间圣人,你们念《三字经》上头一句不是教你了吗?「人之初,性本善」,哪有恶人?没有。恶人是什么?表演出来的,他在舞台上是表演的,他不是真恶人,这个社会是大舞台。佛教给我们的,《华严经》上说了多少遍,「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就是诸佛菩萨、圣贤教给我们的经文的依据。我们自己没有智慧,天天念这个,还天天挑别人过失,而不知道挑别人过失是自己最大的过失,别人可能没有过失,自己犯了过失。世出世间圣贤都教导我们,「隐恶扬善」,能度自己,能救世间,你们想想这个话对不对?如果我们见到别人恶都不说,见到别人的善都赞扬,社会上都是这样的,这个社会多美好。让行善的人得到鼓励更加行善,让作恶的人看到了惭愧,改恶向善,这世界不就好了吗?对於善不知道赞叹,对於恶要常常批评,那个恶人批评他,他不服,你批评我,我做得还坏让你去看。这错了!圣贤教诲是正确的。所以我们读到「无去来性,示现来去」,又何尝不是所有一切众生都是度我的。所以善财能成就,就是说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凡夫只有我一个,这些人做出种种示现,都是度我的。甚至於他来坑我、骗我、害我,都是来度我,看我什么?看我能不能忍辱,看我能不能放下,还生不生烦恼。这么多境界来考验,如如不动都不生烦恼,我就成佛了。我成佛要感谢所有这些老师,不是他们做出种种示现,我怎么能通得过?怎么能把烦恼习气统统放下?大乘教、中国古圣先贤苦口婆心的教诲,我们要听,要欢喜听,要不断的听。为什么?烦恼习气太重,三天不听忘得干干净净,我们的烦恼习气又现行,这就错了。佛门里面称菩萨称「仁者」,仁慈的人,仁者,仁者是对菩萨尊敬的称呼。是什么意思?古人讲了一句话,「仁者无敌」,这就说菩萨心里面没有一个冤家,也没有一个对头,他没有敌对的。
我们是从这个教训明白了,也能用在生活上,特别是这些年来,帮助这个世间化解冲突,帮助世界促进社会安定和平,我们就遵从这个教训说出来。从事於化解冲突、促进世界和平的人,首先要自己从自己内心里面,把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对立的念头要化解,我们这个工作就能做得好。如果我心里还跟人有对立,跟事有对立,跟一切万物还有对立的念头,有这个念头必然它升级就是矛盾,再升级就是冲突,冲突再升级就是斗争,斗争再升级就是战争。晓得战争、斗争的根本是什么?是对立。内心深处的对立,这个不可以有,有这个东西你就迷了,你就造业。《地藏经》上讲: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那个罪业的根就是对立。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0七卷) 2008/2/3 华严讲堂 档名:12-017-1907
版权所有:准提咒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