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禅宗的世界里,修行能修到“禅定”这个层面,也算是大有所成了。因此,“禅定”在禅宗里不只是一种修行的法门,更是修行之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禅宗佛寺那么“禅定”是什么?怎么样的境界才可称之为“禅定”呢?
一般人认为,禅定就是修禅入定,悟到神秘之境的一种状态。
但事实上,禅宗所说的“禅定”并非如此。关于“禅定”这一概念,慧能祖师在《坛经》如此解释:
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他说:禅宗的修行法门中,要修至”禅定“,得先过这2关:
一是于外要做到离相。
二是对内,心要不再受到外界的干扰,清净澄明。
只有达到这样的标准,才是真的“禅定”,缺任何一点都不都不行。为什么呢?
祖师进一步的解释:“外若著相,内心即乱”,一个人要是着相的话,其内心也就不再清净澄明。因为“著相”会让人对产生分别心,有了分别心,也就有了妄念。有了妄念,就会着于由妄而产生的各种“相”,也就是《金刚经》中所说的“着相”。而“着相”就会导致内心散乱,不得“清净澄明”,最终无法悟及“禅定”。
如果还执着于这个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对于各种现象就是按照祖师的讲述的观点来看,悟及“无相”才是“禅定”的第一步,从这个角度来说,《坛经》要比《金刚经》难悟很多,因为《金刚经》只要悟及“无相”可以成佛,而《坛经》所悟的“无相”才是成佛的第一步,距离真正成佛还很遥远。
但在现实的修行当中,一个人能够悟及“无相"非常了不起的修为。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因此也可以说,想要学佛,也必须要有比一般人还要坚定的恒心和毅力,否则,是算不真正的学佛的,从这点看,学佛之人确实不容易,想容易也学不了佛。
版权所有:准提咒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