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咒念诵网

妙祥法师:我们从教义上一定要区分佛教和其他宗教

发布时间:2024-10-18 05:05:15作者:准提咒念诵网
妙祥法师:我们从教义上一定要区分佛教和其他宗教

“智者应观外道徒众,无惭无愧非如法住。”有智慧的人能观察外道徒众,他没有惭愧心,“无惭无愧非如法住”。

“虽为道行不知正路,虽求解脱不得正要。虽得世俗微善之法,悭吝护惜不能转说,非善行性做善行想。”什么叫智者?就是有智慧的人,他能观外道徒众无惭无愧。我们应该这么观察: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不如法的,虽然他们也在修道,但他不知正路,“虽求解脱不得正要”。这个问题在佛的戒律里面讲得很清楚。比如说一个外道来出家,佛制就告诉:要骂他几个月,叫他远离外道知见。

头几年有一个老道找我,要来出家,他说:“我已经出家二十多年了。”——我倒不是说老道如何。“我出家二十多年了,现在想出家来当和尚,觉得自己现在修行不上去,我想那个不是究竟,应该上这边来当和尚。”我也没吱声,就想听他继续讲。他一看我没吱声,他就说了:“儒释道都是一家,佛道也是一家。”当时我就说:“不是。佛教是佛教,道教是道教,儒教是儒教,他们的教义各个不同,不是一家,怎么能是一家呢?”

我刚说到这里,他抬屁股就走了。我还没骂他呢,他就走了。在佛的戒律里,就像这样的外道出家,你得骂他三个月,天天骂他“外道不好”,天天说“外道不好”,这样他能接受了,才允许出家。他连这一句话都不接受,能出家吗?所以现在有的人把世俗的一些语言——“儒释道是一家”,作为一种理论来灌输到佛教里,这是不合适的,混淆视听。

我们不反对其他宗教存在,但是从教义上我们一定要严格区分,不能混为一谈。所以说“虽为行道不知正路,虽求解脱不得正要,虽得世俗微善之法,悭吝呼吸不能转说”。因为什么呢?他得的法他说不出口,没有真正的理论和根据。他没有辩才无碍的能力,只能从另一个角度给你算算命啊,或是讲一些似是而非的事情,不能转说。

“非善行性作善行想。”本来不是善行,但他的脑子思惟:我这是最善的,是最好的——不是最好的,我也是好的。他老这么想,这种做法就不能获得吉祥,像这样的人我们应该远离

。我们远离了邪见,获得了正见,那我们的吉祥必在其中。所以皈依一定要注意,不能皈依天魔外道。

“佛僧寂静心多怜悯,少欲知足如法而住。”就是僧人寂静,心多有慈悲,特别是少欲知足,如法而住。因为少欲知足,他没有挂碍,对世间没有贪恋,没有贪恋的人才能获得解脱。就像一个鸟带着两个翅膀,它不会带着其他东西飞行。它不会贪恋鱼池里的或沼泥里的任何东西,它飞行的时候马上把这些东西放下。僧人就像鸟一样,带着它仅有的“两个翅膀”——就那么一点东西,所以他不会贪恋世间的东西。这就是僧人的生活,少欲知足,如法而住。这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修于正道,得于正解脱”,他修的本身就是正道,所以得于正解脱。这个正解脱对我们来讲是很重要的,就是说什么叫正解脱?就是以戒生定,以定生慧为正解脱。如果你不从戒律上去获得定力,所获得的智慧都不能转为正解脱,这是我的体会。佛也是这么教导的,这方面我体会比较深,一定按戒律去做,严持戒律才能得正道,才能得正解脱。

“得已复能转为人说。”你得到正解脱,就辩才无碍了,能教化一切众生,教化所有的众生都能得到正解脱。所以说佛法僧才是我们的皈依处。“是故应当次皈依僧。”所以我们应该皈依僧,为什么要皈依僧?是这么个道理。

资料恭摘:妙祥法师 《吉祥经》讲记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准提咒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