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咒念诵网

前后修建五次 从印度风到古朴的唐代风 西安大雁塔发生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4-06-27 05:04:14作者:准提咒念诵网
前后修建五次 从印度风到古朴的唐代风 西安大雁塔发生了什么?

大雁塔,西安的标志性的建筑物,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唐长安城晋昌坊)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大雁塔为七层塔身,通高64.5米,底层边长25.5米,由著名的玄奘大师主持修建,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 然而,你可曾知道,在1300多年之前,玄奘大师当年亲自主持修建的大雁塔,并不是如今的模样,前后共改建了五次。这中间隐藏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

大雁塔是因寺建塔。北魏道武帝时期,就在原大慈恩寺的一画建净觉寺。隋文帝时期,在净觉寺故址上修建无漏寺。唐太宗贞观22年公元648年,太子李治为追念其生母长孙皇后,报答慈母恩德,奏请唐太宗敕建佛寺“慈恩寺”。于是在隋朝无漏寺的废墟上,修建了慈恩寺,并迎请高僧玄奘担任上座法师。李治即位又改称为“大慈恩寺”。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天竺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亲自主持修建了大雁塔。大雁塔最初是一座“洋味十足”的印度风古塔,共有5层,高60米,模仿印度最著名的、也是唯一的礼佛高塔-“佛陀伽耶”(汉文译为“大觉塔”)

历时两年,大雁塔终于建成。最初的大雁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层皆存舍利。除了保存着天竺取回的贝多罗树叶梵文经,大雁塔内还存有舍利子万余颗。塔顶为平台,中央设置一个较为高大的覆钵塔,四角各设一个小型的覆钵塔,形成仿佛“金刚宝座”的构图。新建佛塔名雁塔,由于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因此慈恩寺塔又被称为叫作大雁塔,荐福寺塔称为小雁塔。

后来,唐高宗李治觉得这座印度式样的大雁塔,与长安城的总体建筑风格,搭配起来不太协调。于是进行了改建,大雁塔被加高至9层,并改造成中国风格。

公元704年,大雁塔建成50多年之后,塔身上长出了小树、杂草,逐渐胀裂了塔身,因而唐朝又对大雁塔进行了第三次大规模的修建。武则天打破了唐朝佛塔业已形成的阳性奇数层高的惯例,将大雁塔加高增至偶数10层,并对通体加固,在塔外壁从下到上包了一层砖,因此又改变了外观。 经安史之乱的破坏,到晚唐时只剩下七层了。公元931年,五代时期的后唐王朝对大雁塔进行了第四次改建,大雁塔再次被恢复到7层。

时间飞逝,沧海桑田,大雁塔保存到明代,由于年久失修,已经是满目疮痍了。明朝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大雁塔被第五次修建,这是一次重大的维修加固工程。在维持了唐代塔体基本造型的基础上,对外表完整地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层,塔高64.5米,塔基底边长25米,占地2061平方米,这便是我们如今看到的古色古香的大雁塔。

据史书记载,玄奘先生当年取经归来,带回了很多佛像与舍利子,全部收藏在大雁塔中,但历代修缮时都没发现这批宝物。根据法门寺地宫发掘和对唐代塔的研究,考古人员认为大雁塔下应该有一个地宫,佛像和舍利子就放在地宫中。近年来,考古人员用探测仪测量大雁塔时,发现在塔下真有地宫存在。或许,地宫里真藏有玄奘先生从天竺带回的佛教至宝。

穿越1300多年的岁月,大雁塔历经坎坷,其间历经了唐朝的安史之乱;宋代塔内失火,塔内原有的壁画和题刻被烧;清代逐渐倾斜;明清两朝的三次关中大地震;解放后塔顶长出一棵榆树……如今的大雁塔,依然屹立挺拔着,成为古城西安的象征。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雁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文/图 纳兰小鱼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准提咒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