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在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当中练什么?练放下执着、放下分别,这叫真功夫。放不下怎么办?放不下,马上转归阿弥陀佛。古大德所说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无论是善念是恶念,都不必去理会,为什么?善念、恶念都不是真的,都是妄念,立刻转变成阿弥陀佛是正念。念念普利群生就是念念阿弥陀佛,我把念阿弥陀佛的功德回向给一切苦难众生,祝福他们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事业顺利,社会安和、天下太平。这个愿好!我们要知道每个念头都会遍法界虚空界,贤首国师在《还源观》上讲的,每个念头都是「出生无尽」,每个念头都会「含容空有」,就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种心念才叫大乘菩萨。「随缘妙用」那是最高的原则,「威仪有则」是现前要做的榜样,不是为我,而是为整个社会做好榜样,凡是不好的样子绝对不能做。起心动念的时候想想我这个念头行不行,如果整个社会都像我这个念头,这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如果是自私自利,如果是贪瞋痴慢,那还得了吗?这世界会毁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念头?因为迷惑!觉悟了就不会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做最好的样子,给社会大众做榜样。那就一定要把《弟子规》做到,《感应篇》做到,《十善业》做到,把《沙弥律仪》做到,这是学佛最基本的。把这些东西都能做到,才是好样子。
我们对一切苦难众生的祝福,那不是口号,而是真正能够实现。处事待人接物,佛教我们的态度是「柔和质直」。无论对什么人,言语要柔和,态度要诚敬,「质直」是真诚恭敬,自己要学谦卑有礼,要肯定世间没有坏人,这个心非常重要,这个心就是同体大悲心。有人造五逆十恶是一时迷惑,不是真心,是他那个妄心、不善的习气所造成。他的真心本善,他有菩提心,菩提心是他的真心,没有发出来,被烦恼习气盖覆住了;只要把障碍去掉,他本善的真心就现前,他是佛心,他是佛性,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不能不知道。你真正明白了,你就没有冤亲债主,冤亲债主全变成佛菩萨,虽然他还没能变得出来,可是在我心里已经变了。你说我们的心多舒畅,我们的心多美好。经上一再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那我们所受用的环境是否美好,与别人有没有关系?没关系。
「代众生苦」在现在这个时代,众生迷得太重、迷的时间太长,我们和一切众生在一起和光同尘。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从十九岁出家,到八十岁圆寂,六十年的时间,用什么方式代众生苦?做苦行僧,示现那个样子,苦行僧,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三衣一钵,十二年求学,四十九年教学,这是代众生苦,做出这个样子给大家看,他是真放下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全放下,边都不沾,他真做出来了。所以他老人家这样教我们,我们自己衡量以后发现体力不行,他那种生活方式我们做不到,我们就要常常生惭愧心,生活需求不能太过分,太过分怎么对得起佛陀!贪求享受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到代众生苦?释迦牟尼佛一生的表演,临走的时候还给学生给后人交代要以苦为师、以戒为师。知恩才真正懂得报恩,不知恩他不晓得报恩。怎么报恩
?依教奉行。果觉,无始无明断尽了,证得究竟圆满的果报,《华严经》上称为妙觉位。成就这个地位,就得到大圆满,圆满之后,完全是为帮助众生,帮助众生要像自己一样证得大圆满,这叫究竟处。版权所有:准提咒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