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慈法师开示录
诸大德,诸位上志士,各位居士请先且坐下。
各位师父,各位在坐的居士们,大家都知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却在菩提下,在一千多年的前,六祖慧能大师告诫我们,佛法在哪里,让我们在世间中找,那么,佛法究竟在哪里呢?在我们心中,我们心不能离开众生的心,众生在哪里呢?众生就在世间,因此,佛法不能离开世间,也就不能离开广大的众生,如果离开了广大的众生来求证佛法,那就毫无意义,犹如一兔角,那兔子怎么会长角呢?在兔子身上,怎么能找到角呢?那就找不到真正的佛法,那就得不到真正的佛法,找不到自己的本性,见不到自己的本性,因此,佛法在世间也就是佛法在众生当中,不要离开众生,我们起建这么一个水陆道场,有这么一个殊胜的因缘,也就是让大家从佛事中了解佛法,这是宣传佛法的一个途径,古人云:做水陆道场,人生如梦,就是从索事当中,在这一方便门当中,来怎么样传使巧合,方便地引导人们走进佛门,来到这个道场使大家有一个培植福德种植福田的机会,也就是善因,一念善因,就是将来成佛的种子,这颗种子被称为菩提之种,有了菩提之种,何愁将来不成就佛果呢?
因此,法华经上说入人入塔庙,一称南阿佛,皆共成佛道,不论是小孩,他是意的还是无意的,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就种下这个因果,将来必要成就佛道,中不过是时间的长短而矣,大家不要忽视了这个小小的善因。因此,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不要认为这是一个小事,大家知道,一滴水它在什么地方永远不会干呢?那就是放在大海里,它永远不会干枯,也就是说,你种了这颗菩提之种,它永远不会枯萎。这个因,永远就种下去了。因此,大家不要忽视学佛的善因,就是说,一念菩提心,就是菩萨,你就是菩萨,在坐各位都是初发心,都是发心的菩萨,只要你发出了菩提心。
在两千年的时刻,大家有缘份在这里相聚,共同来培植因,这在历史上也是第一次,因此,大家能赶上这一法会,这也是诸佛菩萨的天龙法会。因此,在这七天之中,不能用错了心要善用其心,一心念佛,一心求佛,在这七天的佛事当中,大家有这么多居士,可以称为:“像《弥陀经》上所说的诸上善人,可以说四众弟子,在这七天之中,出家师父和在家居士,共同修行,可能在弘化禅寺历史上还是少见的。
由此可见,这个佛事,也是非常如法,得到了大家的响应。因此大家要珍惜,在这七天之中,不要说闲话,一门心思下功夫,下什么功夫呢?在心境上下功夫,用最虔诚的心在佛面前忏悔,来求佛会,因为,往昔莫造诸恶,偏有如此贪、嗔、痴。每个人的佛德因缘都不一样,因此,人在一生中的遭遇都不一样,都是因为古时以来贪、嗔、痴造成的,那么我们从什么地方修起呢?他的原因在那里呢?为什么我们的佛德不能圆满,不能像佛,菩萨一样得到快乐的人生呢?就是因为要从生与义之生,我们以前所作的种种都是因为我们没有修身,没有修口,没有修心,就是因为我们在这方面对自己检点的太少,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佛门弟子,他的言语是非常的敏感。什么叫修口,也就是不恶口,也就是说不恶意重伤别人,伤害别人,不两舌,都是修口,两舌就是这边的话不说到那边去,那边的话不说到这边来。你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大家要切记,你说起来痛快,但是这个后果,这个因果要背。不能两舌,不能恶口,不能绮语,就是不能说些轻落的话,因为你说出来之后,对他人会产生复面的影响,因此,这样的话要少说,尽量不说,再就是不能说假话,不能妄语,作为学佛的人。
因此,在上次的一个晚上,我讲了一个典故,就是《菩萨经》上有这么一个记载,一个人保证三世不说假话,他的舌头能够伸到鼻尖当中来,这当然喽,这个话说起来大家好像有点难,难以理解,其它并不是这样,其实也很好理解,像《弥陀经》粗广长舌遍十方法戒,佛的声音是遍布十方的,把一个人的舌头伸到鼻尖上来做不到,所以说我们要提醒大家,不要说假话,要说真话,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作为一个学佛的人,要切记,莫要认为这是个小事,我说一句假话,对别人没有什么影响,也就是口是,也是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一妄语,这叫修口。
那什么叫修身呢?也就是不杀、不偷盗、不邪淫,这个大家也要记住,这个杀生,在家里头发生,我觉得总不是一个好事,作为一个家庭要有一个祥和之气,什么叫祥和之气呢?抓一些动物来杀,的确是罪过,这个因果报应,因为你是个家里的人,所以最好,作为一个社会一的人,这怎么办呢?我又不能吃素,我又有小孩,那怎么办呢?那就把成品买回来,不要在家里杀,不要亲手杀,这是最好不过的,不过每个人的环境不一样,像我们,就很容易做得到,作为一个家庭来说,你们还有小孩,还有媳妇,上面还有长辈,下面还有晚辈,因此,不提倡你们吃素,但是大家要尽量做到不杀生,不杀害生命,所以从佛法来讲,众生都不得是平等,不要认为它们是一个小动物,我们是高级动物,其实都是一种生命体,你有什么理由去伤害它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杀害它呢?它凭什么成为我们口中的美餐呢?因此,大家尽量做到不杀生、不侵生,为什么要不杀生,目的在哪里呢?他的利益在哪里呢?不杀生,就是护持我们的善心,就是护我们的心,作为一个小孩,从小这样培养他,他绝对不会轻易去伤害一个生命,他长大之后,人缘关系也特别好,因此,有很多家庭,在小孩出生的这一天,都会大操大办,杀害生命,这对小孩的健康,长寿;对小孩的一生平安、不平安都是有很大的关系。例如,我们在小孩出生、满月、生日的时候,尽量不要去用杀生的代价,替小孩庆祝,如果到餐馆吃的话,就买个成品,尽量不要杀生,甚至在这个小孩生日的时候,这样更利于他身体健康,不但是人利于他的身体健康,而也有利于他的心理健康,为什么呢?如果你趁这个机会跟他讲一讲不要去伤害其它生命,无信是平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当成佛,他只不过因为过去生中,果报而矣,因为佛教讲的是六道轮回,就是说,谁能说我们能保证自己的人生不失去我们自己呢?那就要持五戒。因此,不要杀害它,不要杀害生命,用现在的话说,你伤害了这些生命,对周围的环境都是一种破坏,用现在的话说,就要环保,要保持生态平衡,为什么过多自然灾害,过多的生态不平衡呢?就是众生的肆虐、杀害这些动物,所以说对这个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人的生态,失去平衡。因此,过多的自然灾害形成,我们尽量保护生命,保护动物,尽量做到,其实这个吃素啊,当然大家个人条件不一样,其实素食是有益于身体健康,因为素食非常卫生,它没有细菌,经常吃素食对人体健康是有很大好处的,用我们的话说:“素食清新,素食清新啦!使人的心得到一种平静、宁静、祥和的心态,吃素食的人他就显得非常的慈悲,他对其他的动物是不忍心去杀害的,用传统的文化来说,就是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其实这种心大家都有,这种同情心,因为吃素食的人,他对任何生命都更加怜悯,他不忍心去伤害生命,因此,不杀生在这里就展开来说,以后有时间,我们就专门来探讨。
不偷盗,什么叫不偷盗呢?就是不是我有东西我想拿走的话,首先要跟这个东西的主人讲一声,就说我想借用你这个东西,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不是说你把别人的东西拿走了,这也叫偷,但是它的意义让大家明白,是彼此信任的关系,彼此之间产生一种信任关系,要明白这么一个大道理,并不是我拿了你的东西,这个算什么呢?大家很熟悉,我拿了你的东西,其实也不算什么,但是就是要大家养成这么一个好的习惯,一种道德,一种规范的行为,只要不是我的东西就必须告诉这个东西的主人,这个大家要懂得,这个道理也很简单,我刚才说的不杀生也好,如果大家没做到不要紧张,也就是说慢慢地养成这么一个良好的习惯,一种良好的行为,甚至用你的这种行为带动你周围的人也就是善待生命,善待自己,也就是善待自己周围的人,如果你养成了不杀生,不偷盗,这种行为,你就会对你自己说,对周围的人说,都会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一种很好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缘份,大家都很信任你,大家都非常喜欢你。
再个就是不邪淫,作为一个在家的佛教徒要夫妻之间,家庭之间,要互敬互爱,互相尊重,这是修身。
再就是修心,修心从什么开始呢?不贪、不嗔、不痴、这就是修心,我们把他称为贪、嗔、痴三毒;所以修行很简单,大家可能有体会,就知道怎么修啦!主要是从身、口修起,修心怎么修,那就是不贪、不嗔、不痴;那什么叫贪呢?大家可能知道,可能我就说一个小事,从事物来说,我喜欢吃这个东西,叫不叫贪呢?我看这个东西很喜欢,这叫不叫贪。当然,从佛,菩萨境界来说,这也叫贪,但是我们还是一个凡夫,那怎么办呢?你说我就是这个东西很喜欢,我看到这个东西,我就想吃它,我就是说一个小小的事情,我现在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这个要慢慢改造自己的行为,这就叫修行,我现在所说的这种贪,不要使大家误入歧途;这个贪,是个大的贪,我刚才所说的,所举的这几个事例,中不过是人的一种习性,用我们佛教来说,习气,这个气,大家要明白,成佛的这个时候才能就近断境,这个需要很漫无边际长的时间,才能把他洗净,干净,我就打一个比方来说,就像一个装酒的瓶子,你就是把它洗得很干净,但是还能闻到酒味,这就叫习气,这个习气需要很长的时间把他断决,大家也不要担心,不是我说了之后,大家马上就能做得到,这个是不可能的,也就是大家明白这么一个道理,贪,什么叫嗔呢?就是我喜欢的人很多,我不喜欢的人,我就对他产生一种反感的态度,一念嗔心起,八百丈不开,大家千万不要起嗔心。因此,大家要有一种祥和之气,保持一种明净的心态,来为人处事的话,你的生活一定会非常幸福,一定非常快乐。因此,大家要用佛法的心,来对待一切众生啦!别认为你是个学佛的人,他是个不学佛的人,我就高高在上,他就是无知的人,不要这么来看人,一切众生都是佛,只不过你是先觉而已,他还未觉,大家不要认为我信佛了,不尊重他们,大家就错了,每一个众生都是佛,都是菩萨,我们要把每一个众生看作他是菩萨,佛。是自己的父母,自己的亲兄弟,所以《梵文经》上说:一切兰指舍,如果大家把人都看作自己的亲人,来看待他,你说:你对每一个好,大家都很喜欢你,你就会得到大家的信任。因此,大家莫用错了心,像《华严经》上说,要善用其心,修心比什么都重要,大家明白了这个道理,按这个道理去做,那就说你用功,怎么样用功呢?怎么样来下功夫呢?比如说,就参加这个水陆法会,你就知道怎么样来下功夫呢?知道怎么来,用什么心态来修佛。因此,要在心灵上,要在心地上下功夫,善用其心,你把一切,众生看成是佛,是菩萨,把自己看成是凡人,那你就会成长,所以披的这件衣服叫惭愧衣,要长生惭愧,而不是就是说我信佛了,你没信佛,你还是迷中,在这个迷当中我就走出了这个迷,我们要做什么工作呢?就是我们要引导那些还没有走入佛门的人,引导他走入佛门,因此,修行是我们帮助他走入佛门,一念这个心,你就是菩萨,你发了这个心,你就是菩萨,因此,大家庭就这样,首先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家庭做起,在扩展到周围的人,来引导他们做人,学佛,学佛基础在哪里呀!如果连人你都没有做好,你来谈学佛,我可以说本生就对佛是不尊重,因为佛太博大,太精深,我上次说:一地不知二地事,二地菩萨做的事,那一地菩萨又怎么样知道呢?因此,大家不要认为学佛,学得差不多,在佛门已很有造诣,所以说,要生长久,要善待,要尊重别人,佛眼看人,人人皆佛,在佛在菩萨的眼中,众生都是佛,都是菩萨,佛从来没有把自己看成是高高在上的佛,而所有的有是众生,都是凡夫,佛不是这样看待,佛不会用这种眼光,因此,我们发菩萨心,就是发这种心,也就是善待你,周围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佛,都是菩萨,都是你的亲人,都是你的兄弟,你说这样该多好,这就是慈悲心,这个慈悲心,不是佛才具有的专利,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得到的,而是你发了这个心没有,你去真的发心了没有,因此,每一个人都要发心,都要轻视自己,所以,大家都要明白这么一个道理,这才知道为什么学佛,学佛的意义,求佛的目的,学佛从什么做起,所以,我还会问大家的,学佛从哪里做起呀,也就是从人做起,学佛与没学佛的标准在哪里呢?学佛的人改变了以前做人的方向,就是用自己的善心来对待每一个人,这就是个学佛的人,没有学佛的人他就不明白这么一个道理,这是非常自私的心态,所以学佛之前与学佛之后,大家要改变你的心态,这才是明白了学佛的道理,来到庙里,你还是没有学佛,没有找到学佛的义境,虽然说,你一到庙里来,但你对你的家人,对周围的人,对亲朋好友都能够善待他们,你就是一个菩萨,你就是明白了不学佛的意义,我常说:自己的父母,就是一个活菩萨,因此,在受五戒的时候就要问大家呀,你父母病重时,你是不是在身边守护,你们答:“在守护,因此,你们是不是在守护,你离开你的父母没有,为什么要问呢?可能大家在受五戒的时候,都要问,也就是说,你是不是孝顺父母,如果你不孝顺父母你就没有资格来求五戒,因为,你就连做人的一个基本就没做到,何谈是一个五戒的菩萨呢。很好,因为大家都从理在做起,自己的父母,自己家人就是菩萨,你把他们招呼好,你就是一个学佛的人,应尽的责任,因此,大家要懂得学佛的道理,要懂得一个道理,我很想抽个时间来和大家讲讲学佛的道理,这次机会,可能不多,因为每天都有佛事,你到庙里来是人很多规矩的,他们不要把他认为很苛刻,不要把他认为很难,其实很容易,其实大家忽略,不重视,还是把这个家里的习气带到庙里来了,在这里还有一个好多师父做得不够,其实像我们,走路也好,坐也好,也要懂,得这些规矩,在庙里来是不允许高声喧哗,现在我们居士就像街上喊人一样,包括出家人也是这样,因为寺庙是一个道场,这个道场是非常清静,没有什么声音的,你们可以留心看一下,那些大庙里面,他们喊人不会像东方山这样大喊,高声喊一个人,就是不允许的大笑,寺庙里是不允许的,如果在房间里面还可以,关起门还可以,但是在佛殿里,我们现在这个祖师殿里,祖师殿的两个门成了一个过道,这可以说真正的是一个罪过,这是佛殿啦,我们走路应该从前面绕到后面,我们不能把佛殿当成了一个过道,佛殿是最神圣的地方要毕恭毕敬。印光大师说得好,要想得到,佛法真实受用,需向恭敬中求,我们有几分恭敬心,就能得到几分真正佛法的实义,因此,出家人走路他是没声音的,你可看看那些老和尚走路,在我们走路是时候是不允许,甩着袖子走路的,那叫戏子,佛子走路拿着弥陀印,有好多出家人,也不知道,我们不是培养戏子,我们是培养佛子,唱戏的人就是甩着袖子走路,因此,每个居士要注意这一点,再一个到庙里来,吃饭是不允许讲话的,这个好多居士不习惯,好多居士到了斋堂还是一片喧哗,高声你说我笑,这个在寺庙里不允许的,其实这些好多好多都非常简单。我想到几点说一下,希望大家在殿里千万要注意,因为这都是满堂佛祖,我们在里面嘻笑、开玩笑,那对佛祖是很不敬的,那的确是一种罪过,因此,到寺庙里要讲究卫生,不要乱扔东西,在这一方面,我很想抽个时间,很想详细跟大家讲解。因为不管你是朝山也好,还是来到寺庙也好,来到这个宝山,你想得到些什么,你不说我烧了个香,拜了个佛,什么也没有得到什么都没学到,就走了,那非常遗憾。因此,来到这个寺庙,在上殿的时候,不能东张西望,交头接耳,来到佛殿当中,站就站着,坐就坐着,规规矩矩的,不能交头接耳、东张西望,这佛门讲的四大规仪,在站那儿就不动了,那就像军队一样,军人一样,有好多人不仅仅是居士,还有出家人,看到哪里有声音,大家都看哪里了,作为站在这里,就是所谓像菩萨一样站在这里不动了,非常庄重。再就是大家庭在拜佛的时候,受五戒的往前站,没受五戒的往后站,这是简单的道理。好多居士还不明白,可能是我们讲得太少,希望大家今后在这方面下点功夫,学学规矩,学学寺庙的规矩,作为一个学佛基本的素质和常识性的,因此,这些出家的师父的任务非常重,应该跟这些居士讲,合掌就用合掌的规矩,站有站的规矩,站海钦的衣领要挨着这个头部,不能往上扬,也不能往下移,头部往下低重,这都是不规矩的。再大家穿衣服呀,好多人受了五戒,搭衣都有不合搭配,海钦了不会穿,穿孔机得简直是难看,这个形象不好,因此,大家都要学,要谦逊,学的东西非常多,大家要用心,这都需要用心,要懂得规矩,最起码寺庙的一些规矩要懂,还有一个现象,我们黄石的一个现象,你这些出家师父称师兄,大家要明白你是皈依弟子,你是三宝的弟子,三宝当中有一宝称为僧宝,出家人称为僧宝,就算十几岁的小和尚也是僧宝,你是三宝弟子,你称他为师兄,那你还叫弟子吗?这大家要改过来,这当然,以前宣传得太少,你是三宝弟子,再小的小和尚也要称他为师父,作为居士,不管你是20岁,你也得称他为师父,这个不能称师兄的,最近我这里的老居士称我也称师兄,当然,这里不适合佛法的老规矩的,那只能称法师,称师父你到上海走一走,到南方走一走,那里的和尚就称为小师父,老和尚称为老师父,老法师,小法师这样称呼,要么就直接称呼师父,因为出家人是三宝之一,你三宝的弟子,你跟他称兄道弟,那真是阿弥陀佛,那不是罪过吗?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所以称你们不能称师兄,有些出家人称你们也称师兄,只能称某某居士、你姓黄,黄居士,你姓李,李居士,这样称,有些老居士,年纪大的,时间长了,称为老居士,这里对你们的尊称。这在其它地方没发现,就是在我们黄石这一块,称出家人称师兄,这个以后大家要慢慢改过来,今天,就乘这么一个上堂的机会,也就是说这么一段闲话,耽误了大家的时间,作为我也非常惭愧。在修学方面作得非常不够,但是有一点,通过我这番话,希望大家能得到一点点佛法的素养,非常高兴,再就希望你们记住我当刚所讲的话,应该遵循佛的教诲,应该依照佛的清规戒律,来充实自己,来身体力行,佛门才真正发扬光大,佛教事业全增增日上,队伍慢慢壮大,学佛的人越来越多,社会就越来越好,所以说,应该说从每一个佛门弟子做起,为佛教做一点贡献。为这个社会树立一个榜样。由于时间的关系,大家站起,向上排班,向佛,双手合掌“依此流盛功德,祈祷国运龙昌,世道安和,法界众僧因缘众志,虽然如此,又做什么缘佛本心际事,求际无不得绝生空与有,一向本无事,下!
录于2000、3、24
诸大德、各位善士:
今天在这个水陆法会在弘化禅寺徐徐落幕了在这七天当中,大家辛苦了,大家在这七天当中应该也得到了很多东西,希望大家在这个佛事当中从人生当中解脱出来,这才是最大的一个愿望,因此,大家要珍惜这七天的缘份,好也就是从生活的索事中,能够在佛法的体验当中,最终能够解脱出来,这种解脱,是一种思想的解脱,也是从这个心里上的解脱,因此,大家要在这个起点,作为你人生的起点,能够改变你命运的里程碑,因此,大家知道了,这个佛事不仅仅是祈佛,而是他的目的,是大家从烦恼当中解脱出来,因此,大家要切记,也要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要自境其义,诸恶莫作就是戒,众善奉行就是定,自尽其义就讳呀,大家不要认为这四句话非常的简单,在这三句话当中,已经就包含了戒、定、讳,三学,这三学在佛法当中你为三无漏学,什么叫无漏呢?无漏就是清静,佛就是征得了清静无漏之身,我们众生称为有漏之身。
因此,这个解脱就是无为法,我们所做的佛事是一种有为法,通过这个佛事的途径,使我们得到最终的解脱,找到人生的宿,因此,大家要好好地从修学当中能够找到一种学佛的目的,就是能够认识到学佛的利益,佛法讲什么?就是讲戒、定、讳三学,什么叫戒,诸恶莫作就是戒。
因此,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什么叫定呢?就是自有主张,不要随着环境,不要随着外源的干扰而改变自己的信念,要遵循因果的规律,大家不要违背了因果来做事,这就是众善奉行。
在思想上,要自尽其义,义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思想在想什么呢?是不是与佛法相违呢?这个功夫是不是与自己的行为相背呢?因此,要自尽其意呀!从自己的思想上下功夫,这才是真正的佛教,这才是真正的佛教呀!因此,大家要好好地牢记佛法的宗旨,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尽其意是佛教。
在此祝愿,以此殊胜因缘。
祝愿在坐各位居士菩萨和各位师父们
身体康健 平安乐业
二六适中 吉祥如意
版权所有:准提咒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