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咒念诵网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普贤章

发布时间:2023-02-07 16:02:34作者:准提咒念诵网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第八次修学

  师父:菩萨当中,文殊为始,普贤为终,圆觉经也是如此,文殊开始,第二个讲普贤。

  普贤章

  「于是普贤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繞三匝。长跪叉手。 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修大乘者。」

  师父:因为这个圆觉经是大乘法,对菩萨说,所以他不说声闻。末法时期众生也是 修大乘的人。

  「闻此圆觉清净境界。云何修行。世尊。若彼众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 云何以幻还修于幻。」

  前面这段文我们不管它,名相。「闻此圆觉清净境界。云何修行。」这以上 我们不谈,大家看一看。

  「若诸幻性。一切尽灭。则无有心。谁为修行。云何复说修行如幻。若诸众 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 脱。愿为末世一切众生。作何方便。渐次修习。令诸众生永离诸幻。」

  这个普贤问的。我们看看它下文有修学的必要没有?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这也不修学。

  「尔时世尊。告普贤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 世众生。修习菩萨如幻三昧。」

  讲出来了!这个如幻不可修习,普贤重于行,他问修行。大家时常听如幻三 昧,如幻三昧就是这一章了。

  「方便渐次令诸众生得离诸幻。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普贤菩萨。奉教欢 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下面是佛解说了,是这个如幻三昧的重点了,今天我们需要修学。

  「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花从空而有。 幻花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

  我们先修学这一段,好不好啊?这是佛答的。圆觉经很深,大家知道。圆觉 要是讲起来,圆觉就是一乘教,不过他为了度众生的方便,不从一乘教说。 大圆满觉,应迹西干,就是这个东西了。

  大家看一看啊!「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下 面譬喻,「犹如空花从空而有。幻花虽灭空性不坏。」这是一个小段了,我 们先修学这一小段,好不好啊?

  大家想一想,「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提醒大家,不 要落入文字相。「犹如空花」是譬喻。「从空而有」,空就是譬喻那个圆觉 妙心。「幻花虽灭空性不坏」,我们先把这两句修学修学。注意到!从二谛 着眼,不着文字相。死于文下,永不得法,谁讲这一段,可以发表。

  策师:「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一切法如果不执着,毕竟空 中生一切法。

  师父:对的。一切法由毕竟空生,我们都叫什么名字?毕竟空能生一切法,是什么 道理?谁讲?

  当初诸天人,色界天、欲界天听须菩提说法,须菩提说般若,就说这个道理 。天人说:「须菩提尊者,罗剎说话很难懂,我们都还能听懂。尊者你说的 话,我们怎么都听不懂呢?」须菩提说:「你当然听不懂,我没说你没听, 你懂什么呢?」就是这个法了。谁还说?谁还发表?看你的见地在什么地方 ?若有一点见地边缘就不错了。

  种种幻化是什么东西啊?我不障大家,如果我告诉大家,我障大家,障大家 悟性,你永远不懂。提醒大家,大家可以从自己的悟性用功,不落文字相。 你知道种种幻化是什么,你当然知道「圆觉妙心」是什么东西了。讲吧!

  闻师:我练习讲看看。这里讲「一切众生。种种幻化。」众生可以广义来讲,众因 缘所生的叫众生,一切众因缘所生的种种幻化。幻化我们可以举一个角度来 讲,譬如说前面所讲的四大、六尘缘影身心世界,或者山河大地,甚至用一 句话来讲就是众生世间、国土世间,乃至器世间。这些种种的幻化皆是生于 如来的圆觉妙心,它是因缘而生的法,众因缘而生的法叫做幻化,因为它无 自性的关系。

  下面接着讲,皆依如来的圆觉妙心,如来是不来而来,来而无来。如来圆觉 妙心就是妙湛总持,总持一切法,它有个名字叫毕竟空。若约三性来谈── 圆成实性,如果约二谛来谈就是真谛、真如。阴界入这都出于妙真如性,圆 觉妙真如性,皆是无自性。它讲众生种种幻化,皆和空花一样,「从空而有 」,从毕竟空生,因为缘起无自性的缘故。

  下面接着讲「幻花虽灭」,既然知道因缘所生是幻化的花,它虽灭,事实上 幻花不是灭。为什么不是灭?因为它无性,无性本来就无生,无性不能讲灭 ,不能讲不灭。如果用这句来讲,下面应该有对句,下面讲「空性不坏」。 幻花虽灭,我们众生能体会到这些如幻法,这样知幻即离,假如离的话,幻 灭而空性不坏。这个幻法虽灭,可是一切因缘所生法它是不动的,妙湛总持 不动,因为缘起法横遍竖穷的,所以它讲一切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修师:「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慧策师早上讲彻悟禅师有讲 到,他画一个圆圈,然后写一个心在中间,旁边写十法界。就是一切众生种 种幻化,九法界、十法界也是种种幻化。

  「皆生如来圆觉妙心」,一切皆是唯心所造,因为华严经有一首偈,我们做 晚课的时候唱──「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所以说,这种种众生的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一切都是唯心所造。「 犹如空花从空而有」,就好比是虚空的花,从空而生的。

  「幻花虽灭空性不坏」,虽然有九法界,好比我们是人法界,执着人是我们 ,而五阴身灭的时候,法身本来不灭。所以说,幻花虽灭空性不坏。所以九 道众生虽然有生有灭,可是它的法身本来就不坏的。

  「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众生幻心还依幻灭,就像 阿弥陀佛知道我们众生会取着,起种种妄想颠倒,所以叫我们念阿弥陀佛, 以阿弥陀佛对治我们的妄想。妄想降伏的时候,觉心不动,就如楞严经「妙 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因 为诸幻尽灭的时候,你的法身本来是湛然不动的。

  师父:既然你们讲过了,我提醒你们,不障碍你们。这个虚空没有十法界是不是? 菩萨以菩萨因缘在虚空中现菩萨法界,菩萨法界如幻如化,缘觉、声闻以他 们的因缘在虚空中生声闻、缘觉法界,天、人、阿修罗也是一样,以他们的 因缘在虚空中生天、人、阿修罗法界,地狱、饿鬼、畜生在虚空中生地狱、 饿鬼、畜生法界。菩萨、声闻、缘觉法界都灭,虚空不灭吧?天、人、阿修 罗、地狱、饿鬼、畜生法界皆灭,虚空不灭吧?大家深深体会!从文字相超 脱出来,讲吧!

  悦师:诸位法师都讲得很好,我来随喜一段。师父从开始讲到这一段,可以说都不 离二谛,我们把它分析一下就很清楚了。「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 」这是缘起边的。「皆生如来圆觉妙心」,这是性空边。「犹如空花」这是 缘起边,「从空而有」,这是性空边。「幻化虽灭」,又是缘起边。「空性 不坏」,又是性空边。「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这是缘起边。 「觉心不动」,这是性空边。

  所以六祖说,出没不离两端,都是有无并举,就是缘起性空,都是二谛融通 ,最主要是我们要了解「觉心不动」这个重点。因为会这个法很不容易,我 记得有一段文很有趣,就是有一个卧轮禅师他做了一首偈:「我啊!卧轮有 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慧能就和他讲:「我慧能 啊!无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这是他会到不动的 性,他知道一切都是幻化,不是实在的,所以就比他深了。最主要是我们要 了解觉心不动的圆觉妙心。

  师父:嗯!见地你们看出有深浅来了吧?刚才他所念的故事,六祖慧能的见地比他 的高得多了。他这勾画出来了,意思到底在什么地方?不在文字相。

  洵师:「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花。」众生所执着的, 众生所知见的都是遍计执。不知种种都是缘起,幻化的,性空的,就像那个 空花。这个空花就像前面所说的,是遍计所执的,这个空花本来就是没有的 ,不是实在的。我们知道世间一切,乃至五阴身心都是幻化,这个幻化是空 的。但是这个空不是断灭,是从毕竟空无性随缘而能成就万法的。

  众生就是这种执着,但是这种幻化,如果有一天不执着,那么众生的圆觉妙 心就显现出来了。所以说,佛菩萨的圆觉妙心本来就不是可以修证的,本来 就不是可以修的。可是种种幻化是虚妄的,是众生的执着。

  但是这种幻化当下就是圆觉妙心,可是他不了解,佛菩萨知道这种幻化如幻 花一样。幻花灭了,空性不坏,一切法都归毕竟空啊!毕竟空是不生不灭的 ,但是这毕竟空又可以从空出假。这种幻化是出于幻心,皆是唯心所现的。 众生的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众生如果不执着幻化, 知道一切法是虚幻的,一切法本空的话,那么所有的幻都灭了。幻化灭的话 ,他的幻心就灭了,那么幻心也就是觉心。

  但是在执着的时候,他的圆觉妙心还是妙湛总持不动的,可是这种幻,众生 迷的时候就是幻,众生不迷的时候就是觉,所以这个幻就是依觉来说的,觉 是依幻来说的,所以这种觉也是如幻的。你如果说还有这种觉性幻心的话, 那还是如幻如化的,因为它都是无性的,说觉、说无觉就是这个意思。

  师父:大家会这个法的时候,当仁不让,要深入。在你们听起来,每个人都讲的那 一套,讲什么你也不知道。我一听就知道谁的见地高,谁的见地低,我就听 出来了。我讲一句话,真如随缘生幻化,幻化无性怎么样?(答:是真如。 )谁讲?

  彰师:「一切众生种种幻化」,这个幻化不是实在的,没有实在的体性叫幻化。「 皆生如来圆觉妙心」,圆觉前面都解释得很清楚,我大略再解释一下。圆觉 是说,这个法无自性,无自性故能横遍竖穷,这样才能叫圆觉。一切的境界 ,像师父刚才所说的,真如无性能成万法,万法当中缘起万法,随缘成万法 的。万法当中没有落入遍计执,不受苦的时候叫做如。

  「犹如空花」,就像虚空一样没有自性,无自性故,「从空而有」,这句话 就是讲性空无自性就是妙有。「幻有虽灭空性不坏」,我举譬喻来说,水与 波是最好的譬喻,水成波浪的时候,水性不坏,它还是水性。波浪灭时,它 的水性还是不坏的,空性不坏。因为一切众生种种的幻化,就是缘起。

  师父:谁要想知道什么是空花,过来我告诉他,我「啪!」打他的嘴巴,打他打得 眼睛冒金星,有没有金星啊?看到空中是不是冒金星啊?那就是空花。不是 说空中落的花啊!空中落的花怎么会没有?叫人打一个嘴巴打得眼睛冒金星 ,那金星一个一个的不就是空花吗?谁还讲?

  闻师:师父!我刚才有点断章取义,因为前后文没有看清楚。前面说「大悲世尊。 愿为此会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修大乘者。闻此圆觉清净境界。云何修 行。」他这样问,佛就回答说,我们一切法界众生修行,应该体会圆觉妙心 。这妙心刚才很多师兄有讲到,就是法身,又有个名字叫不生不灭,或者叫 无性,或者是圆成实性,或者是真如。

  如果约真如来讲,有一句话「真如随缘能成万法」,所以他讲「一切众生。 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也就是毕竟空所建立的一切法,这一切法 就是讲到众生,众生可以讲九道众生。我们众生就像空花一样,从空而有, 从圆成实而起的,犹如空花。你这样体会的话,才能修行如幻三昧,因为这 些的空花都是依他而有的。我们既然晓得依他,就可以离开遍计所执,就能 体会圆觉清净妙心,妙湛总持不动。这个妙湛总持不动,我们给它一个名字 叫世尊,就是为世所尊;它又叫法身佛,因为无性能随缘的缘故。

  我们众生虽在生死里面,虽经幻化,六道常返,还是没有失去不动之性。犹 如空花从空而有,这样我们就能离开遍计所执,就能修如幻三昧,在缘起法 里面可以入清净圆觉。所以下面讲「幻花虽灭空性不坏」,这两句话不要分 开来讲比较好。这个法不是归断灭的,因为此法本身在依他里面,你离开遍 计所执的话,就会入空性不坏,觉性不动。所以「妙湛总持不动尊,……不 历僧祇获法身。」你这样体会的话,才是真正修如幻三昧。

  师父:大家深深入啊!切实入这个法。我问大家,修念佛法门,极乐世界是不是如 幻的?你们入啊!实在说,我们念佛法门修的是如幻三昧。还有不懂的吗? 往生是不是如幻的?无生是如来圆觉妙心了吧?往生即无生,无生即往生, 还有很多呢,古德说的很多。大家千万不要徇文字相,从谛理入,那一下子 就抓到了。你从文字相解,那你钻纸棺材。谁还讲?

  观师:「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花从空而有。幻花虽灭 空性不坏。」一切众生种种幻化,众生的幻化从缘起来讲。「皆生如来圆觉 妙心」,圆觉妙心这是讲无性,都是无性的缘故。

  下面这个譬喻,帮助我们了解。「犹如空花从空而有」,空花是虚妄的,从 空而有,假如我们执着的话,就认为它是实有。「幻花虽灭空性不坏」,刚 才是讲到空花的生,现在讲到空花的灭,这个生是从空而生,这个灭也是从 空而灭,其实空花没有生灭,这个空也是空性不坏,不生不灭。我们众生有 生灭,其实法身是不生不灭。

  前面讲到的,「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如来就是佛,所以这 边就是讲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可是我们众生如果落入遍计执,就落入心佛 众生差别。菩萨修佛道,他可以慢慢体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可以彻底证 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个地方是佛在教菩萨,所以是菩萨在修行。

  「众生幻心。还依幻灭。」众生种种虚妄幻心,遍计执的心还依幻灭,要修 行还是要靠如幻的法门来灭我们的妄心。「诸幻尽灭。觉心不动。」其实诸 幻尽灭,我们可以体会觉心不动,如果彻证的话,就会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就「依幻说觉。亦名为幻。」所以我们假如一直落入执着的话,还说我们 觉悟,那么这个也是假的。

  师父:你们现在虽然见地不同,都没有大差错,我最后把它解一解,我们查注疏。 这个幻化都是如来圆觉妙心,大家都说过了,就是性空,对不对?缘起就是 性空。你再会这个法,缘起就是性空,性空是不是缘起?这个法有八种说法 ,缘起就是性空,是不是离缘起啊?性空就是缘起,是不是离性空?既然离 开性空缘起,当然也离亦性空亦缘起,是不是?离开亦性空就是非性空,离 开亦缘起就是非缘起,是不是?这个法也离非性空非缘起。离开缘起就是性 空,对不对?所以说性空一切性空;离开性空就是缘起,说缘起一切缘起。 既然说性空一切性空,说缘起一切缘起,说亦性空亦缘起,一切皆亦性空亦 缘起。既然一切亦性空,就是非缘起;一切亦缘起,就是非性空;说一切非 性空非缘起,也对!一边显正义,一边遣凡情。

  这个法说了半天是什么?它有很多名字,像真如、中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实相、法界、不可说、不可得、胜义谛、第一义,都是它。中论说这个 法的时候怎么说?一切实非实,一切亦实亦非实,一切非实非非实。还有发 表的没有?没发表的,我们查资料。

  觉师:「一切众生种种幻化」,就是讲缘生。「皆生如来圆觉妙心」,我们知道如 来圆觉妙心是不生不灭的,所以有一句话说「缘生即是无生」。「犹如空花 从空而有」,空花是缘生,既然是缘生,所以我们知道是无生。「幻花虽灭 」,幻花虽灭也是因缘灭,所以空性不坏,这一句是说不灭,所以生即不生 ,灭即不灭。既然生即无生,所以我们知道生不可得;既然不生即是缘生, 所以不生也不可得。这样不可得也不可得,同时生是因为不生而生,所以才 说它生;不生是因生而说不生,所以说不生。

  师父:你们都有见地了。以佛智慧会这个法他怎么会?空就是无量,无量是不是幻 化啊?无量就是空,于空说无量,于无量说空。佛以实智,于无量说空;佛 以权智,于空说无量。好!现在我们看看历来注疏家他们的见解,他们见地 到什么程度。

  「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这和上面意思是一样。下次修学从「 依幻说觉」开始修学。写吧!(写注疏在黑板)

  久了的时候,你们见地就慢慢拉开距离了。有见地,讲功勋,要假修行。从 文字上用功,着文字相,那不是学佛。入这个法从谛理入,入了以后,你天 天感觉轻松,不入呢?你天天感觉受压力。入谛理以后,不可以执着,不入 谛理是理外凡夫。谛理要是执着的话,是理内大乘──大执,虽然入大乘理 ,他执着所以成病。出没两端,那一边都不执着。不入此法的,你听他们说 ,味同嚼蜡啊!不知道说的什么。

  会入谛理叫出家,要不然叫名字出家。不过佛很慈悲,传出一个法门来── 净土法门。你也可以得解脱,只有净土念佛这个法门,要不然修其它的,你 不能出家嘛!不受幻化所拘束,出小乘家,同时不受空性所拘束,出大乘家 ,二边不受拘束,那真的通达义理了。所以你不入谛理,也不老实念佛,那 你是名字出家。

  「众生种种幻化」,你如果能从里面解脱出来,那叫有为解脱。有为解脱是 小乘,如果你能从圆觉妙心空性也解脱出来,叫无为解脱。如果你从众生幻 化圆觉妙心双双皆解脱,叫究竟解脱,也叫成佛。

  你念佛仗佛力接引到西方去,也可不落生死了。要不然,你又不念佛不求生 西方,不生西方,又不得解脱,在生死之中,很危险啊!所以奉劝大家还是 老实念佛。

  孔子讲过「都曰我知」,谁都说「我知道」,我知道道理,我有学问,把他 丢到井里去,他自己都不知道,就是这个道理了。很多人都说,我出家,我 修念佛,我学佛法,其实掉在火坑里,他不知道。

  这个圆觉经,我讲过再三了,注意他们的见地,功勋我们不知道。见地就是 见道位,功勋就是修道位,我们不知道他们修道位到什么程度。小乘的见道 位在初果,功勋(修道位)在二果以上,二果、三果,到四果叫无学位。大 乘行实相中道,见道位在初地,功勋在二地以上,一直到佛叫无学位。

  (卍续十六?圆觉经要解卷上?二二○下?七)「经云。知法常无性。佛种 从缘起。」看这一句就知道了,不离二谛嘛!法是幻化,是不是?缘起嘛! 无性是真谛。「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嗯!这两句看过以后,下面不 要看了,已经讲出他的一针见血了,对不对?和你了解的印证,你了解的和 人家的怎么样?了解到这个程度了没有?「故知九界实(施)造」,施是假 施设,假的。「佛界权施」,连佛的法界都是权施,为什么权施?大家知道 ,如空花,如幻化,四谛法是不是如幻化?十二因缘是不是如幻化?六度是 不是如幻化?佛的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是不是幻化?也是权施。「 皆圆觉性之所发现」,愈讲愈肯定了。

  「……应知。病眼见空华时。」,眼睛有毛病。你要是邪眼看人,怎么看人 都是歪歪的。「其华全体是空。……」,所以打一巴掌,眼睛冒金星,虚空 没有金星。「而虚空之体本无增减。……」,眼睛冒金星的时候,空中不增 也不减。

  「以幻修幻」,以幻修幻叫如幻三昧。「……既知幻从觉生。从真起妄。即 识返迷归悟。全性起修。」欸!这个人讲得干脆。是谁啊?(答:寂正大师 。)讲得很干脆!

  你们各人了解了,你悟到什么程度,全凭个人的悟性用功,不靠文字,不着 文字相。也不靠注疏,什么参考资料,一概拨开,禅宗讲,不准你看经,就 是这个样,全凭你的悟性。假使你先看注疏,糟糕了,障住你的悟性,千年 万劫不得突破。所以修学以前不准看注疏,修学后可准许你看注疏。

  (卍续一五?圆觉经类解卷一末?八一五下?一七)「种种幻化即五蕴十二 处十八界。皆是有漏之法。……」,对的!这个讲得对,这世间法讲起来, 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三科如幻如化。你们不知道,有很多追求五阴、十二 入、十八界的,完全着幻化相。出世间法讲,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如幻化 ,佛的究竟果位、十智、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也是幻化。「并从十方诸佛 广大虚明妙心之上生起」,对的!虚明妙心就是无心,就是圆成实,就是真 如,真如随缘成万法,万法无性归真如。

  「此是妄从真起」,妄从真起,对的!是迷于真,认为依他起是实有的,落 入什么?落入遍计执了。所以妄从真起,不是真外有妄,妄外有真,是妄从 真起。「此中便是起信三细六粗也。……」,起信论说三细六粗,我们不管 它,因为我们不参考起信论三细六粗,从三细生六粗,大家回去看起信论就 知道了。

  「一翳在眼。千华乱空。」眼有病了,就是打了一巴掌,眼睛花了,冒金星 了,看空中有花,其实没有花。「一妄在心。河沙生灭。」所以要是心起妄 的时候,生灭法。一切法本不生灭,一切法无性,它怎么生灭?一切法空, 怎么生灭?一切法无相,怎么生灭?一切法无作,怎么生灭?对不对?一切 法平等,怎么生灭?一切法不可得,怎么生灭?一切法无所有,怎么生灭? 是不是?你再讲回来,一切法横遍竖穷,它往那儿去生灭?

  「眼翳若除。空华即灭。」眼睛病了,对的!「而此广大虚空之性本无损坏 」,这个人讲得很对啊!「所谓翳瘥华亡众生即佛」,对的!众生本是佛, 我不是讲过了吗?你未成佛时本是佛,已成佛后还是佛。可见佛法真是微妙 ,多尊多贵啊!「故起信论云」,这个人处处根据起信论。「一切境界唯依 妄念而有差别」,对啊!因妄念而差别。「若离妄别则无一切境界之相」,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华严云。了达三界依心有。十二因缘亦复然。」三界 如空花嘛!依心而有嘛!十二因缘,不只是十二因缘,我们知道四谛、十二 因缘皆是如空花。「生死皆由心所造。心若灭时生死尽。」

  「幻心即妄幻也。……」虚妄没有,幻灭的,它根本没有灭嘛!「谓众生既 起妄执四大六尘缘影之幻心」,幻灭以后即知幻,「知幻」就是依他起,知 道依他起了,法是缘起,依他起如幻如化嘛!大家知道三性里头,依他起、 圆成实、遍计执,依他起是虚妄的,圆成实是实在的。其实那个实在没有实 在不实在,圆成实是空性嘛!遍计执就落入凡夫边了,他不知道虚妄,执着 实在,执依他起实在有就落入遍计执。知道依他起法是虚妄的,就是圆成实 ,知道虚妄无性就是圆成实。「众生既起妄执四大六尘缘影之幻心」,所以 四大为身,六尘缘影为心,其实我们的心都是六尘缘影啊!你的心是不是能 知道啊?大家的心是不是能知道?你凡所知道的不出六尘,不是知道色,就 是知道声香味触法,离开色声香味触法,你没有知道。所以就知道,你那个 知道一切法的心,都是六尘缘影,不是真性。真性是什么?真性无性,无性 随缘知万法,所以佛证到了,无性叫无分别智,得无分别智就能分别一切法 。

  「如何除去。须是依倚彼知觉者。幻智之心而灭去也。……」知道依他起不 是实在的,就除妄了。「更须妄幻与智幻都拂。?到诸幻尽处。方始见本来 圆觉妙心。」这两个人讲的都对,这是那位大德?(答:行霆大师。)他们 两个人,我们不知道功勋到什么地方?见地正确。这个大家知道见地方面有 不正的,你要注意到,离开二谛而说是不正,那是乱说。有见地以后要起修 行,看功勋。禅宗不是讲见地、功勋吗?就是这个东西。如果没有见地,那 能起功勋?我们会入大乘法,我们不敢讲这里面会入到什么程度,因为会入 大乘法,起见地的时候是在初地菩萨,不是这么低了。有功勋是二地以上的 菩萨,我们不敢说他们到什么程度了,更不敢说我们有没有见地,多少了解 一点就是,我们距这个程度差得太远了。小乘开见地是在初果,有功勋在二 果以上。今天到此地!

  大家最低限度都有一点证入,你就是证不到初果,希望至少证到五停心观。 大家说了半天话,没白说,抓痒都抓到痒处了,这个地方痒,你最低限度抓 这儿靠近了。再不会和以前一样,明明这个膀子痒,抓大腿。你入了以后有 很多好处,很多不思议。你不知不觉,不知道蒙谁加被,有这个感觉。不要 说你们,我能否往生,那全凭阿弥陀佛接引。如果不能往生的话,下场戏你 是唱火焰山,是唱无底洞,那不一定,你自己唱去,所以一定不可儿戏。

  ■第九次修学

  师父:慧经问我,看憨山大师梦游记怎么看?我告诉你,我昨天和慧经讲,看一切 经,不管谁的注疏,或者佛的经,要以无所住心看,以不取相心看。那这个 怎么能办到呢?就是以二谛去会它,你们看憨山大师的注疏要以二谛去会, 它有对的有不对的,你都知道。憨山大师是很有修行的人,用二谛去会,是 真是假都知道。

  所谓谛理是什么东西呢?就是缘起法深入,缘起法深入是从世谛入第一义谛 。不过要知道,要老实念佛,因为这个和你了生死没有关系,仅仅是帮助你 了生死。什么原因呢?我们被业拖住,所以大家要知道,真正的智慧可以消 业,狂慧是增长业,不了生死。我们现在还没有到解的程度,仅仅远远看到 法的边缘,就算到了解的程度,不了生死,大开圆解不了生死。

  你想,初果须陀洹在小乘法已经开解了,还要经过七番生死呢!你们入理以 后,我早就和你们说过,十几年以前我就说过,学佛要先入名相,再出名相 ,出名相才入理,入理一定要出理,那才得受用。你们都当儿戏来听,甚而 言之,笑我是乱讲,这真是和老子所说的,下士闻道大笑。

  慢慢地你会得到一个境界,从二谛会一切法,你就会感觉,你看经、看参考 资料,反而障住不能说。如果你不看其它资料,发挥自己悟性,反而说到无 量无边。我很高兴,有人已经大略沾到这个边缘,这个仅仅是你远远望着那 个法的边缘就是了。你们不相信,你们看资料,讲不了三言五语,没有了。 它不是性上出嘛!这个法在祖师禅讲起来,不准你看,全凭你自己的性,见 性为上招。我们是教门下,因为什么原因呢?我们都不是上根利智的人,我 们都是下根人、渐根人,所以必须要藉经教,不妨碍看经教。不过你事先不 可看经教,事先看经教反而障住你,三言五语以后没得讲了,其实你会的还 不是对的。

  祖师禅接近顿根人,圆顿大乘嘛!祖师禅在顿教境界,我们都是渐教,声闻 、缘觉、菩萨慢慢地修,所以一定要从三乘入。在渐根人,你可以看注疏, 看其它资料,什么原因呢?如膏助火。大家知道这个膏是油,好象那个油加 在灯里火会着──如膏助火。经论就是这个作用,你如果入了谛理以后,你 过去所看的经论都可放下。所以你所看的经论,所看的资料是什么?叫所知 ,这个所知要是取其名相,取相的话,叫所知障。如果无所住,不取于相叫 智母。我昨天听到有人餐到这个法味,我很高兴!要好好的保养圣胎。

  大家不相信看一看,佛、菩萨与一切祖师皆从一个鼻孔眼喘气。大家会不到 的,不要紧,念佛法门求阿弥陀佛接引。参禅虽然是顿根人、上根利智人, 他就算破了最后牢关,不得首楞严定,不了生死。所以念佛法门至诚恳切心 念佛,蒙佛接引就可以了生死了。

  「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 。幻灭名为不动。」

\

  师父:「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这是接着上面来的,大家先看上文,和上文贯通 ,它是一气来的。「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大家修学过了。「犹如空花从空而有。幻花虽灭空性不坏。」大家修学过了 ,我可以讲,空性就是无性,就是圆成实性,圆成实性不可住,无有相,不 可得,怎么可坏呢?佛说这个圆成实性,说出三个三昧来:就是空三昧、无 相三昧、无愿三昧。「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我们 上次修学过。

  先看这一句「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什么原因?千 万不可从文字相会,你得不到。如果大家多少懂一点二谛理,你用二谛会。 「说无觉者。亦复如是。」为什么说无觉也是这个样?「是故幻灭」,幻灭 是什么东西?用二谛理去会,不可以取着文字相。「名为不动」,现在看这 段文,各人发表见地。

  我和大家讲,我感觉到需要和大家讲的东西太多,可是限于我的能力,限于 我的精神,希望大家自己自立,早早成熟。不错!我也要发个心,慢慢地我 也要和大家讲菩萨戒。慢慢地,我也要专精念佛、著作了。

  大家看这段经文,发挥一定要根据理,入理!出名相入理。

  霖师:这段文「依幻说觉」就是说境不自有,要依心而有,心也不孤起,要依境而 起,境和心是互为缘起的。这个觉也是一样,是依幻而说觉,那觉是缘起无 性,才能造一切如幻的法。它造一切如幻的法的,这个觉就是缘起,所以它 也是虚妄的。因为它是无性的关系,所以不可得。觉因为无性,可以随缘造 一切法,所以不可说它无觉,如果说无觉,是虚妄遍计执。

  师父:他讲的,大家有意见也可以讲,或者你自己会到,有你见地也可以讲。

  闻师:我来练习讲。「依幻说觉。亦名为幻。」前面那段经文讲「善男子。一切众 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如来圆觉妙心及一切种种幻相,是依圆 成实性建立的。为什么「依幻说觉」?我们从这个缘起的法里面,体会它无 性,空性不坏。这空性不坏,就随缘成一切法。「皆生如来圆觉妙心」,这 个「圆」是众因缘所生的法,法法称性而起,称无自性而起的,无欠无缺, 所以叫做圆。那么这个「觉」呢?觉是不动,是毕竟空,无自性。「圆觉妙 心」,有一句话叫「明心见性」,这个心和性其实是同一个法,可是它分两 个名词讲。心就是性,性就是无自性,圆觉妙心就是不动,一切种种的幻化 、缘起的法,都是生于如来圆觉妙心,皆是毕竟空中无自性所建立的。

  所以依幻我们才能体会到,它本然无自性的道理,依幻来说觉、不动的道理 。「亦名为幻」,为什么「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因为我 们把觉认为是生灭法,是取相,这不对,没有会到它缘生无性的道理。你如 果认为有觉,「犹未离幻」,还是遍计所执。可是如果你说无觉,也是没有 会到它的法性,所以「亦复如是」。

  下面讲「是故。幻灭名为不动。」事实上你要体会到一切法的无自性,才能 会到觉的涵义。因为毕竟空中建立一切法,一切法皆归毕竟空,这要从缘起 法会归于无自性,就能体会到「幻灭名为不动」。

  师父:我问大家,一切名相,楞伽所说一切名相,是不是皆如幻化?如果你从名相 上说「我知道了」,这是不是「依幻说觉」?讲吧!

  闻师:师父说,认为有觉和无觉,事实上都是取心缘相、言语相、文字相,这样才 会落入遍计所执。

  师父:讲吧!

  修师:「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 。幻灭名为不动。」因为一切法本来无生,无性所以无生。一切言说都是佛 的方便,所以依幻说觉,这都是佛开方便,所以也是幻化的。因为一切方便 都是因缘起,都是幻化,它是无性的,所以「依幻说觉。亦名为幻。」就是 说佛开方便法不是实在的,因为一切法本来就是无性啊!不是实在的,无生 ,不可言说,因为第一义谛不可言说,假藉言说的都是如幻如化的,所以「 依幻说觉。亦名为幻。」

  「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若说有觉也是没有离开因缘生,这个觉我们当佛 来讲,说有佛还是因缘起,因为佛是不可得的,所以说有佛还是不离因缘生 、幻化的。「说无觉者。亦复如是。」假如说没有佛,也是一样的,因为这 样讲起来等于是对立法,有觉无觉都是落入遍计执,就变成执有执空,这都 不是实在法,不是第一义谛。

  「是故。幻灭名为不动。」因为一切法假如幻灭的话,不动就是无生,一切 法本来无生,离开虚妄法就是无生,不能说有幻、有觉,因为一切演说都是 虚妄、假施设。

  师父:你们慢慢地,讲究竟不究竟都沾到边了。慧修把觉说成佛,有觉无觉说成佛 ,这是他的见地。大家想一想,一切法可不可以说有?一切法可不可以说无 ?说有的时候,是不是如幻的?说无,是不是如幻?进一步再想一想,什么 是有?什么是无呢?

  空师:「依幻说觉。亦名为幻。」假如在迷中说觉,那觉还是迷。「若说有觉。犹 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说有觉、无觉都是遍计执,有觉是定性有 ,无觉是断灭空。真正的佛道是毕竟空,毕竟空离边不住中,才叫毕竟空, 所以有觉、无觉都还在幻化之中。「是故幻灭名为不动」,这里的幻灭就是 前面所说的「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也就是说一切缘生的法如幻,法缘生 的话,法性没有生;缘灭的话,法性没有灭。所以幻起幻灭,法性本身无起 无动,名为不动。这里的不动就是「妄本空真本具」。

  师父:不错!圣空也有他的见地。我提醒大家,这个有是不是色啊?是不是受想行 识啊?有没有色啊?没有色,没有受想行识是不是空啊?有没有空啊?因为 什么没有色?心经讲过;因为什么没有空,心经也讲过。这么说起来,是诸 法怎么样?它动不动啊?大家再发表意见。

  你们就害在过去无量劫来被一切相拘束了,不能通达。谁有意见可以讲!大 家都认为他们都讲过了,不是的,见地这个东西千差万别,深浅千差万别。

  什么是无?你可会到很多法嘛!三性也可以会到,三性实在说是二谛。悟性 不可助长,它自然发挥,不可助长它,助长它反而障它。你只要不障它,它 自然现,所以禅宗祖师不准你看经。谁有意见可以讲!

  闻师:「依幻说觉」,幻我们知道是因缘所生法,依幻说觉,就是依幻说这个圆成 实,或者讲性空,这样也是幻,为什么?因为我们众生不能体会法性的缘故 。法本身就是无所得,而我们却在这里面生了种种的取着,这有法依我们众 生来讲是五阴、十二入、十八界,这是染法。依幻说觉,这个觉心也就是圆 成实性,圆成实性就是无性,或者用一个名词代替,就是法身,法身无性可 以常随缘。因为众生不觉,随着染缘开出六道,六道就是国土世间、五阴世 间、众生世间。随着净缘,会到法性,慢慢地可以生出四种圣人境界:声闻 、缘觉、菩萨、佛,这种种法都是缘起法,都是圆成实性的法。我们知道, 依幻说觉,你有这种种体会的话,你不会有任何的执着。

  法法本来是十法界,都是从毕竟空所建立的,如果有差别就是染和净,迷和 觉的差别。觉和迷是对立而有,因迷而说觉,觉对迷而立的,因为我们落在 有所得法里面,所以才会有如师兄所讲的种种言教,说觉说不觉,事实上都 是要离开我们众生的凡情执着,契入真性的缘故。所以他说,若说有觉无觉 的话,事实上你都没有离开幻化。因为真正的幻灭,究竟的虚妄法就是事, 缘起法就是事,在六度有所谓「事究竟」,事本身就是究竟的,可是因为我 们众生凡夫遍计所执心、迷心还没有究竟遣尽,佛开种种方便,让我们离遍 计所执性。在金刚经里讲到,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本身是不可得,佛说 法是应众生病来与药,我们不能落入有所得里。真正的幻灭是会入法性,究 竟圆满叫不动,叫圆成实性。

  安师:我就用师父说的来讲,依色说空也名为幻,因为若说有空,犹未离幻,因为 空即是有。所以说,「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离开空有两边见, 是名不动,那就是中道义,不执着两边见。

  师父:也不错,也触到他一点灵机。这个幻,大家想一想,幻是不是遍计执?「依 幻说觉」,要是说觉的话,有两种觉:有觉、无觉。这两种觉都不对吧?

  策师:师父!我说看看,我用三乘来讲。「依幻说觉」,菩萨还认为有众生可度, 所以说还没有会到毕竟空。唯有佛才究竟,所以还是在幻。「若说有觉。犹 未离幻。」二乘偏空,要求涅槃,这还是在幻化中。「说无觉者」,就是凡 夫住着一切法实在有,还是在生死中。「是故。幻灭名为不动。」一切法本 是因缘,因缘的法它是不生不灭的,幻灭名为不动就是说本来一切法都不生 不灭不垢不净,就是不动。

  师父:你这是按三乘法说,不是此经的意义。你说,说有觉是凡夫众生,是吧?那 我问你,凡夫有没有?

  策师:说有觉是二乘。

  师父:有二乘没有?

  策师:没有。

  师父:无觉是佛,有佛没有?所以你这是说三乘义,不合乎经义,非今经所说。

  观师:为什么「依幻说觉。亦名为幻」呢?我们常听说,迷时分明有六道,觉后空 空无大千。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依这个迷,依这个幻来说我们的觉,其实也 是幻的。为什么呢?因为「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 在幻里面说觉,就说他有觉,也没有离幻;假如说无觉,也是没有离幻。应 该怎样才对呢?「是故。幻灭名为不动。」所以会到一切法无性,遣有遣无 ,一切法无所得,假如是以无所得心来修学的话,这幻灭就名为不动。

  师父:我提醒大家,大家要突破啊!我一上来就和大家讲,无住、不取于相、不可 得,此法有很多差异名,无生、无所有、毕竟空。我们看一看,假如用无住 的话,「依幻说觉」是不是住了?说有觉是不是住了?说无觉是不是住了? 假使说一切不住,是不是那个不动?你再想一想,我说过不取于相,你从无 相去会,不取相去会。不取相,金刚经不是说得很清楚吗?如如不动嘛!从 无生上会,从无所有会,不可得会,毕竟空会,无分别会,那你不就入了吗 ?这段文就把它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悦师:刚才我听惠安师说离有离无,契入中道。以下我要讲的这段话不是我自己要 讲的,而是昨天师父在怀安堂对法慧开示:「你看,离有边离无边住于中道 ,那还是住。你不住于有,不住于无,不住中道那个不住也不住啊!这才是 真正中道。」我们知道一切法本来是毕竟空寂,毕竟空寂以义理来配是一谛 ,讲二谛、三谛、四谛是方便,让你会这个法。本来一切法是毕竟空、无所 有,一切法归于毕竟空寂。所以离有离无,住于中道,那还是不够究竟。住 于中道也不可住,这才能万法繁兴。

  师父:你讲吧!

  经师:刚才听师父开示,要入于金刚经,要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于有,也不 取于无,圆觉经是讲离有觉、离无觉。怎么来离呢?用一句话来讲,因为离 有的话,说有一切有,说无一切无,说亦有亦无,一切亦有亦无,说非有非 无,一切非有非无。因为这个法本来就是如如不动的,来而无来,去而无去 ,不来也不去。随缘而来,随缘而去,那才是如来不动的本义。

  师父:慢慢都接近了。我告诉大家,有三乘和一乘,惠安所讲的是三乘,慧策讲的 也是三乘,慧悦所讲的是一乘。什么是三乘?什么是一乘呢?三乘人讲缘来 则聚,也说缘来则有,缘去或者缘散则无,这是三乘法说。大家平时都这么 说吧!因缘来了则有,因缘散了则无,这是三乘法。一乘法说什么?缘来非 有,缘去非无。这是不同之处。所以慧悦掌握到无住,契入中道。契入中道 的时候无有中道可契入。谁还有意见发挥?

  庶师:师父!我从无住来讲。佛是觉者,这个觉是真如本性之觉,如果以幻化幻想 之觉来说觉,还是幻化。「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 这是以有所住心所觉的觉,如果住于有觉,是把虚妄法认为真实的;如果住 于无觉,落入断灭空,这样就是生死流转,所以有觉无觉都是生死法。「是 故幻灭」,这里的幻灭,依我的体会是寂而照,照而寂的空性。所以如果你 能体会到不生不灭的真觉,那才是真正的本性,所以他讲不动。

  师父:慧甫讲!

  甫师:其实大家讲的都很好,我是把它会成两点,因为圆觉经是要破我们的执着心 。这里讲到觉,就是讲本来是觉,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师父常讲,未成佛时 本是佛,已成佛后还是佛,又讲到无佛无众生,无有佛涅槃,无有涅槃佛, 就是讲这个道理。这里的重点主要在觉,觉是真觉,没有分别觉与不觉,不 分别众生与佛。因为事实上一切众生本来就是觉,为了让众生会入才说觉与 不觉。也就是说,觉是讲到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没有缘起,也没有性空, 一切法本来寂灭,就是慧悦师刚才讲的毕竟空。如果会入毕竟空,你说觉也 对,说不觉也对。如果没有会入毕竟空,说觉也错,说不觉也错。

  师父:慧甫讲过以后,我再提醒大家。好比这虚空,你说有十方虚空没有?你说虚 空有十方虚空没有?不可说有吧!你说这个虚空没有十方虚空,是不是无呢 ?你慢慢体会就入这个法了。你说有十方虚空、无十方虚空,这个幻都灭了 以后,虚空动不动啊?大家要是修到这个地步,不得了。

  你看,劫末时大火烧,虚空烧不烧得到?它不动。大水淹,虚空被淹到了没 有?这个东西很妙!大风吹,吹坏三禅天,虚空吹坏了没有?如果你证到这 个地步,一切烦恼不动,八风吹不动,哎呀!那不得了。你说,虚空有十方 虚空不对,没有十方虚空也不对,什么原因呢?如果说有,是住着。没有十 方虚空,就虚空整个没有了,那破了缘起法就破了性空法。没有十方虚空那 有虚空呢?大家仔细会一会!

  彰师:我现在想到无住,无住就是借着言语相来说,我们所有言语相都有住,只有 一句阿弥陀佛无住。那怎么说呢?如果我们吃饱时说:「你吃饱了?」这可 以用。如果别人从浴室出来,我们说:「你吃饱了?」这样就不能用。你如 果用一句阿弥陀佛,无住就是畅通,就是无碍。再藉用言语来说,阿弥陀佛 就是无住。

  师父:大家说,阿弥陀佛有住没有?

  彰师:我说无住。

  师父:要是无住,你怎么能念阿弥陀佛?

  彰师:阿弥陀佛就是一真法界,就是无自性,无自性能随缘,所以能念。

  师父:你既然说,你念阿弥陀佛,你住于有阿弥陀佛,我不念阿弥陀佛,我住于无 阿弥陀佛,那还是不离无啊!

  彰师:阿弥陀佛念而无碍,无碍而不碍念。

  师父:你解释你的,我们不抬杠。可是阿弥陀佛有住没住?我问大家。无住!可是 无住有一个大方便,要是会入反闻闻自性,自然无住。我和大家讲过很多了 ,听得清楚,听清阿弥陀佛四字,如果住于「阿」,听不清「弥」了,如果 还能听清那个「弥」,没住「阿」。住于「弥」,听不清那个「陀」了,听 清那个「陀」,没住于「弥」,反闻闻自性才会入无住。

  刚才谁讲的,说空一切空,说假一切假,好象慧经吧!就是这个意思,那才 无住呢!大家时常听说有是空之有,如果有不是空之有,有是定性有,违反 佛性。空是有之空,如果空不是有之空,是断灭空,违背佛性。这个话说起 来,离四句绝百非。反过来说,即四句。即四句是怎么的?说空一切空,说 假一切假。你想一想,说一就是一切,说一切就是一,说无相就是一切相, 说一切相就是无相。现在看注疏,时间不早了。大家查出注疏,写在黑板上 。

  说空一切空,说假一切假,说中一切中,什么意思?就是实相无相,无相一 切相,就是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就是这个道理了,这是正义。离四句,遣 凡情;即四句,显正义。

  「向上一着,无有商量处。」所以你讲什么话,不抬杠,没有商量处嘛!「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没有把鼻」、「麻三斤」,都是它。其实到这个地 步,无话可说。爹娘没生以前的本来面目。所以从古以来千千万万人看,不 知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怎么样?大家会到了没有?有会到的举手我看。所 以不入二谛,你怎么知道呢?百尺竿,你还有所依是吧?更进一步怎么样了 ?(大众默然!)都是依赖名相。 悟性,障住它就糟糕了,怎么不障它呢?净土宗老祖师不是讲过了吗?放下 !放下!放下!

  古德讲话,你不会其意,因为你不入理嘛!放下以后还有住没有啊?放下以 后还有取相没有?放下以后还有生没有?放下以后还有性没有?放下以后还 有所得没有?本来这个道理,大家都不了解,认为放下放下,我家里的事都 不管了,其实不是那个意思。

  经上赞佛,如来权智不思议,遍满十方无所依。你会透的话,那太妙了。遍 满十方无所依,这是如来的权智。大家一定会不到这个意思,无所依,可是 遍满十方,谁会到了?所以你们死于文下,被名相障住了,不入这个法。遍 满十方是不是色受想行识?无所依是不是空啊?这不是明明告诉你,色即空 ,空即色吗?其实都是讲这个道理,是不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那个境界?就 是它嘛!「向上一着无有商量处」,还是它啊!这叫做大德本来面目。

  六祖大善根,大菩萨再来,听五祖诵金刚经他就知道了,原来自性本自清净 ,原来自性本自平等,自性本自具足,是不是这个道理呢?你们被遍计执障 了无量劫,不会它,没有办法。所以我们无量劫来被业障、烦恼障障住,赶 紧念佛求佛接引,要不然怎么了生死呢?(答:没有了生死。)

  师父:没有了生死?你还是依幻说觉啊!(卍续一六?圆觉经要解卷上?二二一上 ?一○)「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者。对幻说觉。犹属顺迷相待之义。」这话 讲的,大家仔细看,你仔细留神就知道,这个人见地有高有低,那个人见地 一定也有高也有低,两个人比较起来还有高有低。你们现在看人家的注疏, 看一切经论都是一样的,只要有人说的就对,那迷糊到家。这话讲的是对的 ,「对幻说觉。犹属顺迷相待之义。」这话对的,不过他的见地有深有浅, 大家自己就会出来了。印证!以人家的见地印证你的见地,我们末法时期很 可怜,没有善知识。以前是找善知识印证,我们没有啊,只得以古德的注疏 ,或佛经印证。

  「既涉言思」,对!言思是言语相、文字相、心缘相。「觉成不觉」,还是 迷惑。这个觉以后,离诸相了,离一切即一切法嘛!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经 上不是说得很清楚吗?所以还是不觉。「学者应知。创心入道。对境立观之 日须分幻觉。用观照境之时真妄泯合。」观照,真起观照,大家都不知道, 都认为观照是起观起照,其实错了。有很多人教人修佛道的,要观照观照! 不是那么观照。什么是观照呢?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叫 观照,那才是离心缘相、言语相、文字相呢!「用观照境之时真妄泯合」, 真妄泯合就是没有真也没有妄,无分别嘛!毕竟空中没有那些分别,毕竟空 叫什么?叫胜义谛,也叫第一义谛。

  「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者。未离见思也。」要是说有觉,没离言语相、文字相 、心缘相,叫未离见思。这言语相、文字相、心缘相构成一种惑,构成什么 惑呢?见思惑。言语相、文字相构成见惑,心缘相构成思惑。「说无觉者亦 复如是者。未离尘沙也。」说无觉,没离尘沙惑。说无觉,其实大家想一想 ,无觉要是按顿教法门讲,圆教法门讲,无觉是不是还是言语相、文字相、 心缘相?不必落尘沙,还是见思之内嘛!

  「是故幻灭者。二边心灭。即断无明。中道得立。三观皆中。名为不动也。 」这有点天台思想。这个话我教你们入理以后,可见出他的高低了。

  「是故幻灭者。二边心灭。即断无明。」对不对啊?对!「中道得立」,对 不对?对!「三观皆中。名为不动也。」他的见地在此。

  不相信我们看一看,无明有没有?要是有,叫真实,不叫无明了,是不是? 无明既然没有,可断不可断?断妄取真皆是妄,对不对?中道有没有?中道 是离边不住中,叫中道,是不是?天台智者大师讲,离边不住中叫中道。「 三观皆中」,三观就是空假中皆中,对不对?皆中是空也中,假也中,是不 是?既然是空也中,假也中,是假也空,中也空,对不对?既然这么说的话 ,空也假,中也假,这样才构成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嘛!那怎么可以说一切 皆中呢?所以就看出脉络来了。一切皆中,所以离中,离中可以破无明。

  (卍续一六?圆觉经直解卷上?九四下?八)「以幻修幻。以释成不入断灭 之意也。」以幻修幻叫如幻三昧,不落断灭。一切法门皆是如幻三昧,如果 离开幻的话,没有一切法门,所以我们念佛法门就是如幻三昧啊!

  「谓以觉觉幻。觉亦是幻。」这是什么原因呢?向上一步,百尺竿头更进一 步,怎么样了?没有东西嘛!所以说,觉也是幻嘛!你有个觉,那不是幻吗 ?「故云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幻灭而觉存者。此亦是幻。」这不离有法 ,不离执着,对不对?「故云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这很清楚了。「若更起 一见。说幻灭而觉亦无者。亦复是幻。」你不可能说灭虚空啊!「何也。以 未达究竟实际故也。」究竟实际是什么?真如叫实际,也叫本际,也叫真际 。这个法不可说有,也不可说无,它是真如随缘成万法,万法无性是真如, 是这个道理啊!

  「直须有无俱遣。照体独立。」能观照之体独立,「故云幻灭名为不动」。 照体就是觉照、觉体,觉体就是那个无分别、不可得、无所住、不取相。「 以种种幻化皆生圆觉妙心故」,为什么种种幻化皆生圆觉妙心呢?谁知道? 十方虚空皆生于虚空,是不是?十法界皆生于一真法界,这个道理懂了吧? 「诸幻灭尽。觉心不动也。」他的见地高,不相信大家看就看出来了,最低 限度我们找不出毛病来,找不出漏洞来。今天修学到此地!

  如果一切法无的话,今天加菜不要吃了,哈!它无,根据缘起就是有嘛!

  ■第十次修学

  师父:修学圆觉经啊!修学的时候,心中不要乱想资料,只要你那个觉性、悟性无 有障碍,它自然照耀一切。你假使用到的话,那个资料会自动上来。你只叫 你那个悟性照耀一切,可以触类旁通,就是禅宗所说的悟。老祖师有的人是 过来人,他已经觉悟到了,他说一句话,只是后来人不见性,不觉悟,自己 不知道。大家时常看老祖师的语录,有一句话叫「灵光独耀」,那叫灵光独 耀,他是过来人,他知道。大家迷迷糊糊的不知道那个境界,埋没自己的悟 性。

  「灵光独耀」有几个人听说过的?灵光独耀就是一点障碍都没有,他会触类 旁通。所以这是过来人所说的话,至于没有经过的人,根本就是作大梦不知 道。所谓「灵光独耀」就是使你的悟性没有一点障碍。现在看经文: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 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得无 所离。即除诸幻。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 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师父:今天看这段文。已经和大家讲得很清楚了,不见性的人不知道,什么是见性 ?亲证二谛。禅宗说无谛,其实无谛就是二谛、一谛、三谛。所以我再三告 诉大家,要用二谛理去会,就是叫你用你的悟性用功。要不然的话,你看这 段文是愈看愈胡涂。

  因为佛是过来人,才说这段话,所以我们就说嘛!过来人是现量界的话,佛 所说的这个话是现量界的话,我们以非量界根本会不到的。看这段文可能很 复杂,用谛理,用悟性去会。 「远离一切幻化」是什么?「得无所离」是什么?用你的悟性,不求文字相 。你如果着文字相,你随着他的笔杆转啊!看经、看文不随着他的笔杆转, 听经、听法不随着他的舌头转。谁讲这段文?

  彰师:「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这段文「 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就是劝众生不要在缘起法中落遍计执,遍计执就是 幻化虚妄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这段就是讲法无所着,这样就是 「心如幻者」。

  「亦复远离。远离为幻。」因为法无生,无生就不会再有远离,远离也是幻 化。「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就是说法如果不动,就是在缘起法无 自性,在圆成实法当中,得无所着。这样的话,「即除诸幻。」

  师父:谁还要讲?

  经师:其实远离本身就是依他起法,依他起法是虚妄不实的,所以没有所谓的远离 ,也没有所谓的不远离。依他无性者,会归圆成实,所以下文说「得无所离 。即除诸幻。」

  师父:「诸幻灭尽」,谁还讲这段话?

  修师:「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这段就讲 到九道众生,包括菩萨,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幻化虚妄境界,可以 说是凡夫的六道生死,二乘修四谛也是幻化境界,菩萨六度万行也是幻化虚 妄境界,都要远离。因为在佛的果德上讲,四谛乃至菩萨修六度万行都是幻 化不实的。 「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因为二乘知道六道轮回不 是实在的,他就坚执不造作,知道苦就不造集,坚执持远离心,所以二乘心 是如幻的。二乘不敢入生死,就是执着偏空、证涅槃,这是如幻的,要远离 的。菩萨知道二乘偏空,所以出涅槃,入生死度众生,这心也是幻化的,所 以他说「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因为你远离二乘心,这个心还 是如幻的,还是要远离。

  「远离为幻。亦复远离」,到菩萨境界,不住着空,不住着有,连中也不住 。所以说「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到佛的地步,他也不 住空,也不住有,也不住中,亦不住幻。到佛果德,他就「即除诸幻」。

  「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 不入断灭。」这个我们举个浅显的例子,好比你念佛,刚开始念的时候,有 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到很高的境界,因为我们现在是凡夫,没有证到那个 境界,只是谈谈而已。就是念到无能念的心,也无所念的佛,到一心不乱的 时候,就「火出木尽灰飞烟灭」。因为到佛的境界,他就离能所。我们凡夫 ,还有菩萨都不能离能、所,因为他还有无明没有尽,留爱润生,所以还有 能所。到佛的境界,才能真正的离能所。众生幻心还是要依因缘法来修,所 以「诸幻虽尽。不入断灭。」其实二乘的次第、菩萨的六度万行在佛的境界 都是虚妄不实的,等到他亲证佛果,证入一真法界,就不入断灭。

  师父:大家既然把文念到这个地方,我们就修学到这个地方。诸法缘起,你想一想 ,是不是如幻?不着于如幻法又怎么样?如果不着于如幻法,还有分别吗? 谁还要讲这段文?

  策师:这段文,佛教一切发菩提心的众生都要远离一切执着,因为一切境界都是缘 起,依他起法不可得,缘起法如幻,所以佛教众生要远离一切虚妄的境界。 因为怕众生落入遍计执,所以叫众生要远离。

  「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不能偏于性空,性空这种心 也要远离,「远离为幻」,我们可以说是缘起,缘起也是要远离。「远离为 幻。亦复远离。」就是不能有一点点执着,一点点执着就是有所得,有所得 会落入生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你知道缘起无性,性空也无性,当 下就是除幻,就是得无所离。

  师父:大家看一看,这段文的意思,这个道理有没有发菩提心?我告诉大家,这个 法里头没有发菩提心,没有成佛。因为什么原因呢?缘起大家都知道如幻了 ,如幻是什么东西?分别是不是能所?大家逐渐都讲到这个地方了,分别就 是能所嘛!慧修讲过,没有能所。发菩提心是不是能所心?成佛是不是能所 心?在这个法当中没有这个东西。

  悦师:这段文就是在答前面问的「一切众生。作何方便。渐次修习。」开始的这段 文是讲如何来渐次修习。可是佛主要的目的是要告诉我们,以下最后那个结 论「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这才是他的本意。其实 知幻就是离了,离幻当下就是觉,讲不下去了,我的思路一下子断掉了。

  师父:谁还要讲?你心一定要清净。如果稍一点起心动念,就不入了。你起心动念 ,完全是你自己障它,像慧悦说的一下子断掉了,你自己障它,他一定起心 动念嘛!谁还要讲?雁过长空,影落寒潭。

  闻师:大家都讲了,我也来练习讲这段文。「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也 就是我们这些还没有究竟圆满,会归清净圆觉境界的众生,都是有所得心。 当然他有所得心有轻有重,都不外一个取相心。也就是在一真法界当中,清 净圆觉,圆觉是讲到无性法,在这圆满的法里起种种的遍计所执。

  这里讲有几种情形:第一种情形讲「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境界是不可 得的,境界不可得就是无相法,一切法都是无相的,这样无相法,心是不可 得的。以无住心去契合,这样就远离一切虚妄境界,就是能体会诸法无相的 道理,那你心就无所住。

  「由坚执持远离心故」,这个心也是如幻的,因为在缘起法里,一法如幻, 一切法都是如幻的。从这样讲的话,心如幻,境界如幻,远离也是如幻。也 就是我们众生把一切的有所得心,统统遣尽以后,这个妙湛总持圆觉性自然 显现出来。也就是众生当下会到有所得心是如幻的,这叫远离一切诸幻境界 。

  「譬如钻火」,这是譬喻,这譬喻很好体会。「两木相因」,众生有所得心 故,所以才起种种对治方法,这种是互相缘成的,你只要「两木相因火出木 尽」,以这个药治这个病。「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 不入断灭。」这个法不是可以把它除灭的,因为法不可得,我们众生只要把 有所得心荡尽就可以了,不入断灭。

  师父:既然你们讲出来,以无所得、无住,我讲一讲。这法你会入有很多方便,无 住、不取于相、无所得、无所有、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无性随缘、随缘无 性,都可入。

  你们讲了无所得、无住,法究竟有所得没有?有所得不就入了遍计执了吗? 有所住,不是落入遍计执了吗?取相,不就落遍计执了吗?随缘而不能不变 ,不变不能随缘,那不就入了遍计执了吗?如果有言语道、心行处,那都是 遍计执,这些都离。不过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那是顿教用。无性随缘,随 缘无性是圆教用。实在讲起来,还是不离二谛。实在讲起来,四谛就是二谛 ,二谛就是三谛,三谛就是一谛,一谛就是无谛。

  大家尽量清净自心,心中无物,物中无心,你自然入了。我相信现在大家的 心里头,有人一盆浆糊,愈搞愈胡涂。还有人心里多少明白一点点,可是不 知道讲什么。还有人,明白一点点以后,心稍微一动的话,又忘了。就是你 们没得清净心,所以佛因为这个原因才叫大家自净其意。

  不相信大家看一看。「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幻化虚妄境界是不是 有所得?虚妄境界是不是言语道不断,心行处不灭?坚执持心,心如幻,坚 执持心,是不是言语道不断,心行处不灭?是不是有所得?是不是取相?远 离,有远离是不是有所得?是不是心有所住?是不是取相?是不是言语道不 断,心行处不灭?「离远离幻」是不是有所得?心有所住?心取于相?言语 道不断?心行处不灭?是不是这个道理?如果这些都没有了怎么办?顿教法 门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那是什么境界?

  彰师: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就是说而无说,说而无碍说。不然的话众生都没 有办法得度。

  师父:你的境界只到这地步。法尔如是,向上一着,无商量处。

  彰师:请师父开示。

  师父:我开示,障碍你们,你们自己发挥。

  策师:我用念佛来讲,我们为什么要念佛?就是要远离一切幻化,远离一切妄想。

  「由坚执持远离心故」,远离妄想的心,坚持一句佛号,这种心也是如幻的 ,也是要远离。「远离为幻」,就是有一个妄想要远离的心,也是要远离。 「得无所离。即除诸幻。」只要把佛号念得清清楚楚,就是离幻。

  师父:大家想一想,以念佛法门讲,一心不乱。如果不乱,六根不动,是不是一心 ?一心动不动?如果一乱的话,就是六道是不是?不乱呢?一心。一心,还 有心没有心?那叫佛。清净自心,叫它自然而然,它就入了。

  你现在要是扰乱它,妄起念头,妄找资料,去动它,它不会入的。清净心自 然入,修禅的叫悟。其实没有悟,因为什么?没有能悟,没有所悟嘛!它不 过一剎那灵光独耀就是了。谁还讲?尽量发挥!

  观师:试讲一下。刚才听到无所得,正好想到自己的毛病,因为修行上这个无所得 最让我觉得很受用。其实刚才师父已经讲出来了,「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 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一切法都是缘起,都是如幻的,我 们应该要远离。

  「由坚执持远离心故」,我们会起执持坚固远离的心,只是这种心又是如幻 的。所以这种远离的心,我们也应该远离才对,不过这样还不够究竟。下面 「远离为幻。亦复远离。」其实这种远离它是如幻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再远 离。这样还不究竟,「离远离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这个还是要远离,所 以最后结论「得无所离。即除诸幻。」讲这么多的远离都是要破我们的见, 没有破法。我们的我见坚固,所以教我们修行的那些方法,假使我们再进步 一点,再进步一点,祖师或者师父都会教我们更进一步。譬如说,如果我们 没有发心持戒,师父会教我们坚持净戒。像我们不发心念佛,师父说你要念 佛,当我们念佛的时候,师父会说你在念佛的时候,你什么地方应该还要怎 么样的远离。

  「得无所离。即除诸幻。」我们以念佛来看,我们念佛念到念得清楚,听得 清楚,这样才是得无所离。我们不必起一个什么心念,来除我们的妄想,所 以才会讲放下!放下!放下!到一切无所得的时候,那就是除诸幻。

  下面是譬喻。「两木相因」,用木来钻就会出火,可是火再出,木会烧尽, 所以最后灰飞烟灭,最后火烟也灭,其实火性不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 。」所以我们要以如幻法来修如幻,都是这个样的。「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前面提的远离,不是要我们落入断灭,意思是缘起要远离,其实我们知 道缘起是性空的缘起。性空也要远离,因为性空也是缘起的性空。所以假如 我们发心做什么事情,其实那都是无性,随缘就好了。我们要藉佛教我们的 方便──念佛,因为念佛最究竟,因为佛是清净的,所以我们做什么事都要 用念佛来做,就可以圆满,这样就可以无所得。

  师父:大家想一想,你们既然很多人提出无所得,一切幻化境界是不是有所得?是 不是有所得?既然有所得,是不是应当远离?坚执持远离这个心是不是有所 得?有所得是不是应该远离?远离是不是有所得?是不是也应该远离?离远 离是不是也是有所得?是不是应该远离?「得无所离处」,到了无所得、无 分别,「即除诸幻」了,对不对? 你不相信的话,我们再改变一个方式把有所得换成取相,一切幻化境界是不 是取相?应不应该远离?坚执持心是不是取相?应不应该远离?远离是不是 取相?应不应该远离?离远离是不是取相?应不应该远离?把一切离都离尽 的话,不取于相,怎么样?觉性不动啊!我提醒大家,你用很多方面都可以 入,凡是二谛理,一谛、无谛、三谛都可入。唯独你取着文字相,不入了。 它怎么了?它就是离那个文字相嘛!

  我再举个实际例子给大家看。虚空是不是无所得?虚空无所得吧!虚空之中 有万物,万物是不是有所得?万物也如虚空,无所得。谁知道什么万物也无 所得如虚空?谁知道这个道理的?缘起幻化嘛!万物皆缘起幻化,不是和虚 空一样吗?既然万物缘起幻化,有没有啊?如果分别万物,离万物以外另取 空,是不是幻化?还是有所得,皆要远离。虚空本性怎么样?它不动啊!谁 还要发挥?

  甫师:这段文告诉我们,「得无所离。即除诸幻。」其实本来就无所离,一切法如 幻,我们执着一切如幻法为实有,所以前面才讲到一些远离。这句话和后面 那句话「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很相应。如果我们修行的人能体会一切法 如幻,就是大家所发挥的不可得,深深契入的话,就是不变随缘,随缘不变 ,这样当然远离诸幻。前面讲到,无明心的话,就会执着一切法实有,执着 有空花,其实空花没有,是一切众生虚妄心所起,执着一切法实有。这里要 告诉我们,其实一切法无所离,一切法本来清净,能这样的话,当下离诸幻 ……

  师父:你们迷在「知幻即离。离幻即觉。」我问一问你们,知道依他起虚妄的,是 不是就是圆成实?知道依他起虚妄,就是圆成实,不知道虚妄的,遍计执。 我再诱导你们,我们现在把思路开广一点,不要只执着在无所得。

  一切法是不是毕竟空?毕竟空有分别没有?凡是一切分别皆是如幻,对不对 ?好!你现在看了,幻化虚妄境界是不是有分别?有分别如幻应该远离,对 不对?坚执持心是不是有分别,有分别如幻,应该远离,对不对?既然远离 是不是有分别?有分别是不是如幻?如幻是不是应该远离?离远离是不是还 有分别?既然有分别如幻,应该远离,这不是修如幻三昧吗?亦复远离。「 得无所离」,无所离不是无分别吗?无分别不是圆成实吗?

  拿譬喻讲起来,「两木相因」是不是有分别?「火出木尽灰飞烟灭」,如毕 竟空嘛!那火是形容智慧之火。所以说,在此地教你智慧,不用识心,就是 依智不依识。

  觉师:「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一切法本 是缘起性空,因为缘起是虚妄,所以是性空。这样的话,才能远离虚妄境界 。「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知道缘起即性空,可是也不可执性空 ,因为性空并不是定有个性空,因为它是缘起的性空。所以「亦复远离」。

  「远离为幻。亦复远离。」也不可执着有远离的心,远离性空的心,这也要 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因为性空即是缘起,所以性空不可得,缘起 即性空,缘起也不可得。所以性空要远离,离性空也要远离,缘起也要远离 。「得无所离」,因为性空不可得,缘起也不可得,不可得也不可得,这样 才能「即除诸幻」。

  师父:谁还讲?

  闻师:从前面一段看起,因为前面有一段文讲众生如果不修行,常在如幻的境界, 到底要如何让我们的妄想心解脱。以前有看过一本书(书名我忘记了),它 说众生要忘记境界容易,要使我们妄想心去除是很困难的。众生常计幻化的 境界是因为取相,取相才生妄想,以妄想才想说我现在这么多烦恼,到底应 该怎么来解脱?事实上这是我们众生的毛病。

  下面讲「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这里讲「远 离」应该体会到一切法是缘起的,缘起是依他而有,它是圆成实性,不落遍 计执性。知道一切法无相就不取相,不取相的缘故心清净,心清净则无所住 ,心清净则对一切法不会有执着。无住义就是所谓解脱义,解脱义假如用一 句话讲就是无所着,无所着再加上等正觉,就是佛的境界。清净就是圆满的 觉,这种清净圆满的觉不是有所得心可以契入,也不是我们众生取相心可以 契入,也不是说我想要修行可以契入的,我们众生要以法修行。所以最前面 讲「如来本起因地法行」,你要是体会这个法的话,就可以契入佛的因地法 行,佛因地的法行必须无所得行,因为一切法本不可得。

  云何解脱?假如这样讲的话,解脱的意思是对迷来谈的,迷的时候才有解脱 。你会到法的话,无解脱无不解脱,因为法本如是。所以后面讲「得无所离 。即除诸幻。」将你的一切妄想心销归圆成实性的时候,妄想无自性,因为 妄想就是虚妄,虚妄不是我们众生可以铲除的。

  师父:你们的见地有很多差别。譬如谈到解脱,如果不知道依他起是虚妄的,执着 为实有,是不是遍计执啊?遍计执是不是束缚啊?如果知道依他起没有自性 ,是不是就是圆成实啊?那个假名解脱。其实知道依他起是圆成实,知道圆 成实是依他起,叫见性啊!那么这里头执着依他起为实在有,落入遍计执叫 束缚。依他起到底有没有实在的有?没有实在的有,你落入遍计执的时候, 有束缚了没有?无自性不会束缚你。既然没有束缚,有解脱没有?有缚才有 解,没有缚那有解?本来寂灭,那有更寂灭?本来涅槃,那有更涅槃呢?所 以说,根据这个道理,六祖说不论解脱,只论见性,你见性不见性?要是有 解脱的一念,还是如幻如化。见性以后,觉心不动。

  这很重要的!现在学佛参禅的人也很多,是否到这个境界,我们不知道。

  拿大家最实用的讲,你的五蕴身心是不是如幻如化?是不是有分别?应该远 离吧?因五蕴身心生的烦恼是不是如幻如化,依他起的?应该远离吧?因为 烦恼生的生死,是不是如幻如化?应该远离吧?为什么大家不远离呢?远离 还是方便嘛!你身心如幻如化有远离没远离?从第一义会了。你烦恼如幻如 化,有远离没远离?生死如幻如化有远离没远离?觉性不动啊!何必远求呢 ?当下即是。

  修师:这里是讲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一切幻化境界是佛开方便的境界,到无所 离的时候就证入实相了。

  师父:这个在法华经讲实相,在华严经讲法界,维摩诘经讲不二法门。如果按照圆 教境界说,这个境界圆融无碍,就是一实谛,一实谛就是实相谛。顿教说这 个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如果有一点的着相就不是。禅宗说,这境界 里面有一点点葛藤都不是了。谁还悟到这个境界的?

  生师:觉心不动本来是佛的境界,因为这个境界很深,我只是体会到一点。觉心不 动,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当下就是。那我们在日常生活怎么体验?我认为 在日常生活中,你不管做什么,只要对众生有益,你都可以做,你不可分别 这是谁的事,只是随缘尽份去做。你也不分别我做这个事将得什么果报,就 是一心一意去做。所以不变随缘,随缘不变,讲起来好象是菩萨的境界,其 实我们凡夫也可以做得到的。我们就时常这么做,觉得什么事情我都应该做 ,每天就这样随缘地做,你要修觉心不动,动不了觉心嘛!你要修如幻,心 不动就是如幻嘛!

  师父:惠生从事相方面讲,讲得是有道理。这个境界很高,譬如他讲这是佛的境界 ,不是我们的境界,这个境界是无佛无众生,无有佛涅槃,无有涅槃佛,这 是圆教境界。他讲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还是二边业,菩萨境界。这个境界 高得多了,这个境界高到什么程度?就是圆觉。他从事相讲是这个道理,心 不生烦恼,就体会到这个境界了。如果我们说是佛的境界,还是有分别,不 是我们的境界,还是有分别。如果说随缘不变,还是有分别;不变随缘,还 是有分别。离一切幻,是它了。

  永嘉大师会到这个境界,我们不知道老和尚证到没证到?我们不知道。就是 「觉后空空无大千」,空空无大千有可得没可得?有相可取没有?有分别没 有?有所住没有?就是那个境界。

  现在没意见,查注疏吧!说不得,写不得,想不得。你没成佛时本是佛,已 成佛后还是佛。大智慧者到此地,能起大慈大悲。真要是会入这个地步,你 才能猛然觉悟过去错用心啊!无量劫来错用心一直到现在。 今天我们修学到此地,我把下面一句讲完,下一次修学偈颂了。

  「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 。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

  师父:下次我们从「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开始。现在看资料,看注疏是印证 你,不是叫你着于幻化相,现在印证自己,不为自己作障。你们事先看注疏 ,都为自己作障。其实作障,我问你们,有障没有障啊?慧闻讲有障没障?

  闻师:取文字相就会障碍自己,你不取文字相就不会障碍自己。

  师父:没有障啊!自己扰乱叫自打闲岔啊!那个障是不是如幻如化的,如幻如化的 ,没有啊!你当成有才障你。谁还找到资料?写吧!

  我们写注疏是印证,你们慢慢到了一个地步,他一开始印证你,久了以后, 你也可以印证他。这就是没有拄杖子、没有拐,给你拄杖子、给你拐好走路 。有了拄杖子,夺你拄杖子。

  这个境界,雁过长空,影落寒潭。雁在空中飞,空中有雁的脚迹没有?不动 是不是?雁幻灭尽的话,觉心不动啊!你在水边照出影子,水里有你的影子 没有?你走了以后,水还是清清净净的。是不是这个境界啊?你体会体会! 文字相解释,是不是头上安头啊?本来教你除虚妄的,你虚妄加虚妄。

  一定发挥你自己的悟性,他们在黑板写的,刚开始他们印证你。慢慢地,你 也可以印证他。你想一想,若得此法,夫复何求?千万不可掉以轻慢心,这 个法很深啊!

  (卍续一六?圆觉经要解卷上?二二一下?三)「离幻有四。一离诸幻之境 。境为所离。智为能离。」还有能所,他下面讲一定还有离,有能所不究竟 啊!「二离离幻之心」,第二个离离幻之心,离幻之心还是有分别,还是有 所得,还是有所住,还是取相。「由坚执有能离之智。此智亦幻。故曰心如 幻者亦复远离。」都有分别,都有所得,都有所住。「三遣离幻之离」,有 离幻还是分别,还是有所得。所以,三遣除离幻之离。「离前能离。此离亦 幻。」离幻之心是能离,所以离前面那个离幻之心,也是如幻。「故云远离 为幻亦复远离。四遣离离之离」,有离离之离,还是分别心,还是有所得心 ,还是取相心、有所住心,还是不空心。

  「离前第三。此心亦幻。故曰离远离幻亦复远离。……」离远离也是幻化, 修如幻三昧。「列虽次第」,虽然有次第,其实它没有方便,没有次第的。 「修在一心」,一心具足。「所谓一念不生前后际断」,一念不生,前际断 ,后际也断,没有分别,所以不取着,没有所得。前际断,不灭;后际断, 不生,是不是?不生不灭。「得无所离即除诸幻者」,到了无所离处了,你 本来是虚空,虚空不动啊!假使有人说要逃避虚空,这个人是不是傻瓜啊?

  「结示得体除幻」,得体,他这个写得很清楚了,体证体性,觉性不动啊! 你得其不动的觉性,就除去诸幻了。「学者果能向幻觉未兆之前」,幻觉未 兆之前,父母没生你以前本来面目。「如来未说示处。体之照之。觉性本然 。」父母没生你以前本来面目,佛出世也是那个样,不出世还是那个样。不 是佛出世才有,佛不出世无,不是那个道理的。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佛说 也是性空缘起,缘起性空;佛不说还是性空缘起,缘起性空,有佛无佛,性 相常住。

  「得无所离。则何德不显。」啊!这个人讲得很好。「何幻不除也」,这个 人是谁啊?(答:寂正大师。)这个人解释得很好,你们大家印证自己,你 体会到这个地步没有?可以印证你,你想的对不对?久了就知道,古德和佛 、老祖师、菩萨,一个鼻孔眼喘气。现在下课!

  ■第十一次修学

  师父:有一个人,不记得他叫什么名字,作了一部牧牛图颂,众生心就好比牛一样 ,牧牛,一步一步地降伏它,很难。降伏圆满以后,就叫佛。现在我真感觉 ,真是难啊!明明实实在在的道理,大家偏偏不相信,怪不得佛那时候说, 我说法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不诳语者,你们应该相信。 我想在佛世的时候,一定也有很多人不相信。所以众生好比水犊牛,很难降 伏。唉!不但难降伏,还能伤人啊!希望大家千万不要养这头水犊牛,养你 的道心。现在末法时期的众生,就像水犊牛一样,它不但是头水犊牛,还能 伤人,造很多罪业。

  当初后羿射箭第一,有穷氏后羿射箭最好了,有一个逢蒙跟他学射箭,后羿 尽心地教他,把射箭之术完全教给他了。逢蒙尽得其道,学得和后羿一样。 以后逢蒙就想:「天下唯羿为愈己。」唯有后羿胜过我,于是杀后羿,这就 是水犊牛的作用了。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这是重颂,我们看一看这颂中有特别的没有?如果没特别的,我们就修学下 面一段文,要是有特别的,我们也来修学修学。

  「普贤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 无始幻无明 皆从诸如来 圆觉心建立」

  怎么知道皆从诸如来啊?这和前面长行一样,幻不起幻,由真迷惑才起幻, 所以「皆从诸如来。圆觉心建立。」

  「犹如虚空花 依空而有相 空花若复灭 虚空本不动 幻从诸觉生 幻灭觉圆满 觉心不动故 若彼诸菩萨 及末世众生 常应远离幻 诸幻悉皆离 如木中生火 木尽火还灭 觉则无渐次 方便亦如是」

  这段偈颂没有修学的,长行都讲过了。现在看下面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准提咒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