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咒念诵网

心经简说

发布时间:2022-08-25 11:55:03作者:准提咒念诵网

心经简说

  黄念祖,(1912一1992) 祖籍湖北江陵,早岁专攻无线电信工程,大学毕业后任职于电台。解放后任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北京邮电学院教授。少年学佛,潜心教典,曾随舅父梅光羲参学法要;归依虚云和尚学掸,又从诺那弟子王家齐及贡噶上师学藏传红、白教密法,师事夏莲居学掸净必要。1980年后曾任北京居士林林长,执教于中国佛学院,精进修持,主张禅、净、密一体不二,强调习禅修密者须发愿往生净土。所著《大乘无量寿经解》、《净土资粮》、《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谷响集》、《心声录》、《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等,阐发净土宗义甚为精到,在国内外佛教界颇有影响。

  《心经笔记》简说

  在解放以后,夏老师答应我,到我家中来给大家说开示。有的时候临时来,老师来了,我们临时能通知的是俞府、齐府,离我很近,夏老师一来,我就骑了车子到这两家,所以他们有时能参加。

  今天我们以夏老师讲的《心经》为主,这是一个内容。但是夏老师讲《心经》他是画龙点睛啊,没有把整个的《心经》讲完。最后,又从《心经》画龙点睛到了净土。所以今天要把夏老师这一段的开示,向大家作一个汇报。

  我的这个笔记记东西有个特点:很多是原话,我不能速记,我怎么能够记住原话呢?就是夏老师说好几句话,我记一句,所以所记下的这一句是原话。但是尽管这么记,一句一句摘下来之后,回头你一看,很好的一篇文章!而且都是夏老师的精华。所以今天大家听到这个笔记,也等于听到夏老师亲自在讲。因为它很多是原话,尤其是重要的地方,那绝对是原话!所以这个因缘很特殊。

  首先夏老师谈的是什么?谈的是佛讲经的时候,佛说阿含说了十二年;因为说了华严大家都不懂,佛就想般涅槃哪,那时梵天请转法轮,佛就答应下来,就说阿含。

  这是夏老师的话,大家都把它念下来,

  "佛说阿含十二年,续说方等八年",那么此后呢,就"说般若二十二年",所以说般若的时间(这全都是夏老师的话,别的我作一点解释),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说般若的时间很长。说阿含呢,是为小乘、小学,所以是一些基本的东西。方等就要转换了,就是喝斥小乘,赞叹大乘--方等的精神。最后要说到大乘就是般若。最后说到圆顿教。所以这个般若非常重要,说的时间很长。

  这个前三句是夏老师的话,底下我再把夏老师的话念一段,要分别出来,不要跟我所解释的混在一块儿了。

  "《心经》三百字,包括《大般若经》全部。《心经》译本在清以前,可考者有七种,常读是玄奘大师所译。"

  看这一段,就说《心经》只是将近三百字啊,可是包括了《大般若经》是六百卷。《华严》只是八十卷,八十华严是最多的,还有六十华严,还有四十华严,《华严》不过八十卷,后来加了《普贤行愿品》--八十一卷。但是《般若经》是六百卷,也就是二十二年所说的。那么《心经》三百字就包括全部的《般若经》啊,这话很重要啊!所以咱们研究了《心经》,不就是研究了全部《般若经》吗?二十二年佛所说的法啊!《心经》的翻译本在清朝以前可考证的有七种,这里头玄奘大师所翻译的是最简单了,所有原来的译本我都见过,有很多还都是跟普通经典一样,从"如是我闻"开始,如是我闻,佛怎么样,一个法会,多少多少人,谁谁谁怎么样,然后观世音菩萨,然后舍利佛问话,这才引出观音对舍利子讲,那这一段就是中间。最后也还有,大家都是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作礼而去。所以这经头经尾还是有的。这是玄奘大师的译本。鸠摩罗什大师也是如此,只翻译发当中一段。现在一般大家所念的,都喜欢鸠摩罗什的。但《心经》念的是玄奘大师的。全经是省译了。这是刚才夏老师这一段。我们稍微把它解释一下。

  底下我们再念一段文:

  "玄奘大师取经时,从玉门关出,有三百余人,归时仅一二人。玄奘出玉门后,困难重重,无法前进,有老人授此经,乃克服困难,到达印度。"

  这说明玄奘大师得这个译本的因缘。出国的时候几百人,这个都是一路上都活不成了,都过去了,是困难,困难极了。出了玉门关以后,在困难中遇见一个老人,得了这个经啊!后来有的书上记载,玄奘大师又找这个地方,再找这个庙,再找这个老人,找不着这个地方,连这个庙都没有了。所以这个经的来源就很殊胜。所以玄奘--这个是(夏)老师的话:"玄奘能够克服困难,能够自个儿还回来,而其它人死了这么多,就是因为得力于这个经啊!

  底下是夏老师的原文:"玄奘大师所译最完善,文字少而摄义多。"所以这也就是大家都念的原因。底下夏老师的话:"今日讲述斯经,当前之法会实甚稀有。"就赞叹当时在我家里头,那时候夏老师说这样一个聚会实在是稀有啊。

  底下就讲经题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题这几个字,可包括一大藏教,若能明得,即明得大教。"这几句话很重要。这个经题,'般若波多蜜多心经'这是几个字啊?没几个字啊,这个经题这几个字,就包括一大藏教,还不是仅仅只包括六百卷《般若经》啊,整个释迦弁尼佛的一代时教全包括进去了。若能明得,你能明得这个经题,你就明得整个的大教啊!所以这种的话,不是透脱的人说不出来的,不是通宗的人说不出来的。你从文字上去搞,你最后登峰造极就当个佛学家啊。所以这个是极殊胜的话(法)啊。所以底下夏老师着重讲了经题,经文没怎么讲,这也是很大的特点啦。

  所以这个特点就使我想起,当年梁武帝时大家要请志公,志公和尚他是有神通有嘛,大神通、神变啦,不可思议啊,这梁武帝就是因为他的神变,说他是妖人,把他圈到监狱里头去了,他从监狱照样出来,还是到处去做功德,所以梁武帝你圈子他也没用啊,所以后来很尊敬他,后来请志公讲《心经》,志公说:'我不能讲,你们国内有个人能讲。'说:'谁?''傅大士能讲。'傅大士是居士。把傅大士请来了,傅大士升座,拿了一个尺,一挥,下座了。志公说:'大士讲经尽。'大士讲经讲完了。所以这个就是说,在梁武帝遇见达摩之前,就遇见傅大士他都吃不消,梁武帝自个儿讲经讲得天雨花呀,但是对于那些大德,他还是吃不消啊。大家要知道。

  所以夏老师也不是那么样一句一字,象现在的教师讲国文似的那样来讲呀。不过我把它画蛇添足,我把它补上了。也就是讲了,般若是体,叫般若波罗蜜经,般若是本体啊。这个本体,它就要有作用啊。咱们先念原文啊,不然就搞乱了,

  "般若是体,波罗蜜是用,若非波罗蜜,则般若何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般若是体,体它一定要起用,要有作用,波罗蜜就是用。"波罗蜜"咱们要把它翻译出来,是"彼岸到"-这外国的文法跟咱们中国文汪常常是颠倒的,咱们说"到彼岸",他是"彼岸到",这叫"波罗蜜"。如果你这个般若,你不能够"波罗蜜",你就是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不能从此岸渡过烦恼到达彼岸,那这个般若有什么用啊?(就如上头的话一样)。底下夏老师有解释:

  "般若有三。"

  有三种啊。

  一是文字般若,二是观照般若,三是实相般若。"所以有三般若,这是非常重要的.

  "波罗蜜有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及般若"

  波罗蜜就有六个字,其实这六个是万行中归纳为六个,其实是无量的行,殊胜的修行。这六个波罗蜜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底下再读原文:"般若译为甚妙智慧,人人本有,不从外来,名为自性、真如、菩提、圆觉、方便均可。乘般若才能渡过生死海。"

  这一段就说了三个般若、六个波罗蜜。有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这头两个字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波罗蜜就有六种了,到彼岸了,从布施啊,你要把东西给别人哪,持戒啊,是要遵守戒律啊,精进啊,忍辱啊,禅定啊,加上般若啊,这是六度啊。

  般若是什么意思呢?过去就是说,这意思太多了,咱们中国的语言哪,你有能够很好地表达它,就不翻译,所以般若没有翻译。就是音,当时这个音人家读"班弱"就不对了-般若(bo rou),比方说这些寺庙称为蓝若(lan ruo)也是这个字,古时候是读作般若(bo rou)般若要译可以译为"甚妙的智慧"。我们译为智慧,往往就把它与我们自己所体会的智慧混淆起来了,等同起来了,那是大错。还有的把它与世智辩聪等同起来了,那就是错得不知哪儿去了。世智辩聪对于学佛说起来,不是好事,是坏事,是非常坏的事,一个具有世智辩聪的人和一个精神病者学佛的困难是同等的,所以称为八难哪,你看看,这个聋子、瞎子、哑巴、精神病,加上世智辩聪,这都是属于八难哪,聋子,讲法他听不见;哑巴,他不会提问题;他不会说话;瞎子,看经看不见;精神病,神经错乱。那跟世智辩聪困难是一样的。所以般若全不是这回事。勉强可翻为甚妙智慧,很殊胜、很微妙的智慧,这是般若。这个般若是什么?底下就重要了,是人人本来有的。大家以为,我博学多闻,我就有了般若。你就恰恰是完全错了。是你本来有的,不是从外面得来的,不是从外面进来的,所以禅宗说,从门入者不是家珍哪,什么是门呢?眼睛、耳朵这些是门哪,从这里进来的,不是你家里的宝贝啊,你本来有啊。这个话就是般若,告诉你是本有的,这是任何其它宗教、学术里头所没有这样的内容啦。这个般若,也有个名字,名为自性,名为真如,名为菩提,名为圆觉、方便都可以。你要坐上般若的船,你才能渡过生死这个海洋。生死如大海啊,你怎么样才能渡过大海,你要有这个殊胜的般若啊,坐上这般若的船,才能渡过这个海到达彼岸哪,波罗蜜的意思就是刚才说的到彼岸。

  再把夏老师的原话说一说:

  "波罗蜜是到彼岸。此岸是生死,彼岸是涅槃,中流是烦恼。"

  打个譬喻,这一岸是什么?这一岸就是生死轮回啊,一口气不来下辈子变什么你不知道,你轮回永远不休。六道中,人已经大家都觉得酸甜苦辣不是滋味了,人还是善道。你变成畜生,最常见的是猪嘛,猪不但它自己被杀,而且它的子子孙孙注定都是要杀头的,而且肉要吃光的,此人就苦了。畜生底下还有饿鬼啊,没有鬼是不饿的,一吃东西东西就变成火,为什么要放焰口,焰口这两个字怎么来的,就是口里头冒火,就称为焰口啊,所以修这个法是密法啊,就是解除它这个火,让它把东西吃下去,所以人死了要放焰口,就是这个功用啊。那么鬼底下还有地狱啊。这是生死之苦,轮转不休,这是此岸。彼岸就是涅槃啊,涅槃就是寂灭、圆寂,圆寂-德无不备,所有的一切德没有不具备的,所以叫做圆,寂,障没有不除的,所以叫做寂,一切障碍都没有了,那是彼岸,清净啊,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所以涅槃是彼岸。众生就是烦恼。

  底下又是夏老师的原文了:

  "般若的反面是无明、愚痴。般若既是本有,为什么当前是无明?"

  这问问得很好。它成为语言,它有个对立面了嘛。跟般若相反的就是无明,就是愚痴嘛,无明就是生死之本啦,那么般若既然是本有的,为什么现在你是无明呢?

  这是由于,夏老师原话:

  "背觉合尘即无明,转识成智即般若。"很精炼。你背着了觉悟,你去跟这个尘,尘是什么呢?不是尘土的意思,这是佛教名词,色、声、香、味、触、法都是尘,所以称为六尘,一切所看到的颜色,一切所听到的音声,尝的滋味,身上的这种感触,鼻子所闻的香臭等等的,以至于思想所能分别的种种是非,都叫做尘,你背觉去合尘,本有般若你就违背了,你就是追逐于美色、美声、美味啊,它向去追求、爱恋啊,所以叫背觉合尘嘛,跟尘去相合,跟觉相背,这就是无明。你本来是般若,那为什么现在……那是因为你背觉合尘哪,处处在背觉合尘嘛,是不是?怎么能恢复本来呢?已经这样了,你现在怎么能恢复呢?转识成智,咱们是八识啊,眼、耳、鼻、舌、身、意这是前六识,第七识是末那识,第八识是阿赖耶识,把这八识转成四种智慧,就是般若。所以你要有般若,你才能使八识得到转变哪,这个转变就是般若。

  底下又是夏老师的话:

  "能参加今日道场,皆多生因缘哪,菩提(善根)、福德、因缘缺一,皆不能参加,此道场真是百千万劫难遇者也。"

  所以这句话,也适用于今天咱们这个聚会。能参加这个道场,都是多生的因缘哪。就是,恐怕有人是来帮个忙,做一点工作,并不是佛教徒,那么耳朵里头能听进一句半句,这都不是简单的事。善根、福德、因缘缺一都参加不了,这些事,它就是有障碍,接他这个车,差点就成障碍。所以要知道,就是这个事难办,别的事都好办。所以你要成立一个道场,弘扬一些佛法呀,做这些事,最难最难了,缺一你都参加不了,它不定什么时候出障碍,自个儿或者什么,所以这个真是百劫、千劫、万劫难遇。劫是个时间单位,代表时间,一劫的时间有多长呢?这个数字不好说了,数你说不清啊,你也说不完哪,你要说万说亿,你要说多少亿啊,你说不完啊,只能打个比方:四十里见方的一个长石头,开人穿着极轻的轻纱,五百年下来一次,用纱在石头上学么轻轻的一抹,多时把这个石头抹光了,这叫做一劫。所以就是说你三途一报五千劫,你听这话就这么马马虎虎,你不知道你入三途之后,你一受这个报,你要出来这个报,你得多少?你得经过五千劫啊,劫是多长的时间啊,不能够掉以轻心哪。所以这是百千万劫难遇。大家能够难?遇的能?,就必须要把握这个机会,在今生解决问题。所以今天能遇到这个,过去多生多劫你都修了,修了半天你今生还只是这个样,你再这么转下去,转到哪天才能转出来啊?所以就下定决心,这一生解决问题啊。

  底下就讲到经文了,就是说:

  "观自在就是观世音,一位菩萨,两个名号。"佛菩萨都有无量的名号,观自在就符合《楞严》里头耳根的那个法门,它就是观自在,反闻闻自性。《法华》寻声救苦,就是观世音哪,是不是?哪儿有一声,一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到,就救你。所以观就是慈观、悲观、智慧观哪,声音就是幻音、妙音、海潮音啊-经上的话。夏老师《观音赞》很好,希望大家能体会,经里头有《观音赞》。所以我们对于观音哪,要进一步了解。

  底下又是原文:

  "最要注意者是般若,如何下手?实相是体,文字是相,观照是用,由文字而观照,而实相。"

  那么我解释了,既然是这么重要啊,那么我们就要问怎么下手,下手呢,不是说了三个般若吗?实相般若、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就是这个实相般若是本体啊,观照般若是作用啊,文字般若是所显现的相,文字不就是相吗?大家可以看到这文字啊。所以就从什么呢?从文字般若下手啊,所以离开文字,般若是不行啊,从文字上下手,从文字而观照,就是说从文字里头意思我们来观照啊。这观照也有利根,也有钝根啊。就一般的根器来说,告诉你这个求,起码来说吧,色即是空,这句话就可以常观照嘛。你爱恋的世间的这些个好东西,那不都是色吗?听说哪儿家具展销,想我赶紧换身家具去,西装展销…是吧,那都是色啊!你想色就是空啊,你好一点与坏一点有什么关系嘛,你这不就是好一点嘛。所以下手还是很容易的,一步一步的从文字而观照啊,最后都只剩下…你要都能五蕴皆空,那不就慢慢的就可以证入到实相了吗?就是这样。

  底下又是夏老师的话:

  "六度皆能到彼岸,但均不能离般若。"

  菩萨修六度,六度每一度都可以到彼岸,但是每一度要离开了般若,就不能到彼岸,所以前五度如盲啊,前五度跟瞎子一样。所以现在一些人禅定,很多人得了很好的作用,你看我这儿来了一个人,他这个禅定的…

  "行人需多少困难、、失败、六类、流泪,不能进门。六祖是一超便入门。"

\

  一个特殊…"先说到这儿。你是经过多少困难,流多少眼泪,多少挫折,你才能真进门哪。例外的是六祖啊,一超直入。

  第二,夏老师说:

  "行者第一步以观自在入手,观自己念头在不在,有哪些毛病和习气。最要紧是破我执,根本问题是改造自己,成就自己。不能护疼,哪儿疼,哪儿下针。"

  这很好,第一步是观自个儿的念头,在不在?所谓善护己念。我们受比丘戒,你有了行动才是破戒;你要是受了菩萨戒,思想动了就是破戒啊!现在大家随随便便就受戒,不把这些重要事情给大家讲清楚,那他就时时都在破戒之中了。不是做了坏事才是破戒,你思想一动就是破戒啊。看见一个美色,看见一个裸体女人,心里一动,就破了色戒了,破了淫戒了。所以要观自外儿,在念头上用功,善护己念哪。要知道自个儿有哪些毛病和习气啊,自个儿要有自知之明啊,这就是说,最要紧的就是破除我执,我们一切毛病最主要的是我执,最大的毛病就是一个有我呀,这个我字可确实不容易去掉啊。根本问题是改造自己,所以一个人说不想改,就没有成就,改造自己就是成就自己。所以我跟我大舍妹说:"你一贯正确。"就说你一贯没有进步嘛。老以为你那个是正确的,你就没有改造嘛,没有改造所以你老是说:"我一贯都是正确的",你没有改造,没有改造就不会在成就。不能护疼,他那个疼的地方就是毛病所在。最近来了一个美国的,在美国在台湾都是个头头,一个女的,讲《楞严经》,讲《维摩诘经》,讲《六祖坛经》,到中国这儿天,那么还请她讲,她通过了政协,通过教务处的党员,跑来跟我联系,说她要来。我说让她来吧。谈了两次,头一次就谈她怎么样怎么样,第二次她再来提问题的时候,我一追问,她就讲错了嘛,在最根本的地方讲错了。她跟那个沈家桢是一块儿的,我连沈家桢也一块儿批评了。她就是,这一点,我给她指出来了,她把那个"入流亡所"的入流解释为入声音之流,我说:"错了。入闻性之流。"她跟我抬杠,后来她说:"那个注解都是这么说。""跟我这么说话!""我就不对了吗?"我说:"跟那注解一样,单独是你一个人这么说。"她就是不知道,她那个是护疼,那些注解不能拿来改正自己啊,那只是护疼啊。你得舍得疼啊,下针哪,哪儿疼,哪儿下针哪。这个过程就是你一发现毛病就护着它,让它在那儿存在啊。所以这一段是真实的般若,所以夏老师说,"查过去习毋自欺"啊,就指这一些。

  底下又是夏老师的话:

  "渡烦恼,必须般若,观自在在一切时中有无把握。菩萨炼心,如矿师炼矿,矿石成金后,不复成为矿。"

  都说我们现在怎么样哪,我们要常常看自己在一切时中有没有把握。菩萨炼心,就象冶金师炼矿一样,把铁矿炼成了铁,把金矿炼成了金子,炼成了就是炼成了,它不会再成为矿石。

  底下又是夏老师的原话:

  "菩萨译名菩提萨埵。"

  翻译过来就是觉有情。夏老师说:

  "不能观自己,不能自觉,则不能觉他,则不名菩萨。"

  我这些年所主张的跟夏老师的这个开示是一致的。现在很多人都是想,找这个人讲,想去弘扬,办这个办那个。你看夏老师的话,就很清楚了,你不能观自己,不能自觉,你不能觉他啊。再说美国有个人急于什么什么,我说你不能度生你不能着急啊,你想给人带路,你这手电筒里没电,你还给人照路,那还不是彼此都一摸瞎吗?你那手电筒得有电啊,你得有光明啊,把路照清楚啊,不然就是一盲引众盲啊。现在一盲引众盲的事情很多啊,都喜欢给人说,以为在说法,其实在谤法。夏老师的原话在这儿,大家记下来啊,

  "不能观自在,不能自觉,则不能觉他,则不名菩萨。"

  你不能觉他。所以我们为觉他而自觉,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在我的谷响集头一篇就是这个,我们的发心就是要利益别人,最大的利益就是让别人觉悟,要叫别人觉悟,你自个儿得先觉悟,而且觉悟是最大的利益,你自个儿觉悟嘛,你也得到利益,但是你这个问题是为什么,为利他觉他而出发的所以这个不同于小乘,小乘就是自利自觉就完了。这是为利他觉他,你不这样,你不能觉他。大夫的医术不精,就要给人开方,你庸医杀人哪。或者你不杀人吃完了他有后遗症,这个病好了那个病来了

  底下又是夏老师的话:

  "深般若的深字要注意。众生浅思,不深他不能入门。不圆发三心,他不是佛教徒。"我解释一下,所以佛教徒不好当,就这有个要求嘛,你得圆发三心,哪才是佛教徒啊你不圆发三心,你不能算入门哪,你不是佛教徒啊。你组织上入党,思想上不入党啊。你组织上参加佛教了,思想上不是啊。圆发三心,三心者,直心,深心,大悲心哪。

  底下又是夏老师的话;

  "三心者,一是直心,直中也有方便,不得其直也造业,无般若也不行;二是深心,不能停在表面,深心也离不开般若;三是大悲心,无般若也不能解决问题。"

  就解释,要圆发三心是哪?第一是直心,直起直用,(正念证入法义)。夏老师说,直中也得有方便,你就直起直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拐弯,你这里头有时也搞出错误等等的,有障碍;深心就不能停在表面,要深入,都是简单的解释,这也不能离开般若,没有般若你钻不下去;大悲心,要普度一切,没有般若也不能解决问题,这个就没有很多详细的解释。圆发三心哪,圆发三心就是发菩提心哪,这个发菩提心我们还是应当很好地注意,《无量寿经》里头,往生的人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所以有人只注意在我怎么念得好,却没有去检查我的发心到底发没发,发得够不够,结果是两道题目,你一个题目,没有分,这道题目得一百也考不取呀,就是这样。

  底下是夏老师所说,

  "三心未发信非深"哪,这个三心你没有发,你的信不是真信哪,"故不能称为佛教徒",你信得不深嘛,所以不能称为佛教徒。底下夏老师说,"三心都不能离开般若,能行深般若,则照见五蕴皆空。应知是用照,不能用想,照是智慧,不起分别,如镜。"

  先到这儿。我们要行深的般若,行深的般若波罗蜜时照见五蕴皆空啊,照这样,不是行深的般若,你就不可能照见五蕴皆空,这里用这个照字,很重要啊,那是照不是想啊,为什么咱们也能讲《心经》,也能讲得头头是道,咱们没度一切苦厄,不就是因为咱们这是想啊,不是照啊,照是智慧啊。打个比方来说,他不分别照见这东西,象镜子一样,这个跟咱们照相机的底片不是回事了。照相机的底片,照一回就不能再照了,它留下痕迹啊;镜子呢,谁来都可以,来三个人出三个人,来五个人出五个,张三走了,李四走了,张三再回来又出张一,不起分别,不留痕迹而清清楚楚,麻子就是麻子,是不是?胖子就是胖子,有胡子就是有胡子,多一根也不会多,少一根也不会少。所以这个照,通过镜子的作用,镜子当然是个很好的比方,所以我们对于一切事情要象镜子就好了。

  底下就是夏老师的话:

  "如何用照?"

  既然如此,咱们来用照啊,怎么来用照啊?夏老师底下又说了:

  "太未虫能缘一切,唯除火焰。妄想无孔不入,独不能缘般若。起心即错,动念即乖,故不能用想。"所以这就是佛的伟大了。太末虫,末是微末,极微末的虫是什么呢?咱们叫细菌哪,细菌还不是极微末?细菌那儿都能呆啊,那儿没细菌哪?到处有细菌,种种的细菌。独不能在火焰上呆。咱们这儿有大夫,大夫都知道扎针,过去最原始的消毒办法,就是张三扎了针,把那个针在火上烧一烧,然后就给李四可以扎了,这就是消毒因为针扎了有种种细菌,火上一烧,细菌就消灭了,不能在火焰上生存。所以太末虫哪儿都能呆,就是不能在火焰上呆;咱们众生的妄想是无孔不绿,那是没有地方不能呆的,就是不能呆在般若上。这一点咱们要信下来了。所以有人看了点经,看了点什么,以为我这就是了,你这就是跟释迦牟尼抬杠啊,你还是在用想,你不是用照,真实的般若,你的这个想是永远达不到的。那请死了心吧。如果你认为是达到,那就是说你错了,不是别的,不是达到,你是错了,因为起心即错,动念即乖啊,心一起念一动都是错误,所以不能用想。这是夏老师的话。底下大家注意:

  "这些话等于佛说。"

  就是上面这些话,等于是释迦弁尼佛在这儿说的。希望大家记住,这些话很重要,就是把上面的话肯定了。

  底下就讲经了: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都是指的般若。"

  般若就是人本有的,也就是自性,这个本有的智慧、本有的本性,它是不生不灭。本来无生的人、物都应该不灭,本来它也没有什么叫做......它不受一切污染嘛,所以不垢不净。也不增不减,在凡的人一点也不少,不但在凡的人不少,在地狱中的人,这个般若和佛性一点儿也不少,成了佛一点儿也不增加,只是你现在不显,你显不出来,一显出来就是你本来有的。你不生不灭,也不是你现在忽然间生出个般若出来了,它从来也不不灭。它也没有染污,我要把它洗干净,都没这些事,镜子本性没这些事,你说的是镜子上的脏,那不是镜子,这儿有块脏,那是妨碍你照,你把它擦干净,但镜子的本性没有脏啊,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呢,镜子的光明也不添,也不减弱。就这种解释是偏于顿啊。所以一个经有不同的解释,南梅的解释跟这还不一样啊。南梅北夏当时是并称啊,后来南梅是以北夏为师啊,这个事我很清楚。

  底下又回到观自在:

  "观自在就是看这句在不在。"

  关键提到净土了。观自在就是什么呢?就是看你念的这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在不在。

  "时时有佛号,便得大自在。彼佛何故名观自在,已亡我故,到处无碍。"

  所以你这儿念佛就是观自在啊。观自在,古佛也叫观自在啊,彼佛何故名为观自在呢?他就是因为亡我嘛,所以到处无碍啊。这句佛号即是真般若。所以有人往往就说《金刚经》跟《阿弥陀经》是两回事,这个都是对两部经都不理解的人说的话。这句佛号就是真的般若,这句话十分难懂啊。所以拿几句夏老师的诗,"一声佛号一声心",这佛号是什么?就是你的心哪。你的佛事情是什么时候念的,"迷时不念悟时念"哪,所以你念佛号的时候就是你悟的时候(在念)中阿。念的是什么?一声佛号就是一声心哪。这不成这不是真般若是什么?当我二十岁的时候,我从怀疑佛教变为相信佛教,二十岁。因为我看到,我本来是佛教家庭,但我看到,我本来是佛教家庭,但我看到许多和尚、居士还那么勾心斗角、争名压利,我说这些念佛都没用了,念了半天,这华号有什么用?所以我就错会了,我就说这佛法不灵了。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考试完了,没书可看,找了两本书来看,就看了《金刚经》。这是恍然哪!这一次也是多少次的甘露灌顶。在这时候,我就认识到众生要想达到无住生心就是念佛呀!这一个认识,是我自己有的,但这些认识当时出来以后到现在我是认为它还是正确的。那时候,我还想呢,可能念咒更好一点,为什么?因为一句佛号还有一个字,这句咒里念头,什么思想都没有,这就无住生心哪,那无住生心还不是般若是什么?这是真般若,这是最密的核心,佛法最深密的核心,密宗的核心,这是剥芭蕉所见的心。菩萨说,等于大家要剥笋皮,我们的修持就是剥笋皮,从外头好多泥巴、好多什么,你剥一层,再剥一层,剥来剥去你见到笋心了,所以学佛要有剥笋皮的精神,你要剥啊,一点点肃下去是去东西,不是得东西,有的想得,《心经》讲无所得,你凭什么要得?你就抬杠了。剥了,所见的心是什么?就是这句话啊"这句佛号即是零点般若,这是最密的核心,是剥芭蕉所见的心。"

  但是底下加了个条件:

  "这句佛号需平平妥妥才算,如与妄想混合则不算。"

  这个"平平妥妥",稍微解释一下:平平就是平平常常,妥妥就是妥妥当当、妥当,平平常常,所以平常心就是道啊,所以经里头"平常即是道,惜君来晓此"啊,平常就是道,可惜你不知道这个啊,所以都喜欢奇特。所以一看见奇异功能,大家就眼花缭乱哪,不知道这都是魔的境界,通通的。这是严新的话,不是我的话。他自己生了病乱(投医),那你说他是干什么,一念咒他觉得压得很。通通是如此,不是平平常常、妥妥当当。这一句就是老实念,非常老老实实,所以平平妥妥就是老老实实,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要觉得我这儿又是什么,还希望一边念佛,一边还想看着点什么,得点什么感应,这就不是。就是跟妄想混在一块儿,跟妄想混在一块儿就不算了。"

  底下:"分别是业识,识是染,照是净,照才能知五蕴皆空。"色、受、想、行、识,识啊,业识它就是分别啊,我们之所以知道这,知道寻了,脑子能想,都是第六意识的作用,第六意识是分别识嘛,它都是染哪。所以证阿罗汉出生死,就是破第六识,他不知道还有第七识、第八识。照就是净,清净的。你照才能知道五蕴皆空。五蕴是什么呢?就是色、受、想、行、识五样事,色是属于色法,这个法属于色,有形色彩的;后头受、想、行、识属于思想方面、心的方面的,就称为心法。

  底下就讲经了:

  "色即是空,是对凡夫说;空即是色,是对二乘说;空不异色,色不异空,是对大乘菩萨,是大第六菩萨的境界。"

  这就是说对权教的菩萨说,是大乘的菩萨境界。所以这几句,就是首先破凡夫的执啊,因为他凡夫认为这一切实有啊。实际上大家不要说自个儿是老修行,你自个儿真要检查自个儿的生活,有一些部分你能看出,有些部分你就认为它是实有,是真的,是实在的,就是过不去的,所以告诉你色即是空。它空啊,因为这是梦中所现的东西啊,你梦里不是什么都有吗?你正做梦时你怎么知道它是空啊?你也不是有滋有味的吗?这一醒,啊呀!没有这么回事。所以"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哪!那是梦中事啊,所以"如梦幻泡影"。我头一次告诉你,你如梦啊,你一想到你现在就是如梦,你还有什么计较,还有什么追求?还要去造恶?就不会了。就告诉你色即是空,你这一切,这些事。而这样一个东西,现在科学上已经承认啦,所以爱因斯坦就说:"物质是由于人类的错觉。"这儿说妄想,爱因斯坦说错觉,错跟妄不是很相象吗?觉跟想不是差不多?再说爱因斯坦他只承认有声,所谓物质是声强特强的地方,没有别的。所以我们往往说:"这个怎么……明明这个是有,怎么是空啊?"我说当体它就是空……在这儿(话)也是空。很多人讲,将来是要坏的,不存在就是空,那都是讲浅了。就在那儿正存在就是空!实际上这个总是你怎么体会?你说你现在是梦,你梦中所见面礼的东西哪一件是实在的?我二十二岁在唐山的时候,那亲自就到这个境界:什么都没有,而不断灭。都空,没有一物,真是"本来无一物",然而不是断灭。这个时候之安乐是无法形容的。所以是颠倒,是错觉,是妄想。空即是色是对二乘说的,二乘就是破啊,一切是空,他就抓着个空啊,空就成为他所执着的东西,就变成色了。对于色空不二的道理就破这个权乘的菩萨,这是大乘菩萨的境界,就是说即空之中就是色,即有之中它就是空,完全是不二。这几句话,没有解释为什么,所以他讲的都是比较高一点的。

  这是夏老师的话:

  "能照见五蕴皆空即能除一切苦厄。"

  那当然了,你都照见五蕴都空了,还有什么苦厄呀?这里头也不渐有顿。

  "利根一见五蕴皆空,所以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那要是幻,我就离开幻了,离开幻就是觉悟啊。《楞严》里的话:"狂性自歇,歇即菩提"都有是最顿的法。但有人不能这么顿,那你就慢慢来,一上来告诉你五蕴皆空,这一切都空,慢慢你就淡,淡来淡去,淡得以至于都不影响你了,那么也就是照见五蕴都空啦。所以这就是五个字,"观自在菩萨"再要归纳,就是一个字照啊,大家就是不会用照啊,但是常常想着这个字。

  这是夏老师的话:

  "众生有两条路:入苦或出苦,也即是成就自己或毁灭自己,两条道路分明甚,何去何从各自勉励"

  所以对于一切从生说就是两条道路:一条道路是钻到苦里头去,入苦;一条道路是从苦里头出来,出苦。这个入苦、出苦,出苦就是成就自己,不成就你没法出苦。入苦呢就是毁灭自己啊,你要是今生错过机会,"此回若错真成错"这加要再错了,真是大错了,因为什么?等于是毁灭了自己嘛,这么好的善根福德因缘,得到这个机会,这个机会你没有把握住,还不能出六尘的大海,你说这不是自己毁灭自己是什么?所以"此回若错真成错"啊。

  "两条道路分明极了,成就自己呢?还是毁灭自己呢?何去何从啊?你挑哪一条路啊?"打一个问号啊。夏老师谦虚啊,自个儿还感叹啊,说是:"常将有日似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检点起来,自己几十年光阴究竟到哪里去了?取得了什么?每付之一叹!"所以没有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是自己觉得可骄傲自满的,总是觉得不足、不足啊,所以"常将有日似无日…",这两句是《钓金龟》里的戏词,这是老旦唱的两句"常将有日似无日,莫到无时想有时。"夏老师把它用到佛教上了。咱们这儿有日,有这口气,你要想到没这口气的时候,或者年岁大的人,这个时候这不远了。"莫到无时想有时,"别等到没气的时候,你还想他有气,那就没气了,不会再回来了,再有气了他就当小娃娃了,当小狗了。当畜生还不错呢,就恐怕连畜生都当不上,真是很苦。因为什么?因为你无穷的业报中,你不知道下一篇是什么,不是跟今生就这么连续的,无量劫来,你所作所因,所有很多事,很多都要排好了。下一生,也许你的那个冤家债主,他要到世间来,你也就来还债,这个就把你决定了,不是完全你自个儿的事,不是今生的事这么简单的,太简单了,是多生的问题,你不知道下一篇是什么。不但是来生,就是今生你今天不知明天的事,因为这一篇是什么,没翻出来呢,什么都可能,所以"常将有日似无日"。再有常将这今天我们有佛像,有道场,有法可闻的时候……文化大革命不就给大家……所以文化大革命的后果是,我的爱人,可以说是我逼她上的西方极乐世界啊!你说我逼死的也可以。哈哈!那个时候,真正觉得,没有一样东西你能够靠得住的。我说:还不觉悟,还不趁着你有的时候好好的来什么。后来我知是错怪了她,很多人比她还差。但她逼也逼到好处了,逼到往生了。常将有日似无日,今天我们这样,都健康,有闲暇之身,有暇满身哪,善根、福德、因缘具足,还能修持啊,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底下呢。夏老师就说了一副对联,这一次的法会就到这儿。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准提咒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