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景区游客中心,终于要完成自己的梦想了。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莫高窟实行网络实名预约购票和实名验票准入制度,每日限额发售6000张;登录莫高窟参观预约网或关注“莫高窟参观预约网”微信公众号点击“预约购票”登录微官网可提前1月预约购票。旺季5-10月200元,淡季11月-次年4月100元;单独购买观影门票50元,无优惠;7、8月高峰可买应急参观券。
莫高窟属敦煌东线景点,建议散客在火车站公路边或市内沙洲市场对面等乘坐公交,8元;数字展示中心观影-乘摆渡车到窟区参观实体洞窟-乘摆渡车回数字展示中心。四季皆宜,但5-10月到敦煌旅游最佳。建议规划时间半天。莫高窟的消逝十分缓慢又不可逆转,买本书看留作纪念。
莫高窟每天限流6000人,而且每个游客只能看其中的六个洞窟。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只是为了看而看而已。敦煌的莫高窟文化,其真正的价值,就是因为时间。
隋唐时期的佛教文化,能够大批量的完整的保存下来,才是让人感觉惊奇。洞窟内都是禁止拍摄的。莫高窟的外景,可以拍的地方并不多。数字电影看着还不错。
在数字中心进场看完两部电影后了解莫高窟的文化,请珍惜这短短的小电影。
真正进入景区后,只有漆黑的洞窟了,只有导游小手电的微弱亮光看洞窟内的壁画,十分地不过瘾。
莫高窟的历史延续了2千年,敦煌作为汉武帝设置的河西四郡之一,自古以来就处于交通要道上,而莫高窟作为佛教传入中途的必经之地,我们可以欣赏到佛教在中国的变迁历史。当然作为普通人,我们每次去能够看到的石窟数量很有限,听导游讲每一个石窟中任意一幅壁画的故事,真是一种享受。
个人建议来敦煌旅游之前,一定要把莫高窟的历史做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才能够感受到它的珍贵和伟大。
景区内专门配备讲解员,每人会配发耳机来听讲解。如果跟不上自己讲解员的频率,游玩会比较盲从。讲解员随身带钥匙,随机选八个窟给游客参观,游客离开立即落锁。莫高窟内损坏的确很严重,这样人走落锁的保护在我看来很合理,虽然会限制游客的参观。
洞窟里漆黑一片,只能借助讲解员手中的小小手电筒,发出的极其微弱的光圈,大家看的很是吃力。讲解员再三解释,这是保护莫高窟的无奈之举。更是强调,洞窟内绝对禁止照相。
可是,温文尔雅的讲解员怎能阻挡“热情”的游客,我身后的大叔不顾讲解员的劝告,多次拿出手机偷拍。但,他逃不过久经沙场的讲解员的眼睛,多次被严厉训斥,众人无不侧目,场面极其尴尬。
请做文明游客。
景区外观
一组游客走过九层楼,景区内的游客都是这样的20人规模。
九层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处在崖窟的中段,与崖顶等高,巍峨壮观。其木构为土红色,檐牙高啄,外观轮廓错落有致,檐角系铃,随风作响。其间有弥勒佛坐像,高35.6米,由石胎泥塑彩绘而成,是中国国内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第三大坐佛。容纳大佛的空间下部大而上部小,平面呈方形。楼外开两条通道,既可供就近观赏大佛,又是大佛头部和腰部的光线来源。这座窟檐在唐文德元年(888年)以前就已存在,当时为5层,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和清代都进行了重建,并改为4层。1935年再次重修,形成的9层造型。
洞窟编号第96号,初唐(618~705)。此窟开凿于初唐,窟内的大佛高35.5米,两膝间宽度为12米,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
根据敦煌遗书《莫高窟记》记载,这尊大佛为唐代武周证圣元年(695年)由禅师灵隐和居士阴祖所建。是佛国三世中的“未来佛”弥勒佛,即释迦牟尼的“接班人”。大佛的制作方法为石胎泥塑,即在崖壁的石砂岩体上凿出佛像的大体形状,再用草泥垒塑、用麻泥细塑,最后着色而成。这尊大佛因多次重修,已非唐塑原貌,但仍不失雄伟壮观的气势。
窟前的建筑为九层楼,因其共有九层而得名,原为四层,晚唐(874~879)年间建成五层,宋初(966年)重修,九层楼是1935年建造,它攒尖高耸,檐牙错落,铁马叮咚,已成为莫高窟的标志之一。
其实,莫高窟景区匆匆一游,真的没有太多的收获。正确的玩法是在深入做攻略,比较了解莫高窟历史的前提下,细致参观景区。当然,没有做那些枯燥的攻略也没关系,有了一次比较直观的游览后,再好好查阅资料学习了解莫高窟的相关知识。这个过程,会很有意思,越了解,你就会深深地被丰富灿烂悠久的敦煌文化所吸引。
下面想用较大的篇幅挖掘下2000历史的莫高窟的那些迷人故事和传说,重温那些迷人悲壮的历史瞬间。
更多的景区游览信息,将在后面的图文中详细介绍。
大西北旅途中的故事,内容比较丰富,愿意和您一起分享。
请继续关注。
版权所有:准提咒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