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咒念诵网

听话 规矩 尊重

发布时间:2024-07-24 05:02:10作者:准提咒念诵网
听话 规矩 尊重

自己不听话,却要别人听他的话,这是不可能的事。身教不够的人,说的再好也只不过是好听,但却不能让人感动受用。一个不守法的人,一定是从最初的不守规矩开始造作起。不守规矩的人,必也是从最初的不尊重别人开始。而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一定是从随心所欲及自私自利的小习气开始。

有一次,在一个研习营的双向交流环节里,有人如是发问:“听说慈济四神汤很补,可是为什么我们服了都无效?”我回答:“就因为四神汤很补,所以服用者必须先确保本身体质也很好,如此才不会虚不受补。因为补药是补强不补弱。”胃肠或体质不好的人,即使吃得再补也不会受补,这是生活中大家都有的一种经验与常识。因此,有些医生才会建议病人先把体质调养好,才进行补身的计划。

知足、感恩、善解、包容谓之“慈济四神汤”。合心、和气、互爱、协力谓之“慈济四物汤”。它是修心养身的大补帖,念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因此我总觉得,这帖补药要让我们吃了受用,就要自己先做好“体质培养”的准备工作。体质不好的人,再怎么进补也是白费工夫,因为“虚不受补”。生病的人需要吃药而不是吃补,道理在此。一旦发现服用四神汤或四物汤不见效,就必须赶紧进行“强胃整肠”的保健工作。这种调整体质的保健良方,就是:听话、规矩、尊重。

寿命要长,事业要顺,身体要好,家庭要幸福,只有一个秘诀:“自己必须是一个听话的人”。自己不听话,却要别人听他的话,这是不可能的事。身教不够的人,说得再好也只不过是好听,但却不能让人感动受用。身体不听话,手脚当然不听使唤,手脚不听正念的使唤,则举手投足当然是阴错阳差。太太不听先生的话,先生不尊重太太的话,子女又不守规矩,如此失去“听话、规矩、尊重”的家庭,就是一个“失序的家庭”。失序的家庭当然不会长幼有序,更不可能顺心如意。家庭是如此,团体也是如此,人伦道理更是如此。

听话的人就会碰到听话的人,不听话的人就会碰到不听话的人。一个懂得听话、规矩、尊重的领导者,就会自动凝聚一群也同样懂得听话、规矩、尊重的追随者。有一次,证严上人向弟子们随机开示说道:“要问我怎么做,只要看我怎么对我的师父,你们就应该知道要怎么做。”一言以蔽之,就是“以身示教”。有时我们说“物以类聚”,其实不管好人或坏人,会聚在一起,就是“因缘成熟”,当然也跟因果有关。

“戒规”顾名思义就是戒律与规矩。规是画圆的工具,矩是画方的工具,人无规矩则不成方圆。家有家规,校有校规,厂有厂规,国有国法。同理,道场也有道规。一个不守规矩的人,必也是一个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而不守规矩的习性一旦恶化,就是会做出违法的事情。所以,一个不守法的人,一定是从最初的不守规矩开始造作起

。不守规矩的人,必也是从最初的不尊重别人开始。而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一定是从随心所欲及自私自利的小习气开始。所以古谚才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来警惕世人。

要让人家尊重或让人见了起欢喜心,就要培养良好的形象与气质,那就是“人格”,佛家则称此为“德行”。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意思就是,要让人家尊重,自己就要先学会庄重,言行不失戒规就是自重,懂得自重的君子才会散发出良好的形象与威仪,这就是让人高山仰止的德风。

心灵要自由,生活就要有规律,要生活有规律,就要心中有戒律,能严守戒律,言行才不会脱序,也才能使自己免于种种诱惑,这样才能维持平稳的生活步调。对佛家而言,“戒如珍宝”。佛陀在涅盘之前告诫弟子“以戒为师”,就是要我们心中有戒,才不会被种种名利物欲所奴役,也才不会让贪、瞋、痴、慢、疑等五毒,在我们身上肆虐。

持守戒规的人,自然而然会有“戒德之香”,此犹如一盏明灯,其所散发出来的慧光,会指引迷途的夜归人一条光明的人生路。与其相处,会让人如沐春风,与其相谈,如法雨滋润,身心清净的人自然欢喜在这种光明之下。虽然约束自己的刚开始,会感觉有一点不自由,但是如果懂得稍微约束自己的自由,我们会发现,不但日子会过得“心安理得”,而时间一久,更会令自己“心清安详”,这才是真正的自由。那些被关在监牢里失去自由的人,就是因为享受太多不被规范的自由,而最终失去了自由。

现代的人比较不注重规矩,也比较不懂得尊重他人,往往藉由自由的说辞而随心所欲、肆意放纵。对名利、物欲及权势的追逐到了狂热的地步,在外表上他们说这是自由,其实内心充满了煎熬与挣扎,他们的身心已经完全被物欲套牢而失去自由,如此更甭谈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听话、规矩、尊重”是做人处世的根本,也是修身养性的基础。做得到,就是基础打稳了。做不到,就是基础还不稳。地基打得稳,才能继续盖高楼。地基打不稳,就要加强打地基,而非忙着盖高楼。

四神汤是宝,四物汤也是宝,服用之前,要先将基本体质照顾好,经过内服外用,让身心永保安康,如此才是真正的宝中宝。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准提咒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