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礼佛,这并不是一个新鲜词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移动互联的不断发展,任何事物都可以与互联网结合,不仅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也创造出了无限的可能。同样的通过佛教与互联网的结合,可以为法师和信众搭建完善的交流平台,促进弘扬佛教文化事业。
在现如今的末法时期①,通过互联网打破传统的佛教传播方式,利用移动互联网让更多世人了解佛教,感知佛教。而人工智能的加入,更是让世人对传统佛教有了新的理解和体验。
“观音机器人”Minder今年2月23日,位于日本京都市的高台寺公开了一尊“观音机器人”,名为Minder。这尊机器观音不仅能合掌诵经,还能与周遭观众进行互动。看着现场众多肉身僧侣跪拜机械为“神”,有一些师心自用的人又要开始侃侃而谈此事之荒谬。
Minder和众位高僧其实中国的龙泉寺早在2015年就创造出了第一台双语智能机器人,法号“贤二”。他除了能接受指令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诵读经文和播放佛教音乐,还能用佛法人对话聊天,风格颇为风趣幽默,打破了以往佛教在世人心中神秘、敬畏、充满距离感的刻板印象。
00:58其实,佛本无相
在古代佛教最初的教义里,释迦牟尼本人反对偶像崇拜,佛教徒们也认为制造佛像是对佛的亵渎,仅以莲花座、足印等佛教标志寓意佛陀。直到公元前后,才由世人根据心中所想铸造了一尊尊佛像,从此精神有了具象的寄托,当然也使佛教变得易懂了。
慈悲与救济的观音菩萨,可以根据求救者而变化成各种各样的姿态。那么在技术发达、物质丰富多彩的现代,又为何不能是一尊机器人观音呢?更或者只是一张图片、一个3D影像呢?
所以不管是在寺庙还是在家里,在佛菩萨跟前还是隔着手机屏幕,你所朝拜的对象原本就是没有具象的精神领袖,《金刚经》云: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佛菩萨在你心中,你的内心慈悲充满爱意,你所想的佛菩萨样貌也必定慈眉善目。
互联网礼佛,佛能听到我的祈愿吗
我想这是绝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平台开始推出在线礼佛的服务和体验,在线上香、在线供灯、在线乐捐、在线念经...形式之新颖、花样之繁多,新鲜之余也让习惯和尊崇传统佛教礼仪的信众乃至普通世人产生了疑虑:在线礼佛,有用吗
?会不会是对佛菩萨的不敬?首先佛教讲求的是因果。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你得财富,是因你前世今生的布施;你得平安,是因你前世不害众生;你得健康,是因你前世放生与施药;你得婚姻幸福,是因你们二人前世是善缘,是相互帮助...你的祈愿实现了,并不是菩萨听到了,于是就帮你实现了这么简单。如果没有这些因,再多的祈求也无济于事,念再多的经也参不透这佛法。
其次是感应。当你许了愿,佛菩萨都会加持的。但若是你本身修为不足,又或者被无边无际的贪嗔妄念蒙蔽了心意,是感应不到这股加持力的。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是祈愿,有的人“灵”,有的人“不灵”。不是佛菩萨有偏心,是你自己需要去除杂念,努力修行啊!
心静,则无处不清静。心诚,则处处是佛堂。正如晋代王康琚所云:
“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
于茫茫乱世之中,守住内心的一处安宁,自然会发现城市静好,我心安然。
当然,互联网拜佛只是给时间或空间上有局限的信众以便利。高科技的运用是为了服务弘法,提高事务解决效率,法师们将可以节省更多时间做更重要的事。同时采用现代人更容易接受的表达和表现形式,赋予了佛教更生动更亲和的力量。时代在进步,如不运用高科技,佛法的声音将无法传播得更远更广,如果不与时俱进,佛教只会逐渐成为古老的文化而已。
机器是冰凉的,互联网更是无法触摸的非实体,普通人看来它们是代替不了人与人面对面交流所带来的温度和情感接触的。《华严经》里边有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叫做: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其实外在的东西都是你内心想法的展示,你认为是什么它就是什么,每个人的修为不同,得到的感受自然也是不同的。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莫干山无相寺恒景法师说过的一段话:
如果你心有不安,就念声观音菩萨如果你很浮躁,就念声地藏菩萨如果你很恐惧,就念声阿弥陀佛观音菩萨的清凉地藏菩萨的坚定信念阿弥陀佛的坦然淡定菩萨佛祖并不是让我们盲目的去跪拜而是了解诸菩萨的心境从而指导我们更好的生活佛法是世间法,不在灵山,在心地
注解
①佛法共分为三个时期,即: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释迦牟尼佛入灭后,五百年为正法时期;此后一千年为像法时期;再后一万年就是末法时期。
功德无量,一念缘启
供一盏灯,许一个愿
净除宿世业障
累积无量功德
关注一念缘启 了解更多学修知识
版权所有:准提咒念诵网